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68102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题卷分为A卷和B卷两部分,A卷115题,满分100分;B卷1630题,满分60分,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A卷18题涂在机读卡上,其余答案答在答题卡上。A卷(10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搓捻nin 蜷曲jun 瘦骨嶙峋ln 恪尽职守gB劫掠lu 殷红yn 踉踉跄跄nin 奄奄一息ynC嫉妒j 蓬蒿ho 叱咤风云zh 正襟危坐jngD粗犷gung 嗔视chn 粗制滥造ln 长吁短叹x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迁徒 涟

2、漪 根深蒂固 红装素裹 B. 酷肖 狡黠 无可置疑 相得益彰 C污秽 撺掇 略胜一筹 迥乎不同 D家醅 告罄 穷愁潦倒 中流砥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B. 辩论赛上,李明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最终毫无悬念地夺得“最佳辩手”称号。C.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第一次上讲台,他张皇失措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节课都在尴尬中度过。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B.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

3、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D. 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5.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B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C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原因就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

4、果,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D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二、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 (2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3分)(一)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曰。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

5、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6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吾义固不杀人(道义) B吾知所以拒子矣(用来的方法)C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D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7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B将以攻宋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

6、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D楚王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8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最终促使楚王放弃攻宋。B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C文章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D文章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9翻译下列句子。 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2分)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2分)(二)古诗文积累。(8分,每空1分)10用课文原句填空。(1)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7、)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4) ,在河之洲。(诗经关雎)(5)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写: , 。(6)李白月下独酌中的“ , ”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三、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完成1115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

8、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

9、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1文中说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中“这一点现象”指的是什么?(2分)12文中敌论

10、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4分)13请从第一段加点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并说说本文语言有何特点。(4分)14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的充分理由有哪两点?(4分)四、写作(50分)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上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请以 “ 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字书写;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B卷(60分)一、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

11、完成1617题。(8分)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

12、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0题。(10分)复儿子书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稿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

13、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选文有改动)悉:知道。(2)兹:现在。(3)汝:你。(4)业:已经。(5)资:钱财,费用。(6)即:就,便。(7)告罄:财物用尽。(8)苟:假如。(9)特:不过。(10)恃:依仗,依赖。(11)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12)固:本来。(13)稼穑(se):泛指农业劳动。(14)致:给予。(15)函:信件。(16)毋:不要,不可。(17)负:辜负。(18)训:教诲,教导。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儿自去国至今 去: (2) 求学宜先刻苦 宜: (3)特汝不应若是耳 是: (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作: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20.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2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3题。(12分)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