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143880524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确凿(zo)惭愧(ku)搓捻(nin)人迹罕至(hn) B书塾(sh) 叛逆(n) 攒成(cun) 疲倦不堪(kn) C秕谷(b) 拼凑(cu) 笃志(d) 一字不漏(l) D模仿(m) 涨红(zhn) 感慨(i) 恍然大悟(hun) 【点拨】A项,“凿”应读zo,“罕”应读hn;C项,“漏”应读lu;D项,“慨”应读k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坤士绽开暂时废寝忘食 B激荡陌生轻捷人声顶沸 C云宵争执和蔼接然不同

2、 D倜傥磕头悔恨油然而生 【点拨】A项,坤绅;B项,顶鼎;C项,宵霄,接截。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 B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D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请别把这两件不相关的事情混为一谈。 【点拨】“不求甚解”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分)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对于本地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

3、野,不盲目乐观。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点拨】A项,搭配不当,可将“提高”改为“转变”;C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有无”;D项,否定不当,可删去“防止”或“不要”。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_;有时如漫天大雨,_;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_ 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 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 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 A B C D 6古诗文默写。(6分) (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

4、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寄情于景,饱含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同情和关怀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中相关文章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2分)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迎神赛会,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里。 8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市某中学开展以“书法名家进校园”为

5、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7分) (1)【书法欣赏】上面书法作品的字体是隶书(提示: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请你用简体楷书将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田字格中。(2分) 博 学 笃 志 切 问 近 思 (2)【活动宣传】为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2分) 示例:翰墨进校园,文化永流传! (3)【名家邀请】学校决定邀请市著名书法家陆先生到学校进行书法知识讲座,如果派你去邀请,你见到陆先生会怎么说?(3分) 示例:陆先生,您好!我是市某中学的学生,为了传承和弘扬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准备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活

6、动,届时想邀请您来我校进行书法知识讲座。您看可以吗?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3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饭疏食,饮水( 动词,吃 ) (2)博学而笃志( 坚定 )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快

7、乐 ) (4)逝者如斯夫( 代词,这,指河水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要珍惜时间。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明了什么?(3分) 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

8、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二)(17分) 腕上茉莉 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面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茉莉花不?新鲜的茉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

9、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男人的油腻。 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的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是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黄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连说对不起 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

10、易。 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

11、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

12、嚎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13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3分) 点明行文线索;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第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对比。把两种茉莉花进行对比,突出了老太太卖的茉莉花新鲜、异香,表现了老太太心灵的纯洁美好。 15谈谈第段中老太太鞠躬,为什

13、么差点把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3分) 因为女文友只是买了几串茉莉花,却换来了老太太的鞠躬礼,觉得承受不起、受之有愧;也因为对老太太充满了同情。 16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4分)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当文友说卖花老人是骗钱的,饭店老板严肃地告诉我们卖花老人的身份,表现饭店老板的善良、正直、有同情心(爱心)。 17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4分) 茉莉花虽枯黄了,但余香仍在,老太太的美好品质像茉莉花香一样浸润在“我”的心里。(两层含义,意思对即可) (三)(河北中考改编)(15分) 远行的童年记忆 又是麦浪翻滚时,遥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

14、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天刚刚有些微弱的光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的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走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

15、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妻,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 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的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新鲜麦茬如海岸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