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0编号吉林省四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3866742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5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250编号吉林省四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2250编号吉林省四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2250编号吉林省四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2250编号吉林省四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2250编号吉林省四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50编号吉林省四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250编号吉林省四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四校联合体 2013 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吉林省四校联合体 2013 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北京近日开始整治商家在广告中滥用成语的行为。实际生活中,滥用汉语成语 的现象十分普遍,打开电视,你“宏兔大展”了吗?“钱途无量”了么?日常生 活享受“口蜜腹健”(营养液广告词)了么? 除了广告文艺节目甚至某些新闻媒 体也都出现过。 怎样看待“滥用成语十分普遍”的问题呢?首先我们必须界定什么样的使用是 滥用,什么样的使用不是滥用。 并不是说对成语中的某个字进行变化使用,就都要 归入“滥用成

2、语”之列。 成语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需要发展变化,惯用语、俗语、谚语、 诗句等也是,人们在使用中经常会根据需要而加以发展变化,巧妙地化用,以达到 独特的表达效果。这种化用是修辞学上的一个修辞格,名叫“仿拟”,就是仿照已 经存在的现成的语言形式而拟制、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利用仿拟法构词造 句,常常有仿音(即谐音)、仿义、仿形和套叠相仿等几种类型,其中尤以谐音相仿 的用例为最多。 谐音相仿利用人们熟知的语词、 成语等已有的影响,仿拟化用之后, 以音近或者音同所带来的亲近感觉,制造出意蕴深厚、 妙语迭出的意外表达效果, 出奇制胜使新作品及其影响广为流传。 如果仿拟不够成功,容易给人一

3、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甚至情感不和谐的感 觉。 这样的仿拟之作,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对成语的滥用,没有达到作者要表达特 殊意思的目的,甚至还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 拙劣的仿拟成语对语言健康肯定是没有好影响的。无论它用得正确与否, 首先在程度上已经是“滥”了。另外,媒体滥用成语现象的不良影响尤甚。因为 媒体是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最主要和基本的用语,在引领并传播着规范的语言。媒 体的影响力会使其中所用的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力加倍放大。 媒体语言应 用规范则宣传效果好,广大受众受益;反之,则受众遭殃。 仿拟成语是成语魅力的体现,汉语成语来源于我国历史、名人故事、寓言 传说、古人原句和谚语俗语等,言简意赅

4、,博大精深,表现力极强。 过度的、笨拙的仿拟,这种语言使用现象折射出一种浮躁的文化心态。这 种文化心态的形成与信息化时代、读图时代有一定关系,人们“享受”快餐文化, 很难潜心读书,甚至不求甚解,使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 这 种心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语言的使用只是其中一个表征。 这种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形成,与我国国民语文素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大家不读书,语文素养不会太高。所以,要避免仿拟成语拾人牙慧,甚至闹笑话的 状况,需要进一步提升国民的语文素养,要大家都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读书。 (选自 光明日报, 有 删改) 1.下列关于“仿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5、是(3 分) A.“仿拟”是根据需要对已经存在的现成的语言形式进行巧妙地化用而拟制、创 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B. 谐音相仿利用人们熟知的语词、成语等已有的影响,仿拟化用之后,以音近或 者音同所带来的亲近感觉,制造出意蕴深厚、妙语迭出的意外表达效果。比如 “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词)。 C. 利用仿拟法构词造句,常常有仿音(即谐音)、 仿义、 仿形和套叠相仿等几种类 型,其中尤以谐音相仿的用例最多。 D.如果仿拟不够成功,容易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甚至情感不和谐的感 觉。这样的仿拟之作,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对成语的滥用。 2.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6、是(3 分) A.即使使用正确,在程度上过分“滥”用以及手法拙劣的仿拟成语对健康语言也 肯定没有好影响。 B.因为媒体是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最主要和基本的用语, 它引领并传播着规范的语 言,所以媒体滥用成语现象的不良影响更加严重。 C.对成语的滥用常常是指不够成功的仿拟,这种仿拟容易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 拉硬拽、甚至情感不和谐的感觉。 D.成语的魅力体现在仿拟成语上,因为汉语成语来源于我国历史、寓言传说、古 人原句和谚语俗语等,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表现力极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当媒体尤其是广告滥用成语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当似是而非的成语充斥耳畔, 会 对青少

