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14课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90467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14课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14课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14课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14课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14课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14课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14课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 祭十二郎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记一记字音(1)仇雠() (2)伶官()(3)勖() (4)沾襟()(5)俳优() (6)汴州()(7)殁() (8)取其孥()(9)尚飨() (10)所怙()(11)窆() (12)筼筜()()(13)偃竹() (14)蜩腹()(15)斫轮() (16)鹘落()(17)缣素() (18)蛇鲋()(19)箨龙() (20)畴昔()答案:(1)chu(2)ln(3)x(4)jn(5)pi(6)bin(7)m(8)n(9)xin(10)h(11)bin(12)yn dn(13)yn(14)tio(15)zhu(16)h(17)jin(

2、18)f(19)tu(20)chu辨一辨1.一词多义(1)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查公子,公子颜色愈和()(2)诚乃能衔哀致诚()诚知其如此()所谓天者诚难测()帝感其诚()答案:(1)一寸的百万分之一稍微,略微,隐约连词,假如没有,假如不是副词,暗中,悄悄地(2)诚意如果,果真确实真诚,真心实意2词类活用(1)负而前驱:(2)而告以成功:(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6)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7)将成家而致汝:(8)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9)吾将买田而归老焉:(10)余因而实之:(11)初不自贵

3、重:答案:(1)名词用作状语,在前面(2)动词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3)使动用法,使兴;使亡(4)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勇有谋的人(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折(6)名词用作动词,继承的事业(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8)使动用法,使丧亡(9)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10)形容词用作动词,证实(11)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觉得贵重3古今异义(1)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人情事理;人员的升调任免事宜(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4)将成家而致汝古义:今义:结婚(5)吾与汝俱少年古义:今义:人

4、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6)志气日益微古义: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7)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古义:今义:几何学(8)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9)初不自贵重古义:今义:价值高;值得重视(10)吾将以为袜古义:今义:认为答案:(1)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2)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3)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4)安家(5)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6)精神(7)多少(日子)(8)成长立业(9)看重(10)把当作4文言句式(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6)轮扁,斫轮者也:(7)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8)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答案:(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被动句(4)状语后置句(5)状语后置句(6)判断句(7)省略句(8)定语后置句填一填1.作者简介(1)欧阳修(10071072年),字,号,晚年又号,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他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6、(2)韩愈(768824年),字,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唐代著名文学家。尤以散文著名,有“”的美誉。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他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主要贡献是与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韩愈被列为“”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3)苏轼(见第6课苏轼介绍)答案:(1)永叔醉翁六一居士六一诗话(2)退之韩昌黎文起八代之衰柳宗元唐宋八大家2文化常识【序】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

7、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是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其他如送东阳马生序琵琶行(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等。答案:滕王阁序兰亭集序理一理1.思路归纳(1)伶官传序提出论点(第1段)论证论点(第2、3段)正面:庄宗尊父命报仇成功忧劳可以兴国反面:庄宗宠伶人走向失败得出结论(第4段),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2)祭十二郎文内容情感交代时间、对象哀诚悔恨描写内心感受悲痛告慰抒写内心真情意冷(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论述“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1.从竹子本身说起2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3议论1.文与可拒画2

8、绢与竹的玩笑3题诗相赠叙事交代作文的缘由睹物思人,怀念亡友叙事答案:(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逸豫可以亡身(2)回顾彼此聚散说明后事安排(3)苏辙对文与可画竹的看法追忆昔日生活趣事2主题提炼(1)伶官传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2)祭十二郎文作者通过一些,表达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本文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

9、理解,指出“艺”与“道”的密切关系。又通过叙述文与可的轶事和二人间的交往,展现了文与可的品德、个性,传递出了作者深切的悼念之情。答案:(1)忧劳可以兴国(2)家常琐事(3)胸有成竹想一想1.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答案: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言“,”,点明了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答案:满招损谦得益3伶官传序结尾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讽谏当朝统治者的句子是:“,”。答案: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文本细读】一、整体感知1伶官传序是怎样提出论点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

10、”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作者在这里虽未完全否认天命,但强调国家(或个人)的盛衰,“人事”是决定性的因素,紧接着便以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这一论点的正确。2伶官传序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答:答案:例证法。史论一般都要运用例证法,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本文第一段就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但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赐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作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对比论证法。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立又合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

11、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二、细节探究3祭十二郎文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作者在文中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答:答案: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悼念十二郎”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内容更加丰富,行文更加曲折。第4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象,为下文蓄势,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悲。第6、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凸显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痛不欲生之情。4祭十二郎文有着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请就此做简要分析。答:答

12、案:祭十二郎文以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有着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能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5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纪念好友文与可的作品,文中为什么提到弟弟苏辙及其写的墨竹赋?答:答案:苏轼写弟弟苏辙所作墨竹赋里的话:表兄文与可画墨竹就像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一样,是依托绘画技艺传达出一种精妙、深邃的道理。在作者看来弟弟不会画画,所以只是领会了文与可的绘画意义而已。至于自己,则是不单领会了他画竹的用意,懂得了他的绘画理论,同时也学到了他画墨竹的艺术技巧。这一部分所触及的是生活积累与绘画创作、艺术的

13、构思与灵感的把握、神似与形似等美学问题,这可以说是文与可同苏轼共同总结出的北宋“墨竹画派”的理论与经验,是一份可贵的绘画史料。三、思维发散6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这句话呢?答:答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在今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它也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一、作者把一个国家的兴亡仅仅归于君主的品行才干,是一种唯心史观。二、作者以此对统治阶级加以劝诫,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有其历史局限性。当时北宋统治者只图安乐,不思进取,作者提出这一点,在当时是有针对性和进步意义的。【技法指导】一、技法讲解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常识的考查在高考命题中愈显重要。2019年考试大纲要求“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该考点依然会是必考点,而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内容博杂,涉及面广,学习时不容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