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62516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12分)请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标号填写在下列答题框内,否则无效。题 号123456答 案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A、诠释(qun) 瞬间(xn) 咽喉(yn) 载歌载舞(zi)B、诅咒(z ) 积攒(zn) 归省(xng) 骇人听闻(hi)C、坠落(zhu) 炊烟(chu) 倔强(ju) 提纲挈领(q)D、焦灼(zhu) 风靡(m) 挪动(nu) 一哄而散(hng)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

2、,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B、我从这篇文章里学到了“娴静”“高雅”“俯瞰”“惬意”“素雅”等词汇,也学会了寓景于情、情景相生的写法。C、语文的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思想的美,智慧的美,崇高的美,悲剧的美D、我对他庄严的额上每一道皱纹都了如指掌如同他生命的年轮,刻着忧患的印迹。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此时已是午夜时分,周丽媛穿着高跟鞋,独自走在深巷中,周围悄然无声,只有空谷足音和自己的心跳声,虽说是自己平时最熟悉的路,但她心中还是有几分恐惧。B、庆祝“五一”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C、文学鉴赏课上,教

3、师的作用是要设法把学生带入作品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不能只是枯燥地去做理论分析。D、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别具一格。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由于欧盟和美国一样,把哈马斯定性为恐怖组织,哈马斯的政治立场将直接决定巴勒斯坦能否从这些国家得到援助。B、登月计划的实施,除去牢固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之外,更是人类对外太空资源的探索、利用与开发,同时对拉动中国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C、我国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对高校的乱收费理解有加,庇护有加,因此(至少目前)不可能指望通过教育部门来彻底遏止高校乱收费的局面。D、在课改过程中,语

4、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给学生提供讨论、合作、探究的平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坛而盟(盟誓) 主人日再食(提供伙食) 何苦而不平(痛苦)B、孰视之(同“熟”,仔细) 是进亦忧(这样) 先帝称之曰能(为,是)C、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既而儿醒(助词,表修饰) 跪而拾之以归(相当于“而”)D、吾尝疑乎是(对于) 而或长烟一空(有的) 世人甚爱牡丹(很)6、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由于阳光的照射,云彩的流动,雾霭的聚散和升降,不断变换着深浅浓淡的颜色。这还不算,最妙的是在春天,清明前后,在那翠

5、绿的丛林中,漫山遍野开满了血红的杜鹃。一座座的山峰,从地面上直拔了起来,陡升上去,却又互相连接,互相掩映,互相衬托着。这使得人在一片幽静的气氛中,能生发出一种热烈的情感。而且,阳朔的山,不像桂林的那样裸露着岩石,而是长满了茂密的丛林,把它遮盖得像穿上了绿色天鹅绒的裙子。A、 B、C、 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38)一、按要求答题(共37 分)7、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依次订正在下表中。(4分)提纲 冰雪融化 饮气吞声 如愿以偿张惶 悬梁刺股 万籁俱寂 浮想连翩安详 断章取意 叱咤风云 心惊胆战改 正8、根据提示默写课文原句或补全名句。(每小题1分,共8分)(1)桃李不言,。

6、 (2)纸上得来终觉浅,。(3),目见不如足践。 (4),死而后已。(5),乌蒙磅礴走泥丸。(6)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倔强而自信,坚信自己定能到达理想彼岸的诗句是:,。(7)望岳中最能表达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登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8)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论述“国恒亡”的原因的句子是:,。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题 春 晚 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2分)(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2分)10、中考作文阅卷小组对影响初三学生作文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项目

7、名称具体内容所见比例语言表达句子描写、标点、书写、词汇、修辞58.55层次结构层次、过渡8.1思想内容中心、选材、分析33.35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4分)11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照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及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4分)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彩绸,我们,。友谊如,我们共同播撒,。12口语交际:海光中学准备在初三年级学生中举行一次“三年来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写作的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