7、年学习传统文化带来负面影响。 B.过度的仿拟、笨拙的仿拟这种语言使用现象折射出一种浮躁的文化心态,对继 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不良影响。 C.浮躁文化心态的形成是信息化时代、读图时代,人们习惯于“享受”快餐文化, 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心理状态之后的恶果。 D. 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是因为人们读书不专心甚至不求 甚解,这种心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 分) 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也。父偘,周大将军。荣性刚严,有武艺,仕周 为内侍上士。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高祖受禅,进位 大将军,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从河间王弘

8、击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青州 总管。荣在州,选绝有力者为伍伯,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 骨。奸盗屏迹,境内肃然。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上甚善 之。后因入朝觐,特加劳勉。荣以母老,请每岁入朝,上许之。及辞,上赐宴于 内殿,诏王公作诗以饯之。 伐陈之役,以为行军总管,率水军自东莱傍海,入太湖,取吴郡。既破丹阳,吴 人共立萧瓛为主,阻兵于晋陵,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荣率精甲五千蹑之, 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将军。突厥 寇边,以为行军总管,屯幽州。母忧去职。明年,起为幽州总管。荣性严酷,有 威容,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范阳卢氏,

9、代为著姓,荣皆署为吏卒以屈辱之。 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棰, 命取之,辄以试人。人或自陈无咎,荣曰 : “后若有罪,当免尔。”及后犯细过, 将挝之, 人曰 : “前日被杖, 使君许有罪宥之。” 荣曰 : “无过尚尔, 况有过邪!” 榜棰如旧。 荣每巡省管内, 贪暴放纵日甚。 是时元弘嗣被除为幽州长史, 惧为荣所辱, 固辞。 上知之,敕荣曰 : “弘嗣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荣忿曰 : “竖子何敢弄我!” 于是遣弘嗣监纳仓粟,得一糠一秕,辄罚之。每笞虽不满十,然一日之中,或至 三数。如是历年,怨隙日构,荣遂收付狱,禁绝其粮。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 咽之

10、。其妻诣阙称冤,上遣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奏荣虐毒非虚,又贼秽狼 籍,遂征还京师,赐死。先是,荣家寝室无故有蛆数斛,从地坟出。未几,荣死 于蛆出之处。 (隋书卷七十四 列传三十九 酷吏传)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 按:巡查 B道次见丛荆 次:驻扎 C瓛败走,为荣所执 执:抓捕 D怨隙日构 构:形成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燕荣严酷的一组是( ) 奸盗屏迹,境内肃然。 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 息。 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 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 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 遂收付狱,禁绝其粮。 A B C D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11、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荣性格刚严,武艺高强,为官以严厉著称,管辖地区盗贼绝迹,百姓相安 无事,隋文帝对其颇为赏识,常常慰劳勉励。 B在攻打陈的战役中,燕荣率领精锐甲兵五千人追踪吴郡国主萧瓛,萧瓛败逃, 被燕荣所擒获。突厥侵犯边境,燕荣为行军总管,屯兵幽州,后来由于为母亲服 丧而离职。 C某次燕荣鞭打一人,那人辩解说自己没有犯罪,于是燕荣答应他如果他下次 再犯错,就宽恕他不施以惩罚,后来他再次犯错,别人虽然替他求情,但那人仍 然遭到鞭打。 D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时,害怕被燕荣所侮辱,所以坚决推辞。隋文帝下 诏书想要庇护元弘嗣,因而招致燕荣的怨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12、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3 分) (2)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3 分) (3)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4 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 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 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 : 中行 : 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馘(gu) : 割耳朵。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7从全词看,“徒感慨”“空

13、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8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 分) 四、其他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秦爱纷奢,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 宫赋) (2) 潭中鱼可百许头, _。 日光下彻, _, 佁然不动。 (柳 宗元小石潭记)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 贺雁门太守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 分) 雾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 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 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

14、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 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 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 缠着绷带。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 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 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 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 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 使我终生都不能忘

15、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 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中央军委”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 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 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 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 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 到我这个“师里来

16、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 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 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 绝的官腔。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 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