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题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91077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297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97页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97页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97页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97页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题(2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专题2018年【北京】信天游刘成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

2、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露水地里穿红鞋。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

3、“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阅、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

4、。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端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

5、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那一年,我以上下两句原生态的信天游为动机,与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梁粱”三字回旋萦绕,便名之为圪梁梁。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

6、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超来了!可幸好是我的感觉有些偏差。完全在不经意间,我终于发现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他们大概一看见宝塔山,嗓子就痒痒了。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 。(有删改)注:峁(m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犁铧(hu)翻地的农

7、具。圪念g。17. 阅读第段,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这段的内容简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问题:_原因:_18. 阅读第-段,将这部分文字中体现作者情感脉络的关键语句摘抄下来。19. 简要分析第段画线语句是如何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信天游特点的。20. 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下面三个短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文章结尾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甲】红圈圈 【乙】一圈红 【丙】圈圈红【答案】17. (1). 为什么信天游是一件绝伦的艺术品? (2). 第一段极度赞美了信天游,但没有任何具体介绍,为下文做铺垫的同时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什么它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18. 这样富于艺术魅

8、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 19. 运用比喻对偶修辞手法,将陕北的山川大地,比喻成延长信天游的舞台,生动形象地展示信天游的普及贴近生活的特点,将信天游的歌声比作云霞之辞,体现了信天游的高亢嘹亮的特点。 20. 【丙】【解析】17. 开放性试题,只要针对第一段,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再解释产生的原因即可,不能漫无边际,随随便便提出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第一段只有长长的一句话,作者先是用比喻,进而写“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因此问题

9、可以围绕此句来提“为什么信天游是一件绝伦的艺术品?”,这样开头设置疑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具体描写信天游做铺垫。18. 此题不难,根据要求摘录即可,注意答题范围-段,仔细阅读这几段,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即可。“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19.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仔细阅读这句话,可以知道,这句话运用比喻对偶修辞手法,将陕北的山川大地,比喻成延

10、长信天游的舞台,将信天游的歌声比作云霞之辞,生动形象地展示信天游的普及贴近生活和高亢嘹亮的特点。20. 此句写“信天游化作的月晕,绕着月亮转”一圈一圈转,月晕又是红色的故选“圈圈红”。【福建】好沉的一抔土石英 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 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

11、的。 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

12、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

13、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

14、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11.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

15、分)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1)赏析画线句子: (3分) (2)赏析加点词语: (3分)13.第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14.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0.(3分)D11.(4分)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12.(6分)(1)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2)示例:“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13.(3分)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14.(6分)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