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90752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选择题1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B)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单细胞挑取法选择培养分离ABCD解析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先进行选择培养,增大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单细胞挑取以获得纯培养。2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C)制备培养基时梯度稀释时倒平板时涂布时长出菌落时ABCD解析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光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3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C)A分解尿素的细菌B硝化细菌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乳酸菌解析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

2、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4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A)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营养物质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解析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相比,其中的营养物质更易被微生物利用。5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培养基中的酵母膏的主要作用是(B)A提供碳源B提供氮源C提供维生素D凝固剂解析酵母膏可以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氮源。6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纤维素酶只有一种,只能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

3、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解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7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基因,其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B)A葡萄糖、葡萄糖、氨基酸B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D淀粉、蛋白质、核酸解析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纤维素酶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基因是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8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B)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

4、有被微生物利用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解析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目的是为了检测培养基制备是否成功,即是否污染了杂菌,如果接种后的培养基和未接种的培养基均有菌落生成,则表示培养基受到污染;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成,则表示培养基没有受到污染。故选B。9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B)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解析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

5、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故B正确。10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B)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发酵培养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解析正确的实验设计一般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菌悬液涂布到有特定选择作用的培养基上挑选菌落。11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为选择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分别为(B)A伊红美

6、蓝培养基、含青霉素培养基B含青霉素培养基、含氨的无机培养基C含氨的无机培养基、含青霉素培养基D含青霉素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解析酵母菌是真菌,通常可以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因为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但不抑制真菌生长。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生物,能够利用氨转变为亚硝酸和硝酸所释放的能量,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利用含氨的无机培养基可进行选择培养。12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之前一般先进行选择培养,其主要目的是(C)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B没有意义,去掉这一步更好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D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解析纤维素分解菌如果在所采集的土样中含量少,稀释涂布

7、到鉴别培养基上后形成的菌落数少,不利于挑选所需菌落,通过选择培养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二、非选择题13(2019山师大附中模拟)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功能强大,比如:最显著的作用是分解有机质;把植物的残枝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分解,改善土壤的结构和供给植物吸收。若利用其中某种微生物,则需要进行菌种的分离和纯化。以下示意图是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稀释涂布平板法_。用该接种方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通常选用菌落数在_30300_个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低_。 (2

8、)从用途上来说,1号培养基属于_选择_培养基,制备该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_灭菌_倒平板。 (3)该实验中酶活性鉴定需鉴定_脲_酶的活性,可以加入_酚红_指示剂,如果指示剂变为_红_色,说明该酶的检测为阳性。 解析(1)在分离微生物时,是将土壤样液连续稀释,为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分离,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际操作时通常选用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1个菌落,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偏低。(2)此图是用于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因此1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制备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3)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

9、的微生物,该微生物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生成氨和CO2,因此需鉴定脲酶的活性,生成的氨遇酚红指示剂后变红色。14(2019湖北调研)欲从腐乳中分离筛选出产蛋白酶活力高的毛霉菌株,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毛霉属于_真_核生物。在腐乳制作中,主要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蛋白酶和脂肪_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2)步骤进行涂布前,需将孢子悬浮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目的是_增加悬浮液的稀释度,涂布培养能分离到单菌落_。若进行10倍稀释,一般吸取1mL悬浮液注入_9mL无菌水_中,混匀。(3)孟加拉红培养基常用于分离霉菌及酵母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可以

10、抑制细菌的生长。从功能上看,孟加拉红培养基属于_选择_培养基。(4)毛霉产生的酶能将酪蛋白分解而产生透明圈,在酪蛋白培养基中筛选到三个单菌落甲、乙、丙,其菌落直径分别为3.2cm、2.8cm、2.9cm,其菌落与透明圈一起的直径分别为3.7cm、3.5cm、3.3cm。应选择菌落_乙_作为产蛋白酶活力高的毛霉候选菌。解析(1)毛霉属于真核生物。在腐乳制作中,主要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2)将孢子悬浮液进行梯度稀释的目的是增加悬浮液的稀释度,涂布培养能分离到单菌落。若进行10倍稀释,一般吸取1mL悬浮液注入9mL无菌水中,混匀。(3)孟加拉红

11、培养基常用于分离霉菌及酵母菌,据此可知:从功能上看,孟加拉红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4)毛霉产生的酶能将酪蛋白分解而产生透明圈,透明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反映了毛霉菌株产蛋白酶活力的能力,因此应挑选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的菌体。依题意可知:筛选到的三个单菌落甲、乙、丙的透明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最大的为乙,所以应选择菌落乙作为产蛋白酶活力高的毛霉候选菌。15(2019康杰中学高二期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酵母膏无机盐淀粉 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水培养基甲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

12、甲_不能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_;培养基乙_不能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_。(2)为测定培养液中某细菌数量,某小组同学抽取1mL培养液经10倍的梯度稀释后进行接种培养,每个培养基上接种量为0.1mL,随后对每个培养基中出现的菌落进行计数(结果如下)。培养液中菌体数目约为_3.9107_个/mL。稀释次数456培养基编号123123123菌落数目26332134538440628解析(1)据表判断,培养基甲不含有琼脂,为液体培养基,不能形成菌落,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虽然含有CR,但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含有纤维素分解菌也不会出现透明圈,不能根据菌落特征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2)进行菌落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据表可知稀释4次后接种的培养基只有1号平板符合要求,稀释5次后接种的平板1号、3号平板符合要求,因此应选择稀释5次后接种的平板进行计数,平板上平均菌落数为(3840)/239个,则培养液中菌体数目约为390.11053.9107个/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