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八年级案语文上册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3880493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八年级案语文上册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八年级案语文上册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八年级案语文上册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八年级案语文上册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八年级案语文上册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八年级案语文上册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八年级案语文上册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八年级案语文上册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 关键的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就临近了,大家做好复习工作了吗?以下是给你推荐的八年级语文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积累运用(1-5小题每题2分,第6小题8分,共1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文绉绉(zhu ) 推崇(chng ) 镂空(lu ) 伧俗(chng ) B.翩然(pin ) 褶皱(zh) 追溯(sh ) 藩篱(fn ) C.阻遏(y ) 发酵(xio) 瓦砾(l ) 箱箧(qi) D.疮疤(chung ) 颓唐(tu ) 绮丽(q ) 取缔(d ) 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富丽堂黄

2、 相安无事 消声匿迹 天衣无缝 B.雅俗之别 因地制宜 巧妙绝轮 物竟天择 C.连声诺诺 微不足道 荡然无存 穷困潦倒 D.张皇失措 风雪栽途 长途拔涉 五彩斑斓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是( )(2分) A.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B.同学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享受着天伦之乐。 C.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D.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4.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3、C.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5.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 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你!”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反差, 及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 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 喊。 6.诗文默写(8分

4、) (1) ,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2)坐观垂钓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把人的喜怒哀乐投射到具体的事物上,以美景衬哀情,这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 一种写作手法,如杜甫春望中的“ , ”。 (4)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 的句子是: , 。 (5)在课内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学过的一 句古诗来表达: , 。 二、语言综合运用(6分) 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23日讯,记者从文化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

5、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 * 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未成年人等 * 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入其中。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8.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2分) 参考人物孔明 悟空 武松 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9. 本学期的名著导读向我们推荐了

6、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本书,如果你是老师,请你任选一本向同学们作推荐。(2分) (1)推荐书名: (2)推荐理由: 三、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3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花: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怜:可爱。 10.爱莲说中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暮春归故山草堂中的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 1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古文阅读(10分) 【甲文】山川之

7、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相与步于中庭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念无与为乐者( ) (4)相与步于中庭(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甲乙两文中写景或由高到低,或动静结合,或善用 修辞,文中景色被作者写得张弛有度,含蓄优美,请从两篇文章中任选一句写景的句子进行赏析。(2分) 选择的句子: 赏析的理由: 1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甲乙两篇文章都写得情景交融,景中含情,读后分别说说两篇文章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说明文阅读(10分) 美食通缉令 晏雯 一、通缉对象腌菜 很多人都知道腌制食品对人体健康不利,除了盐含量过高之外,亚硝酸盐或亚硝胺含量高是主要原因,而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高。 原来,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了土壤中的氮和人为施放的氮肥

9、,变成了蔬菜中数量很大的硝酸盐。硝酸盐本身无毒,但在蔬菜储藏或细菌滋生的情况下,硝酸盐被转化为亚硝酸盐,成为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的主要。不过,只有在腌制时间不合适的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才高到引起麻烦的程度。一般来说,腌菜中亚硝酸盐的高峰出现在腌制后的两三天到十几天之间,我国北方地区腌制咸菜的时间通常在一个月以上,南方腌制泡菜也要二十多天。这些长时间腌制的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浓度达到一个峰值后又会被细菌利用和分解,浓度逐渐下降直到基本消失。 破解之道家庭腌菜时遵循以下几点,可以减少腌菜中的亚硝酸盐:尽量选择新鲜蔬菜,用放凉的水来腌制。盐要多放一点,浓度最好在15%以上。腌制时放入几粒维生素C,或者添

