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3编号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3880715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3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153编号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13153编号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13153编号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13153编号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13153编号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153编号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53编号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1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永 恒 的 造 型永 恒 的 造 型 第 1 课 雄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第 1 课 雄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 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 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 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

2、了解雕塑 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 术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导人,引出“感人的 形象”可以通过雕塑来表现。 2、对雕塑在表现的题材、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较、评述。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 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种有 实在体积的形象。 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 浮雕扣透雕 ; 按材质划分为泥塑、 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 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 的内涵却

3、是宽泛的,这与对象的永恒动感形象密切相关。 3、欣赏作品可从此人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古 代、现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异导入,比较作品所呈现的动感,深入理 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本课提供的作品大多数反映的是体育赛场上常见的一些运动姿态。这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2 些雕塑用铸铜、大理石、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各自表现的含义也非常有代 表性。黎明的崛起表现了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 峰时的激动神情。雕塑以雄浑的手法体现巾国在世界之林的崛起。布尔德 尔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 人物的塑造,表现健美有力的躯体,表达人性与神性完美

4、结合的审美特征。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 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 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 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 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 术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现代的经典

5、雕塑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欣赏,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说说你对以上三个“掷铁饼者”作品的感觉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谈谈 以体育运动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选取三个“掷铁饼者”的作品并列评述,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 间动作,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平衡的动作,舒 展有力。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以写实手法展示运动人体 外溢的力量之美。挑战是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3 一掷。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一进而发,且线条和体块简单概括。 群雕是雕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白澜生的接力、雷宜锌的中国 女排均通过体育运动当中的团体

6、项目为创作基础,展示给人们那激动人 心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均围绕主题进行组织安排。 2、通过雕塑作品崛起和中国女排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加强 爱国主义教育。 3、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雕塑作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体会“感 人”的动感形象,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 (2)学生能否多方面地评述雕塑艺术形象的魅力,并能运用文字来表 达对作品的认识、感受。 (3)教师能否充分地剖析作品,并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到评述当中去,能否把看似平淡的、不动手的美术欣赏课上得生动 有趣。 第 2 课 新街古韵第 2 课 新街古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

7、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 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 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4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 能力。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以介绍现代都市中步行街上的一些有“古韵”的雕塑作品为导人。 2、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有历史韵味的城市雕塑,当你漫步 在繁华的步行街头。尽情领略时尚气息的同时。常

8、常会看到一些耐人寻味 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与步行街相映成趣,既重现了历史的陈迹,也使 “新街”增添了古韵。 3、介绍重庆、苏州、沈阳等一些地域跨度大、有特色的历史名城,了 解它们的城市背景。了解一下城市的历史,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步行街设 计和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小泥塑。 4、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与周围的城市环境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充 分了解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和城市特点。 本课提供厂具有代表性的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和景德镇市街头雕塑。这 些作品都反映了各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民风,与繁华的大都市相互融 合,别具一格。 5、学生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准备泥土)进行泥塑的设计制作和步行街 模型的合作。 年

9、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5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 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 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 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通过欣赏,可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进一步学习泥塑的方法 和动手制作设计步行街模型。 2、通过有分工有合作的方法,使同学们既能对泥塑的制作有一个初

10、步 的认识,又能把有创意的小泥塑作品融入到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中去, 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制作过 程中,要让学生多尝试捏、搓、团、卷、贴等泥塑技法。把想表现的步行 街模型中的小雕塑充分地表现出来。最后可安排全班同学在自己设计的步 行街上展示自己的小泥塑。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完整 的小结,对学生的作品要多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 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去关注域市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3、教师不要过多地要求泥塑和步行街模型造型的准确性、真实性,而 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大胆构思。并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让步行街模 型与有特点的小泥塑相

11、映成趣, 组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使学生在 “玩” 的过程中享受美,并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 4、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对小泥塑进行评定。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6 (2)学生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能否表现出积极的创作热情和团队合 作精神。 (3)学生在设计过程与评价过程中能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 解和感受。 (4)哪位同学的小泥塑与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结合得最好? 第 3 课 风光无限第 3 课 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 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

12、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情境、引入境 导语: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7 人文胜迹。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片大好河山。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 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

13、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知诗人、明诗意 了解白居易、李白,同时也了解望庐山瀑布忆江南中诗句的 意思。 三、悟诗情、想画面 在介绍有代表性的风景时,要注意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 习,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8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 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

14、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作、交流、展示。 你知道我国的名山大川有哪些?把你印象最深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既为创作诗配画打下基础, 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 进行配乐朗诵, 再次让学生去感受诗美、 景美、 情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想象创作,要求能体现定的个性思 维,教师进行定的技法指导。 读一首古诗,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 诗配一幅画。 四、拓展 可以把作业

15、画成美术小品,制作成风光明信片、扇面、书 签等多种样式当哎礼物送给同学、朋友。 五、评价 1、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诗歌寓意,并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2、建议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欣赏美术作品,分享感受、交流意见。 3、对优秀作品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小作者创作思路、技法运用的独特 之处。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9 第 4 课 校园新构想第 4 课 校园新构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欣赏评析 让学生从身边最熟的环境开始,对校园进行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二、启发创意 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有关“校园新构想”的平面、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