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91221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读书(12分)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你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说一说属于什么书体。(2分)行书(行楷)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刘禹锡)(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6)我们要时时处处向别人学习,那么如何学习呢?孔子在论语十二章里这样说:择其善者

2、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读思(48分)(一)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嬉戏(x)呈报(chn)较量(jio)赫赫有名(h)B爵士(ju) 澄澈(chn) 称职(chn) 踉踉跄跄(qin)C妥当(tu) 炫耀(xun) 钦差(chi) 杞人忧天(q)D滑稽(j) 女娲(w) 庇护(b) 莽莽榛榛(mn)解析:B.“澄”应读“chn”;C.“妥”应读“tu”;D.“莽”应读“mn”。4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D )(2分)A爱慕虚荣缥缈御骋头衔B随声附和气慨笼罩凯歌C不可救

3、药炫耀闲游暴燥D眉开眼笑勋章精致掺和解析:A.“骋”应为“聘”;B.“慨”应为“概”;C.“燥”应为“躁”。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B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高强,神通广大。C她吃的心满意足,看得母亲眉开眼笑,笑容从心里流淌到脸上。D女娲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办法。解析: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用在此处,不合语境。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小红帽皇帝的新装等。

4、B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C伊索寓言的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D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解析:小红帽的作者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兄弟。7读下面的语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清风徐来,夕日欲颓,远山如黛,大河摇醉。鹳雀楼,渐渐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缥缈于唐诗的云蒸霞蔚之中,美丽的景色令人心驰神往。登上一层楼,想要寻觅那“白日依山尽”的苍茫惆怅;再上一层,();更登一层,似乎听见有人在鹳雀楼踟蹰,一叹一唱,吟诵那首经典的绝句,倏尔一只鹳雀,扑腾一声,像闪电般俯冲河面,衔起一条、

5、二条硕大的黄河鲤鱼,惊起浪花朵朵,飞起,远去A根据语境,语段括号处应填:想要依恋那“黄河入海流”的壮阔雄浑。B“鹳雀楼,渐渐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缥缈于唐诗的云蒸霞蔚之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鹳雀楼的形象栩栩如生。C“美丽的景色令人心驰神往”是陈述句,将其改为反问句,应为:“这景色会令人心驰神往么?”D“衔起一条、二条硕大的黄河鲤鱼”这句话是病句,根据前后语境,应把“二条”去掉。解析:改为反问句应为:这美丽的景色难道不令人心驰神往么?8下列关于西游记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A书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偷吃人参果,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等。B悟空得知“弼马

6、温”的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C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因纵火烧了玉帝赏赐的夜明珠被贬到了蛇盘山的鹰愁涧,后随唐僧西天取经,功成后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后在观音菩萨帮助下,战胜赛太岁,救回了朱紫国的王后。解析:派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下界擒拿。(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910题。(16分)炊烟张鹏程炊烟,是乡村的灵魂。一方旷野,有了第一缕炊烟,才有了人家。几户人家,组成了村庄。有了村庄,炊烟成了别样移动的“森林”。乡

7、村,正是有了这淡墨的点染才诗画同园,魅力无限。一片旷野,满目画意。几十户人家,是旷野上长出的香菇,缕缕炊烟,是香菇连连的哈欠。乡村可以被旷野掩埋,但是,炊烟是隐不住的,它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任你如何遮盖,它总有办法冒出头来。乡村最恬静、最温情的时候,便是炊烟飘起的那一刻。记忆中,黄昏中的炊烟是徐缓的、抒情的、淡然的。你无法想象,它们刚在烈火中涅槃,又奋争在漆黑的烟道,满身伤痛。一经破囱而出,它们便成了最美的绽放。满目灿笑,一心坦然。像昙花,像月辉,像一个贤良的淑女,不急不躁,端庄静美,举止有素。一片片炊烟徐徐地离开一户户农家,向着更远处飘去,最后融入天边。于是,它们成了一朵云,一座山,一片海很