8、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字)(2分)(2)你班钟华同学作文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3050字)(3分)13名著阅读: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好的课外名著。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5分)书名: 作者:印象最深的人物: 形象特征:该人物给你的人生启示:14综合实践活动:为了迎接博览会在泰州召开,学校组织一次调查社会上常见错别字的“啄木鸟行动”,假定你是这次活动中一个调查小组的负责人。(3分)(1)你准备怎样带领你的小组开展调查活

9、动?请你写出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2)请你就如何规范街头招牌用字向文字管理部门提出一条建议。二、阅读理解。(共4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 15一18题。(13分)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 故事:按旧例。 虏:敌人。 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

10、待旦:等到天亮。 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会匈奴大入塞( ) 范乃令军中褥食( )营中星列( )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16、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18、选文与曹刿论战都与战争题材有关,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1)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

11、的妙招是。(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分)(2)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3题。(13分)饮食应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节选) 人是自然的产物,如同草木一般,从树居穴住时期以来,就和自己所属的地域丝丝缕缕地缠结在一起。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当中,人类总是按照自己的环境来设计生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草原居民多吃肉和奶,热带居民多吃果和菜。平平常常的食物当中,蕴含着自然的力量和山川的性格。 在依赖自然的古人眼里,哪怕同样一种食物,种在不同的土地上,为不同地城的人所食,起到的效果也可

12、以大相径庭。宋代养老奉亲书中提到:“北人食肉面则平,南人食鱼鳖水米即冷。”元代饮食须知中则说:“北粳凉,南粳温”,同样是大米,南北所产者秉性不同。这样的细致体验,让人不得不感叹自然造化之玄妙。 如今的我们,却已经远离了与自然朝夕亲近的生活。在异化到已经不辨四季的现代文明当中,有空调造就人工气候,有建筑提供人工环境,食物大概是人与大地相联系的最后纽带了。无论是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是无华的五谷杂粮,在它们或美艳、或纯朴的外观之内,都深深地镌刻着自然的痕迹。 水土、饮食与人的关系,这看似古老的话题,居然在美国一项最新的营养学研究中得到了根本的验证。这些研究者对不同来源的人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

13、人摄入食物之后,其中所含能量的分解消耗方式取决于人的祖先起源地域。那些祖先来自北方寒冷地区的人,由于漫长的适应过程,形成了一种大量散热的生理机制;反之起源于炎热地区的人则会节省能量,放出的体热较少。 如今地球上的人口流动如此剧烈,多数人的生活环境已经远离自己种族起源之地。即便吃同样的食物,那些起源于寒带的人可能会在赤道的骄阳下为身体发热而困扰,同时那些源自热带的人可能身在北欧,因为散热较少而更加容易肥胖。 食物无声地提醒人类:我们终究是自然之子,不可能挣脱自然的力量。只有与自然协调地生活,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和代谢的顺畅。冬食冷饮、夏食火锅,北方人大吃海鲜,南方人贪啖羊肉这样无视自然规律的饮食,

14、终归是致病之源。 科学家们猜测,人类百万年来形成的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机制,很可能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疾病的起源密切相关。今天的人类大多背离了自己遗传上所适应的生存环境,背离了自己从小生长的乡土环境。几十年当中所形成的富裕饮食方式,和人类数十万年来形成的代谢方式,正在进行着激烈的冲突。移民到异国他乡之人,或者由贫骤富之人,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会大幅度上升,就是两个最为有力的证据。如何按照基因模式调整自己的饮食,在膳食当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许正是文明人面前最要紧的课题。也许有一天,就在举箸之际,此刻身边的水土,童年家乡的水土,甚而是千万年前祖先的地理环境,都会了无痕迹地融在一桌健康饮食当中。19、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2分) 大相径庭: 秉性:20、如何理解原文第一段中“平平常常的食物当中,蕴含着自然的力量和山川的性格。”这句话的含义。(3分)21、请提取第三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个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