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带答案】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68080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带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文综试卷 第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56分,地理15道题,政治12道题,历史12道题)悉尼某考察船,对南北极地区进行科考,途经图(世界地图)中的M、N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M地位于( )A.西半球 B.高纬度C.北温带 D.极昼极夜区2科考船从悉尼出发沿最短航线航行前往N地途中的航行方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3考察船到达M地时,依次向正西、正北、正东、正南方向分别航行200千米,对其附近海域进行勘察,最终位置在( )A.M地正北B.M地正东 C.M地正西 D.M地正南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 ( )A.78m B.98m C.128m D.148m5图中m、n、p、q四地中 ( )A.m地位于阴坡坡度较其它三地陡 B.n地位于鞍部。地势较其它三地高C.q地位于山谷,在m地的东北方向 D.p地位于山脊,处于盛行风的迎风坡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67题。6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7若X数值为500 m,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为()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

3、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8-10题。 8盐湖面积多年稳定,标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9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洪积扇C 河谷 D湖盆10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作物需水量中的一部分可由降雨供给,降雨供给不足的部分需由灌溉补充。作物生长过程中需依靠灌溉补充的水量即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等值线,完成1

4、112题。11丙地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作物生育期长 B降水变率大,水分蒸发旺盛 C地形较陡峻,水土流失严重 D日照时间长,气温年较差大12下列四地中,冬小麦净灌溉需水量较少的地方是( ) A甲地 乙地 B乙地 丙地 C丙地 丁地 D甲地 丁地罗瓦涅米市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其主要景点是圣诞老人村。每到旅游旺季,圣诞老人村便热闹起来。在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十分醒目,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下图示意罗瓦涅米市圣诞老人村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3“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是为了( )A. 固定房顶防止地基融陷 B. 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顶C

5、. 方便圣诞老人爬上屋顶 D. 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14圣诞老人村的旅游旺季是( )A. 春季 B. 夏季C. 秋季 D. 冬季15推测在圣诞老人村可以欣赏到的景观有( )A. 夏至璀璨极光 B. 冬至午夜阳光C. 北极圈标志线 D. 雪地摩托车厂第卷 非选择题(共144分。地理40、41,政治42、43、44,历史45、46)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新西兰松喜湿、耐贫瘠,生长速度快。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地带,19世纪才由移民携带种子落户新西兰。新西兰松材质结构均匀,稳定性高,极易干燥和上色,最易进行防腐处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西兰松被大量地种植在沿海沙地、火山台地和

6、丘陵地带。如今,新西兰松已经是当地的当家树种,给新西兰带来了巨额财富。新西兰民居一般为多层木质结构建筑。图6为新西兰位置、地形示意图。为了扭转天然森林资源锐减局面和林业颓势,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已尝试引进新西兰松。(1) 与加利福尼亚相比,说明新西兰成为新西兰松第二故乡的优越条件。(10分)(2) 新西兰民居一般为多层木质结构建筑,试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10分)(3) 我国的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尝试引进新西兰松,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10分)2.【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戈壁红驼(当地人对其俗称)生活在内蒙古狼山与中蒙边境间的荒漠草原,属游走性动物,主要

7、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食性广杂。近十多年的保护性发展,2016年红驼数量已达5万余峰。观察发现,梭梭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植物,其根部寄生有次生植物肉欢蓉,但根部多鼠洞,威胁其生长。牧民们说,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 分析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的原因。地理答案:选择题:C D B B A B C C A B A C B D C1.(1)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其生长;该国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台地士壤肥沃;纬度较高,气候冷湿,森林病害少;森林火灾少。(2)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木质结构利于防震;新西兰木材资源丰富;新西兰松材质好,易干燥和易进行防腐处理。(3)可行。我国天然森林面积小,人工林宜林面积广;我国木材蓄积量小,木材需求量大;新西兰松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生长速度快;材质好,用途广(环境效益高)。(答出其中3点得分)不可行。新西兰松属于外来物种,引进可能会导致对本土人工林的破坏;加剧对土地、地下水等方面的破坏;引发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2.【环境保护】戈壁红驼游走性地啃食梭梭、骆驼刺等植物嫩枝,同时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生长;红驼啃食梭梭植物嫩枝时,可能踩塌鼠窝,减轻鼠害,使梭梭和肉从蓉生长更好;梭梭、骆驼刺等沙生植物得到恢复,红驼食物充足,又促进其数量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