8、久以前,它们还不是炊烟,它们也从不曾想过能成为炊烟。它们是一株株碧翠的生命,鲜活在野外,灿烂着沃土,恣肆了生命。鲜艳的花朵,引来了劳碌的蜜蜂;满身的翠绿,被鸟们衔去做巢;敞开的胸怀,接纳了大把的阳光。离开了那片土地,它们枯萎了,风干了。但是枯萎不等于死亡,风干也未必是消失。枯萎,是更鲜活的再生;风干,有了更空灵的飘逸。缕缕炊烟,是它们的魂魄,是它们的眷恋,是它们生命更精彩的绽放。万事万物,都是通过一缕炊烟得到了飞跃和升华。乡村的炊烟,是味觉的盛宴。张家的鲜鱼,李家的嫩鸡,王家的肥羊小村所有的美味,都是通过炊烟酿成的,又都是通过炊烟会集和传播的。那美味,成了乡村别样的烈酒,醉人醉心醉生灵。不尽的

9、美味,逗得那些鸟们站在枝头歌唱不止、那些家畜亢奋难安;夕阳更是红着脸,迟迟不肯归去。没有哪位厨艺大师,能烹出乡村炊烟中那鲜活饱满的味道。没有哪一种味道,能被炊烟渲染得那样淋漓尽致。点点炊烟,像小村人一样,相扶相搀,相容相爱。哪一天,整个村庄的炊烟都消失了,怕是随之而来的是荒凉,是死亡。日出日落,是炊烟极好的舞台。他们歌唱卑微,歌唱琐碎,歌唱平淡,歌唱幸福各种牲畜,也不会错过这个舞台。长长的牛哞,挽留着夕阳;声声狗叫,驱赶着暮色;嘶嘶马鸣,呼唤着温馨大鹅的叫声,一惊一乍;肥猪只能哼哼,也吟出满心的欢喜;老母鸡小声地叮咛小鸡仔,一首摇篮曲给孩子们一个酣酣的梦炊烟,给动物们营造了一个诗意的舞台,生灵

10、们的交响曲犹如天籁。如果说,黄昏中的炊烟,带了几分柔情,那么,晨曦中的炊烟则多了几分神秘。炊烟,由寥落到稠密,见证着小村的壮大;由寡淡到浓香,彰显着小村的富足。9作者为什么说“炊烟是乡村的灵魂”?谈谈你的看法。(6分)示例一:因为:炊烟是人气的象征,有了炊烟就有了人间烟火;炊烟是生命绽放的象征,有了炊烟就有了人生命的精彩、植物生命的价值、动物生命的欢快;炊烟是乡村精神追求的象征,有了炊烟就有了乡村的发展、繁荣、富足。示例二:因为缕缕炊烟,是植物的魂魄,是植物的眷恋,是植物生命更精彩的绽放,植物们通过一缕炊烟得到了飞跃和升华;缕缕炊烟,给动物们营造了一个诗意的舞台,生灵们的交响曲犹如天籁;缕缕炊

11、烟,象征着乡村的兴衰、发展、繁荣、富足,更象征着乡村的精神追求。10读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说出来与他人分享。(不少于150字)(10分)示例:这是一篇很有诗意的象征性散文。作者通过一缕炊烟,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这个村庄虽然远离繁华的都市,但它静谧、安详,从容、自由,丝毫没有现代生活的节奏,没有现代社会忙碌的身影,没有现代人的浮躁和压力。_有的只是舒缓的生活节奏,淡然的处世态度,和谐的邻里关系,抒情的生活情趣,富足的小康日子。这样的乡村,应该是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园。(围绕自己的感悟写,但要联系作品的写作意图)(三)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D )(3

12、分)A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gi)汲(j),常一人居外。B杞(q)国有人忧天地崩坠(zhu),身亡(w)所寄,废寝(qn)食者。C若躇(ch)步跐(c)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yu)其坏?D其人舍(sh)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解析:舍,同“释”,所以句中应读“sh”。1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B闻之于宋君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C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D因往晓之 晓:明白,知道。解析:晓,告知,开导。13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有人听

13、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宋国的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C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假设你的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难道天还会塌下来么?D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解析:正确译文为: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

14、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9分)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 ,每来见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龠(yu)古代容量单位。谑弄:开玩笑,嘲弄。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然 不 能 四 五 龠 已 烂 醉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5、)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他都会)神情严肃地拒绝,有时到底也不给一个字。16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为人率真(自己喜欢书法,从不给别人;酒量不行也要喝醉);书法技艺高超(酒醒后写的字潇洒飘逸)。参考译文: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可求他写。凡是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拒绝,有时到底也不给一个字。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写完了才停止。他天性好酒,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不管什么场地,倒头便睡,鼾声如雷。不久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三、读写(60分)17观察漫画前赴后继,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1)请你描述一下画面内容。(3分)在一个写着“传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