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临床诊疗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883131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5.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临床诊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登革热临床诊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登革热临床诊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登革热临床诊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登革热临床诊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革热临床诊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临床诊疗课件(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革热诊断与治疗,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 周海兰 2014.10.,概述 流行情况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概述,登革(dengue): 西班牙语,意指装腔作势。 描写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其步态好像装 腔作势的样子。,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临床以高热、肌肉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重症病例可发生严重内出血、休克等。,登革热在全球分布,全球有25亿人有患登革热的危险 每年有5000万到1亿人感染登革病毒 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 每年有2万以上病例死于登革出血热

2、和登革休克综合征,流行情况,国内 1873年我国厦门发生登革热(75以上居民发病) 1917年 1944年 1978年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突发登革热流行; 1979年海南岛开始出现登革热流行; 1993年 以后每45年流行一次。,1991-2013年全国登革热病例,2012 575 4009 .1-6 91,2011年全国登革热本地感染与输入性病例地理分布,病原学,归属和结构: 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Virus 外膜含型、群特异性抗原(脂蛋白) 目前常用C6/36细胞株来分离登革病毒 分型: 四个血清型: ,四型之间有交叉免疫 反应。 型的出血、大出血及死亡率高于其他型,病原学,抵

3、抗力: 不耐热,60度30min,或100度2min均可灭活, 耐低温和干燥, 70或冷冻干燥4可长期保存 不耐酸,乳酸、高锰酸钾均可灭活 乙醚、紫外线、0.05%福尔马林都可以灭活。,2020/9/2,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无病毒携带者及慢性患者; 在发病前618小时至病程第6天,可使叮咬的伊蚊受染; 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 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 隐性感染者多,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流行病学,传播媒介 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广东、太平洋-白纹伊蚊 海南、东南亚-埃及伊蚊 储存宿主,埃及伊蚊,白蚊伊蚊,流行病学,易感性与免疫力 年龄: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居多

4、 免疫力: 同型 1-4年 异型 短暂,登革热病例年龄分布,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地方性:在热带、亚热带地域; 季节性:夏秋季; 输入性: 突然性: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周期性: 35年; 其他:多首发于市镇,后向农村蔓延。,发病月份分布,1990-2010,810月报告病例占92.4% 711月报告病例占99.1%,流行病学有利于DF流行的因素,登革热病毒(带毒蚊、人、兽)输入 自然气候 伊蚊密度 屋内处积水容器 居民养花、养莲 建筑工地积水 水缸积水,DFV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LN、 第二次病毒血症(发热、疼痛) Ig 骨髓抑制

5、免疫复合物 T细胞激活 激活补体系统 WBCPLT 血管通透性 多种细胞因子 出 血 皮 疹,系列免疫反应,发 病 机 制,病理改变,肝肾心脑退行性变。 心内膜、心包、胸膜、腹膜、皮肤粘膜、肌肉、神经系统等组织不同程度出血。 皮疹内小血管病变。 脑型见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灶性出血,脑水肿及脑软化。 重型患者可有肝小叶中央灶性坏死及淤胆,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临床分型,典型登革热 登革热 (1997)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症 普通登革热 登革热 2009指南 重症登革热,临床表现,潜伏期31 5天,通常为58天。 分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三期。 1、发热(持续5-7天) 所有病人几乎都

6、有突起发热, 高热占多数, 热型以不规则热为主, 其次以弛张热, 稽留热, 双峰热占10%以下. 70%病人热前先有畏寒感。,临床表现,2、全身疼痛和毒血症状 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但外观无红肿。 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 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 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3、皮疹:第36天 形态多样。 可同时出现两种或多种皮疹。 多先见于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头面部蔓延,最后分布于全身皮肤。 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 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4、出血:第58天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注射部位有瘀点, 皮下出血(出血点,紫癜,瘀斑、血肿),

7、 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阴道出血等。,2020/9/2,5、其他 面部潮红,咽喉炎,咳嗽,皮肤过敏,味觉紊乱等。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 恢复期少数患者出现抑郁等。 束臂试验阳性。,978例DF主要症状、体征(2002),重症登革热的特征,临床特征: 严重的出血、血浆渗漏及器官损伤 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症 其他重症病例,登革出血热(DHF),临床特征: 高热 明显出血倾向 血液浓缩 血小板减少 血浆渗漏表现: 腹胸水、胆囊壁增厚 低蛋白血症 HCT超过正常值20%以上,登革出血热严重程度分级,级:有发热、皮疹、

8、束臂试验阳性、 血小板减少、血液浓缩等 级:除有级的表现外,伴有出血 级:有轻中度休克(血压下降、脉速、 皮肤湿冷、烦躁等) 级: 深度休克,血压和脉搏测不出,登革休克综合征,DHF 基础上出现循环衰竭表现: 心动过速、四肢湿冷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大于3秒 脉搏弱或测不到 脉压缩小或期测不到血压等休克表现,其他重症登革热病例,血浆渗漏所致的休克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严重内出血 脑炎 肝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登革热早期诊断指标,生活在DF流行区或发病前15天内去过DF流行区,发病于夏秋季; 急起发热、头痛、眶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出血表现; 束臂试验阳性; 白细胞发病早期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

