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91220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答案】B 【解析】【分析】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巨鹿之战,故选B。长平之战的双方是秦国和赵国;城濮之战的双方是晋国和楚国;马陵之战的双方是齐国和魏国。【点评】关于巨鹿之战,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有:时间是公元前207年,交战双方是项羽军队和秦军,结果项羽率军九战九捷,打败秦军。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与之相关的成语是“破釜沉舟”。2.西汉时,汉武帝曾两次派遣出使西域的人物是( ) A.蒙恬B.张骞

2、C.王昭君D.班超【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史实。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了解了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故选B。【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张骞通西域的史实。3.有位老人每天都要练习一套表现虎、熊、鹿、猿、鸟形态的体操,请问这套体操是古代哪位医学家创编的?( )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答案】C 【解析】【分析】东

3、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熊、鹿、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古代医学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华佗的相关成就。4.“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发生在( ) A.东汉元帝时B.东汉明帝时C.西汉文帝时D.西汉武帝时【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张骞出使西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是西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

4、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以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贡献的人物张骞。5.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A.皇帝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文字信息“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及意图信息可知,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朝的这一政治体制包括皇帝制和郡县制,它们都是中央集权制的组成部分。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6.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

5、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D.儒家思想问题【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儒家思想在秦朝和西汉不同命运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统一后,一些儒生攻击郡县制,于是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儒家思想遭到灭顶之灾,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战国时期,不同思想家从不同的利益和阶级出发,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形成了不同

6、的派别,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学们对其中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派别的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要好好掌握。7.司马迁史记中的“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体现了县级机构的重要作用。以下朝代最先推行这一制度的是( ) A.西汉B.秦朝C.元朝D.西周【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郡县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西汉是继承秦朝的郡县制,不是最先推行这一制度的;元朝开始实行的是行省制度;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要制度。本题难度一般。8.如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

7、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A.皇帝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D 【解析】【分析】解题时紧扣关键信息“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即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D符合题意,排除皇帝制、郡县制、禅让制。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准确认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注意全面掌握。9.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是对以下哪条历史经验的总结( )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实行“马上治天下”C.采取高度集权措施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答案

8、】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因为暴政导致二世而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学生还要掌握西汉初期统治者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本题难度不大。10.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这种景象史称(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武帝一统D.高祖之治【答案】B 【解析】【分析】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武中兴。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

9、要准确识记刘秀建立东汉与光武中兴的繁盛局面。11.你或许听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你也许吃过香甜可口的哈密瓜。“无有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促进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B.促进了中国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C.使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权的管辖D.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材料大意是如果没有张骞出使西域,怎么会有西域的物产传到内地,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12.货币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大

10、事。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的货币是( ) A.半两钱B.开元通宝C.五铢钱D.货泉【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半两钱是秦朝时期全国通用的货币;B项开元通宝是唐玄宗前期使用的货币;C项汉武帝把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C符合题意;D项货泉是王莽时期使用的货币。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五铢钱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抓住信息“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的货币”是解题的关键,汉武帝把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学生要分清本题所提到的几种货币出现的时期,本题难度适中。13.历史课上,老师出了几个关键词“公元前221

11、年”“统一”“咸阳”,让同学们想是哪个朝代的事情。这个朝代是( ) A.商朝B.夏朝C.秦朝D.西周【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战争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秦国,建都咸阳。秦国,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王朝,C项符合题意;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本题难度适中。14.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长城的范围”,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始皇时期,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制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长城知识点。15.关于秦朝的长城,表述正确的一项( ) A.西起临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