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带解析】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78244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带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带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带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带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带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带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带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Ti:48 Fe:56 Cu:64第I卷 选择题(共42分)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C. 钠钾合金、铝热剂、氢氧化铁胶体、漂白粉均为混合物D. 纯碱、熟石灰、醋酸、食盐水均为电解质【答案】C【解析】【详解】A. Na2O、MgO属

2、于碱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酸分子在水中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故B错误;C.钠钾合金、漂白粉、铝热剂、氢氧化铁胶体均由不同物质组成,为混合物,故C正确;D.纯碱、熟石灰、醋酸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食盐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选C。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二氧化硅具有高熔点,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B. FeCl3溶液显酸性,可用于蚀刻铜制电路板C. 氧化铝具有两性,可用于制备耐高温材料D. Na2O2能与水、CO2反应放出O2,可用作供氧剂【答案】D【解析】【详解】A. SiO

3、2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是因为石英玻璃纤维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与SiO2具有高熔点无关,故不选A项;B.FeCl3溶液用于蚀刻铜制的电路板,是利用Fe3+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性没有关系,故不选B项。C. 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强使其熔点高作耐火材料,所以氧化铝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其两性无关,故不选C项;D. Na2O2能与水、CO2反应放出O2,可用作供氧剂,对应关系正确,故选D项;答案选D。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B.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说明苯环中没有碳碳双键C. 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可以用溴水除去D. 医院用75%酒精杀菌、消毒,7

4、5%是指质量分数【答案】D【解析】【详解】A在浓硫酸做催化剂、55-60加热条件下,苯能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该反应也称硝化反应,A正确;B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正确;C乙烯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与溴不反应,所以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可以用溴水除去,C正确;D医院用75%酒精,75%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D错误;答案选D。4.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甲烷与氯气混和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 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

5、液中,有油状生成;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 甲烷与氯气混和后光照发生的是取代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的反应是加成反应;C. 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生成,该反应是取代反应;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是加成反应;D.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萃取出了溴水中的溴;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是加聚反应。综上所述,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C。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

6、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B. 冶炼金属Mg C. 除去CO2中的HClD. 蒸馏【答案】A【解析】【详解】A.与水相比,碘更易溶于CCl4;CCl4与水不反应,与水不互溶,静置后分层,可以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故A正确;B. 金属镁的活泼性大于铝,不能用铝冶炼镁,一般采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备金属镁,故B错误;C. CO2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导致CO2的损失;而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故C错误;D. 进行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量馏分的温度

7、,不是液体的温度,故D错误;答案选A。6.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A. 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42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B. 当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1,只有当22.4 L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 molL1C. 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D. 10 时,100 mL 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答案】D【解析】

8、【分析】A、离子的物质的量=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B、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以及气体摩尔体积与状态有关;C、电荷守恒:c(Na+)+c(K+)=c(Cl-)+2c(SO42-)计算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D、温度不变,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与溶液的体积无关【详解】A.0.3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1,0.3molL1,由于缺少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1L水吸收22.4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molL1;气体摩尔体积与状态有关,22.4L氨气的物质

9、的量无法求出,所以22.4L氨气溶于水制得1L氨水时,其浓度不一定等于1molL1,故B错误;C. 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存在:c(Na+)+c(K+)=c(Cl)+2c(SO42),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即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相同,故C错误;D.10时,0.35mol/L的KCl饱和溶液100mL蒸发掉5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0mL,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mol/L,故D正确;故选:D。7.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甲烷或白磷(P4

10、)分子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均为4NAB. 标准状况下,224L 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C. 25 时,1 L 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2NAD. 常温常压下,11g CO2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数为075NA【答案】D【解析】【详解】A. 1个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与4个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1个白磷(P4)分子是以4个磷原子为顶点形成的正四面体,共价键数为6;故1 mol甲烷、白磷(P4)分子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分别为4NA和6NA,故A错误;B.根据2Na2O2+ 2CO2=2Na2CO3+O2反应可知,过氧化钠中-1价的氧元素,既被氧化到0价,又被还原到-2价

11、,过氧化钠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该反应共转移电子2e-;根据2CO2-2e-关系可知,标况下22.4L CO2(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B错误;C. 25 时,pH1的H2SO4溶液中c(H+)=0.1mol/L,所以1 L 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1NA,故C错误;D. 常温常压下,11g CO2气体的物质的量n=m/M=11g44g/mol=0.25mol,所含的原子数为0.25mol3NA mol-1=0.75 NA,故D正确;答案选D。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加入KSCN变红的溶液中:Na

12、+、Al3+、Cl、S2B.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l、SO42、HCO3C.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Cu2+、Mg2+、SO42、ClD.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答案】C【解析】【详解】A.加入KSCN变红的溶液中存在Fe3+, 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S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OH-与HCO3发生反应生成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Cu2+、Mg2+、SO42、Cl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均能大量共存,

13、故C正确;D.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Fe2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生成沉淀,酸性环境下,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且与Al反应也不能产生氢气,故D错误;答案选C。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B. 铜溶于浓硝酸:Cu+ 4H+ +2NO3-= Cu2+ +2NO2 + 2H2OC. 足量Ca(HCO3)2与少量NaOH:Ca22HCO3-2OH CaCO3+ CO322H2OD. 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H+ OH-= H2O【答案】B【解析】【详解】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的离子

14、反应为Fe+2H+=Fe2+H2,故A错误;B. 铜溶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u+ 4H+ +2NO3-= Cu2+ +2NO2 + 2H2O,故B正确;C. 足量Ca(HCO3)2与少量NaOH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氢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 CaCO3H2O,故C错误;D. 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2H+ 2OH-= 2H2O+BaSO4,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针对选项C,当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钙反应时,生成碳酸钙、碳酸氢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 +OH-=CaCO3+H2O;当氢氧

15、化钠溶液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钙反应时,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 +2OH-=CaCO3+2H2O+CO32-;所以针对这样的反应,要采用“少定多变”的方法进行处理,即以量少的为准。10.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沉淀全部溶解现象的是A. 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B. 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入过量H2SO4溶液C.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D. 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答案】A【解析】【详解】A. 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且沉淀不溶解,故A正确;B. 向Fe(OH)3胶体中加入H2SO4会出现先凝聚生成Fe(OH)3沉淀, H2SO4过量, Fe(OH)3与H2SO4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铁和水而溶解,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B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