9、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低; AST及ALT水平升高; 血小板下降,1/23/4病例减少。,重症登革热高危人群,1. 二次感染患者 2. 伴有基础疾病者 3. 婴幼儿 4. 65岁以上的老人 5营养不良或肥胖者 6. 孕妇,重症登革热的预兆,退热期前后病情恶化 严重腹部疼痛 持续呕吐 四肢湿冷 昏睡或易怒/烦躁不安 出血(黑便或呕吐咖啡样物) 少尿 肝肿大 2 cm,重症登革热早期预测指标,热退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血小板显著下降 AST明显升高 HCT 升高 发热病人面部潮红但无感冒症状 束臂试验阳性,小儿登革热的临床特点,1)登革热发病率低,但登革出血热比例高; 2)消化道、呼吸道症状明显; 一半

10、病人有恶心、呕吐 54的病儿有咳嗽 3)皮疹发生率高达80以上,易与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混淆。,实验室检查,1、周围血象和尿粪常规 WBC、 N% 、 PLT 可有血细胞比容增高(20%),或血红蛋白升高 部分病例尿中蛋白和红细胞 大便潜血阳性,2、生化及其它检查 DF ALT,AST,CK,LDH升高, 少数有总胆红素增高。 DHF PT及APTT时间延长。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显著降低。 血清补体水平特别是C3下降。 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BUN升高。,脑脊液检查 压力升高, 白细胞和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加, 糖和氯化物正常。,3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 (1)补体结合试验和血

11、凝抑制试验: 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 血凝抑制试验效价超过1:1280 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可以确诊 (2)免疫层析法和ELISA方法检测DEV-IgM和IgG。 (3)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肝组织及尸解组织的病毒抗原。,病毒检测 (1)病毒分离 起病15天 可进行血清型别鉴定 (2)RT-PCR检测DEV-RNA: 检测血清和组织的病毒核酸 敏感性高于病毒分离 可快速诊断并鉴定型别,项目 病例数 % WBC减少 611 62.47 PLT减少 609 62.26 Hb减少 52 5.32 T Bili升高 33 3.37 ALT升高 708 72.39 AS

12、T升高 853 87.21 CK升高 298 30.47 LDH升高 434 44.38 血清K+减少 171 17.48,978例DF患者实验室检查,4、影像学检查 CT或胸片 一侧或双侧胸水 间质性肺炎 B超 肝脾肿大 胆囊壁一过性增厚 心包、腹腔和盆腔积液 CT和核磁共振 脑水肿、颅内出血、皮下组织渗出,彩色B超检查结果,发病第5天,发病第13天,诊断要点,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地区、流行季节 15天内去过或来自流行区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诊断类型,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流行病学资料 典型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 加血常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

13、登革热流行已确定时) 或再加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散发病例或流行尚未确定时),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以下任一项: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IgG阳性 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长 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脑脊液或尸解脏器中分离到病毒或检测到抗原 RT-PCR检测登革病毒RNA或测出相关基因系列,鉴别诊断,发热伴出血疾病 基孔肯雅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钩端螺旋体病 发热伴皮疹疾病 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恙虫病 脑病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 血液系统疾病 急性中毒、重型药物过敏反应,要 点,登革热,流行性出

14、血 热,猩红热,麻 疹,传 单,并发症,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等 中毒性肝炎 精神异常 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肾炎、尿毒症 急性血管内溶血 输液过量、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二重感染,治 疗,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具体治疗措施: 对症支持治疗、预防性治疗。,治 疗,1、隔离: 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 2、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 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对典型和重型病例应加强护理; 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 保持一定的尿量和大便通畅 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HCT等。,治疗,1、降温: 物理降温 冰敷、酒精拭浴。 药物降温 止痛退热药物,慎用,可诱发急性血管内溶血或因大量出

15、汗而引起虚脱。 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或休克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治疗,2、补液: 对出汗多、呕吐、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 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 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 不宜大量补液以防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征、脑疝的可能性。,治疗,3、降低颅内压: 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征的病例 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病人,及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 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液酸碱度,治疗,4、纠正酸中毒: 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并防止DIC的发生 药物 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局部组织坏、死抑制呼吸) 血容量不足时,其疗效常欠佳。,治疗,5、防治出血: 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一般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等。 上消化道出血者,宜暂时禁食,可口服凝血酶、雷尼替丁或静注洛赛克等。 严重病例可插胃镜作诊治。 大量出血、严重贫血时,可输新鲜全血或血小板,但应注意避免血液浓缩。,治疗,6、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强心药物的应用 维护呼吸功能 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