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概论(寻茹茹)第六章电视纪录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艺术概论(寻茹茹)第六章电视纪录片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电视纪录片,主讲:寻茹茹 金洪申,电视艺术概论配套光盘上海高教出版社,电视艺术概论系列教案,第一节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概况,一、80年代以前的纪录片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是从电影新闻纪录片开始起步的。1958年5月1日,在北京电视台首次试播的节目中,就播放有纪录片到农村去,从此拉开了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序幕。,“文革”前的电视纪录片以新闻纪录片为主流, 其他题材的作品则主要以表现祖国的锦绣河山、人民的生活面貌和风土人情为主,有浓厚的教化色彩,基本上是一种形象化的政论片。,文革”爆发以后,电视纪录片成为“造神”运动和打击所谓“牛鬼蛇神”的有力武器,山川风光、历史文化等软性题材成为禁区,只能拍摄
2、政治题材的作品,在表现形式如镜头运用、解说词写作、音响处理等方面也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这使纪录片的创作受到了严重打击。,“文革”结束后的几年里,一批优秀的作品迅速涌现出来,主要有周总理的办公室、牧马姑娘、大连漫游、等,1979年中日联合拍摄丝绸之路,揭开了纪录片创作的新的一页。,二、80年代的大型纪录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扩大了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背景之下,电视纪录片走上了与国外合作拍摄的道路,拍摄了一系列反映我国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大型纪录片,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些作品当中,影响最大的有丝绸之 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望长城等。,(一)丝绸之路 1979年
3、,中央电视台与日本广播协会(NHK)合作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开拍,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电视纪录片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二)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最大的突破在于与观众的交流 性。这种交流性首先体现在解说员的出现 其次是增加节目与观众的互动。 第三,培养了观众定时收看纪录片的习惯,话说长江还开创了“话说”节目的先河,使纪录片以大型系列节目的形式出现,后来的许多纪录片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三)话说运河 与话说长江相比,话说运河首先体现了纪录观念的转变。它“以运河为线索,一路拍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突破了不能拍阴暗面的教条束缚。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实态度减少了宣教
4、味道,向纪录片客观纪实的本性迈进了一大步。,其次,更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这种参与性体现在比较重视平民视角,不只是与观众面对面,而且还把记者推到现场,让他们跟老百姓进行交流。,第三,在拍摄方面,开始注意现场的氛围,把现场作为纪实的重要元素,被拍摄的人不再回避镜头,有些回头观望镜头的画面也被保留了下来,这使作品获得了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贴近了生活的原貌。,第四,在制作播出方面,话说运河改变了以往节目全部制成以后再播出的做法,而实行边摄、边编、边播,这样可以随时根据观众的反馈意见修正制作、播出计划,减少失误,提高节目的质量。,在拍摄上,“跟随跟随再跟随”,注重现场的拾取、发现,体现了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则
5、: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运用拍摄或挑、等、抢的采访拍摄,反映在真实环境、真实时间中发生的真人、真事。,(四)望长城 望长城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内容上说,望长城以长城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把镜头对准了生活在长城内外的普通人,借长城来说国人,通过这些人物来挖掘民族的魂魄。,三、90年代以来的电视栏目纪录片 90年代的栏目纪录片一个重大特征在于其平民性。以普通百姓为拍摄对象,贴近百姓的生活,在纪实语言上真正具有了电视的现场性、贴近性、原生态、过程性、真实感和交流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栏目化也给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限制,如流水线的制作方式使纪录片不能
6、有充分的拍摄周期;收视率的压力使纪录片不得不去表现弱势群体,形成“好心人帮可怜人”模式以赢得观众的眼球;工业化的操作限制了编导的个性与创作的主动性等,这些又使电视纪录片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四、新纪录片运动与DV艺术的兴起 所谓新纪录片运动,就是在现行的电视体制之外,以艺术追求为目的,通过个人行为拍摄的纪录片。在资金方面,不依托于体制,作者个人筹措、运作拍摄资金,控制作品的销售及发行渠道;在创作方面,没有商业化和播出的压力,作者的创作理念不受外部人为因素的制约。, 郑伟.记录与表述:中国大陆一九九年代以来的独立纪录片J.读书,2003.10.新纪录片运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转型的产物,有着浓
7、厚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与摄像机的普及有着密切关系。,它标志着纪录片的创作由单独的国家体制内行为开始转向体制内与体制外并行,且二者呈现出某种互动与渗透,反映了我国纪录片发展的多元化倾向。,第二节电视纪录片的特征,一、真实性 二、纪实性 三、主体性,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它是纪录片区别于其他电视艺术作品的最根本的特性。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对生活的一种客观记录,其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人和事,没有任何虚构的成分。,纪录片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的喜爱,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生活的直接记录,其本身就属于生活的一部分。纪录片的真实性是靠声画语言来达成的,优秀的纪录片都能够在画面和声音方面进行艺术
8、性的创造,以获得真实性的感人魅力。,二、纪实性 纪实性也称记录性,它要求客观地记录下现实生活的内容。如果说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最高目的的话,那么纪实性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真实性的取得要依赖于纪实化的风格。,我们所说的纪实性,体现着编导对生活素材的一种选择和判断,凝聚着编导对生活的思考,而决不仅仅是再现生活的原始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实性意味着对原始生活素材的取舍与剪裁,使其产生特定的意义。,三、主体性 在纪录片中,任何记录都不可能是漫无目的的信手拈来,都指向创作者的创作理念,表达着创作者的思想、意识,都是其主体性的体现,只不过是浅白直露还是深沉含蓄的不同而已,而这种不同正反映着
9、创作者创造能力的高下。,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的审美走向,一、人文化的主题 二、情节化的表现 三、情节化的叙事,一、人文化的主题 人是纪录片的主题。长期以来,纪录片被作为一种宣传的工具,以“形象化的政论”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更多地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现,反映悠久的文化与深刻的思想,于是谈时事、论古今成为纪录片的特有模式。,以中央台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的代表的纪实性栏目和新纪录片运动改变了这种状况,开始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表现普通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将人作为纪录片表现的主体,彰显着一种浓厚的人文精神。,二、情感化的表现 从严格意义上说,用客观冷静的镜头表现外部世界是纪录片的特长,但冷静的记录并
10、不意味着对情感的排斥,正相反,近年来的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镜头语言表达出强烈的主体情感。,三、情节化的叙事 电视纪录片是对社会生活的客观记录,但社会生活的琐碎性使它不可能做到每事必录,必须要对事件有所选择和舍弃,惟有如此,才可能使事件的意义得以凸显。,同时,纪录片还必须服从于电视传播的要求,只有以清晰、完整、有力的戏剧性结构进行支撑,才能产生有效的传播效果。松散的叙事,过于追求朦胧诗结构方式在电视上播出是无法经受收视市场的考验的。,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 新纪录片运动 真实性 纪实性 二、简答 1. 简述80年代以前的纪录片? 2. 简述80年代的大型纪录片? 3. 简述90年代以来的电视栏目纪录片?,三、论述 1.论述电视纪录片的总体美学特征? 2.论述电视纪录片的审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