10、加鲜蒜、鲜姜、鲜辣椒,这些都能起到阻隔亚硝酸盐形成的作用。 最后一定要注意腌制时间,一般来说,到20天之后亚硝酸盐含量已经明显下降,一个月后是很安全的。家庭里往往会把蔬菜切碎加点盐,在冰箱里放两三天到五六天再吃,这种菜是很危险的。 二、通缉对象火锅汤 很多人觉得涮了很久的火锅汤,“浓缩了食物的精华”,不喝似乎有点可惜。但是,因为目前肉类中往往添加了亚硝酸盐,而蔬菜、酸菜中的亚硝酸盐也很容易溶解在汤里面,所以喝火锅汤时要注意亚硝酸盐问题。同样,反复加料煮沸、长时间煲制的老汤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中不仅亚硝酸盐可能过量,还因为含有大量蛋白质分解产物,容易合成亚硝胺类致癌物。 破解之道涮食过程中,各

11、种蔬菜中的硝酸盐都会融入汤中,在滚沸状态下本来就容易转变成亚硝酸盐,其中一部分还与肉、鱼、海鲜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合成亚硝胺,使汤的危险性不断上升。因此在食用涮锅时,最好在半小时之内喝汤,一小时后就 * 了。酸菜汤和海鲜汤更是最好开头喝,避免过量造成危险。 我国已有多起因食用酸菜鱼之类菜肴发生亚硝酸盐 中毒的案例,主要是因为酸菜腌制时间不够,含亚硝酸盐太高、食客吃的量又比较大所致。海鲜汤里的亚硝胺是致癌物,虽然当时不发生中毒,但经常食用对胃癌的致病危险不可忽视。 三、通缉对象凉拌菜 很多家庭喜欢拌点小凉菜,既爽口又开胃。而一旦这种小凉菜拌得多,一顿吃不了,人们就习惯于放在冰箱里下顿再吃。虽然凉拌

12、菜比起热菜来不容易变质,但吃的过程中和放入冰箱后同样会滋生细菌,而这些细菌也容易将新鲜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破解之道凉拌菜如果当顿吃不完,也要在24小时之内吃完。加了盐的凉菜和腌菜实际上是一样的,随着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的含量不断上升,且比炒菜上升得还要快。加入一定量的蒜泥、醋、柠檬汁抑制细菌繁殖的做法均有利于控制亚硝酸盐的产生。 16.“美食通缉令”通缉的对象是什么?(1分) 17.“美食通缉令”这个题目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18.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下面句子中的“一般来说”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一般来说,到20天之后亚硝酸盐含量已经

13、明显下降,一个月后是很安全的。 20.家庭腌菜在腌制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腌制方式,才能减少腌菜中的亚硝酸盐?请简要回答。(2分) (四)阅读韩文友孩子,你那边有雨,回答问题。(13分) 一天夜里,就要熄灯睡觉时,我突然有些想家,想念千里之外年迈的父母。我拨通了 那串解密思念的数码,接电话的是父亲,他着实为我的深夜 来电吃了一惊:“出了什么事儿?”我赶紧说:“没事,刚才突然想家,想说说话。”“说什么话,深更半夜的,你妈睡着了。成呢?是不是也睡了?”父亲肯定还是怪我的来电不合时宜,但言语中掩饰不住意外的惊喜。 其时我的妻成也已甜甜地睡了。我和父亲怕惊动各自的妻子,像两个淘气的孩子,小声小气地你一句

14、我一句地说着。父亲说家里很好,他和母亲身体都挺好。要我别惦记这边,好好照顾成,好好工作。我说我俩也很好,都比刚结婚时胖了,过几天我们打算照张相寄去。最后我说:“时间不早了,爸,你撂了电话,睡觉吧。”父亲停顿了一会儿,我猜一定是抬头望了一眼那座老钟。“是不早了,你也歇吧,对了,你们明天上班带上伞,你那边有雨。”“你怎么知道呢?”“偶然从电视上看的,说你那边有雨。” 放下电话,我怎么也无法睡着。千里之外,父亲却时刻关注着我这边的阴晴冷暖。记得我上大学临行前,母亲放心不下,又是棉衣又是药物地往包里给我塞。父亲说:“不用挂念他,他不是孩子了。”说归说,我走以后,父亲却每天都要到车站转上一圈。结婚后,我和妻住在一间平房里,有一天卧室钻进了很多煤烟,妻子反应强烈,住进了医院。父亲得知后没几天,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