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78245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篇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48分。110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4分,选错的得0分;11、12题,可能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C.现用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D.人体的正常体温是422.“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3.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运动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A.3:1B.3:4C.5

2、:3D.4:34.2014年3月17日我国除雾无人机测试成功,可有效清除雾霾。除雾无人机被安装在滑翔伞下面,当它们在空中飞行时,若说无人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A.地面B.树木C.楼房D.滑翔伞5.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示数为38,若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体温分别为37和39的人测体温,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为()A.37、39B.38、39C.38、38D.37、386.如图1所示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7.夏天,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

3、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2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凝固图象的是()9.有关热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B.晶体和非晶体都有一定

4、的熔点C.固体“空气清新剂”在使用时发生了升华D.“下雪不冷,化雪冷”说明化雪过程要放出热量10.如图3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只有正确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B.振动停止,声音消失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医生

5、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1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四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1cm、9.21cm、9.24cm、9.20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15cm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cmC.9.24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二.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13、14题每题5分,15题4分,16题5分,共19分)13.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

6、,数据如下表: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120.501.502131231.002.001284348.502.50656(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产生的,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将不同。(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选填“能”或“不能”);理由:。14.在用如图4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原理是;(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4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3)所测路程为cm;(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cm/s。(5

7、)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15.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5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上面甲图中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他这样做(填“正确”或“不正确”)。(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15图乙所示。据此,你认为小丽

8、的猜想(填“正确”或“不正确”)。16.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6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2)如图6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3)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6所示,图中(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4)如图6丁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不同。(5)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出一种即可)。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17题、18题、1

9、9题、20题每题4分,共16分)17.有一个发声体2min振动3106次,求: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是多少?这声音人耳能听到吗?为什么?18.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19.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20.某同学走

10、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6s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m,当时气温为15)四.综合题(本题包括4小题,21题3分,22题6分,23题8分,共17分)2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处减弱噪声。22.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A.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B.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C.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11、;E.估计被测物液体的温度;则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实验中小明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7所示,其中正确的。如图8所示是两支温度计测温度时的局部图像,温度计甲的示数是,乙的示数是。23.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答案15、(1)液体的温度(2)a、b(3)不正确(4)正确16、(1)水银(2)倒入热水时,热的水蒸气遇冷的温度计壁液化成小水珠,沾在温度计壁上,造成很难看清示数(3)乙

12、(4)质量(5)要给烧杯加盖或适当提高水温、适当减少水量三、计算题(每题4分,共计16分。有公式或表达式,代数过程,答案合理即可给分,只写数学计算式不给分)17、(1)f=n/t=3106次120秒=25000Hz。(文字、公式表示都可以给分)-2分(2)这种声音人耳听不到-1分因为25000Hz20000Hz,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1分18、解:(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t1=9hv1=100km/h-2分(2)设车长为S1t=S1+S2/v2=S1+400m/144km/h=25sS1=600m-2分19、解:狼在羊的后方100m,羊距羊村200m,则狼距羊村为300mt狼=t狼=2

13、0s-2分=t狼=t羊=20sV羊=10喜羊羊至少要用10m/s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2分20、解:设这个人到其中一山的距离为S1,则到另一山的距离为由题可知:S2=1200-S1第一个回声传回来的时间:t1=第二个回声传回来的时间:t2=-2分由题可知;t=t2-t1=-=6s即:得:S1=90mS2=1200m-S1=1200m-90m=1110m-2分【篇二】一、选择题(113分=33分)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A)A.星光闪闪B.一江春水向东流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2.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方法正确的是(D)3.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D)4.诗句

1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B)A.轻舟B.山C.河中的水D.轻舟上的人5.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互垂直,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C)A.0B.90C.45D.606.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C)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传播B.好朋友的声音与陌生人的声音是由音调来分辨的C.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8.艾梅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靠近妈妈的梳妆镜,她发现镜子中出现了两个该蜡烛的虚像(两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