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专项突破卷21 定量 探究 实验设计综合【带答案解析】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62275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专项突破卷21 定量 探究 实验设计综合【带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专项突破卷21 定量 探究 实验设计综合【带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专项突破卷21 定量 探究 实验设计综合【带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专项突破卷21 定量 探究 实验设计综合【带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专项突破卷21 定量 探究 实验设计综合【带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专项突破卷21 定量 探究 实验设计综合【带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专项突破卷21 定量 探究 实验设计综合【带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21定量、探究、实验设计综合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3分,共36分)1(2019年海淀期末)为探究电解的放电规律,进行如下实验:序号阳极材料阴极材料电解质阳极产物阴极产物石墨石墨0.1 molL-1 CuCl2溶液Cl2Cu石墨石墨0.1 molL-1 NaCl溶液Cl2H2石墨石墨0.2 molL-1 CuSO4溶液O2Cu铜石墨0.2 molL-1 CuSO4溶液Cu2+Cu石墨石墨熔融NaClCl2N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可知,阴极放电顺序是:Cu2+ H+ Na+B对比可知,阳极放电顺序是:Cl- OH- SO42-C对比可知,阳极是铜时,会先于溶液中的离子放电D对比可知,

2、电解得到金属只能用熔融态,不能用水溶液答案:D解析:A、中阳离子是Cu2和H,阴极产物是Cu,放电顺序是Cu2H,中阳离子是Na和H,阴极产物是H2,放电顺序是HNa,综上所述,放电顺序是Cu2HNa,故A说法正确;B、根据选项A的分析,阳极放电顺序是ClOHSO42,故B说法正确;C、根据实验,Cu为阳极时,Cu先失去电子,故C说法正确;D、实验中电解质为水溶液,通过电解得到金属单质,故D说法错误。2、(2019年西城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BCD目的比较AgCl和AgI的溶解度大小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碳酸、醋酸和硼酸的酸性强弱实验方案答

3、案:C解析:C不正确,因为高锰酸钾的量不同,应该是高锰酸钾的量一样,草酸的浓度不一样,这样褪色快,说明反应速率快3、(2019年海淀期末)某电路板生产企业的水质情况及国家允许排放的污水标准如下表所示。为研究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pH,取5份等量的废水,分别用30%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9、9.5、10、11,静置后,分析上层清液中铜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平衡I:Cu(OH)2 + 4NH3 Cu(NH3)42+ + 2OH-;平衡II:Cu(OH)2 + 2OH- Cu(OH-)42-项目废水水质排放标准pH1.069Cu2+/ mgL-1720.5NH4+/

4、mgL-12632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pH约为9Bbc段:随pH升高,Cu(OH)2的量增加,平衡I正向移动,铜元素含量上升Ccd段:随pH升高,c(OH-)增加,平衡I逆向移动,铜元素含量下降 Dd点以后,随c(OH-)增加,铜元素含量可能上升答案:B解析A、根据图像,在pH=9时,Cu元素的含量最小,即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pH约为9,故A说法正确;B、bc段:pH增大,c(OH)增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I中,Cu(OH)2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说法错误;C、cd段:pH增大,c(OH)增大,平衡I向逆反应方向进行,铜元素含量下降,故C说法正确;

5、D、d点以后,c(OH)增大,平衡II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Cu(OH)42,铜元素含量增大,故D说法正确。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结论A稀盐酸CaCO3Na2SiO3溶液非金属性:ClCSiB浓硫酸蔗糖Ba(NO3)2溶液验证SO2与可溶性钡盐可生成白色沉淀C浓氨水生石灰酚酞溶液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D浓硝酸FeNaOH溶液铁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2答案C解析稀盐酸与CaCO3反应可生成CO2,说明酸性:HClH2CO3,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可生成H2SiO3,说明酸性:H2CO3H2SiO3,但HCl是无氧酸,不是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6、化物,因此不能证明非金属性:ClC,A项错误;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溶液呈酸性,NO能将SO2氧化为SO而生成BaSO4沉淀,但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故B项错误;浓氨水与生石灰混合,生石灰吸收浓氨水中的H2O,放出热量,使氨气逸出,氨气通入酚酞试液中变红色,说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C项正确;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现象,无法观察到有NO2气体生成,D项错误。5(2019年北京西城一模).下列实验结果不能作为相应定律或原理的证据之一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答案:B解析:A、2NO2N2O4是放热反应;B、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应用

7、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C、H=H1+H2;D、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6(2019年北京西城二模)研究生铁的锈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序号实验现象8小时未观察到明显锈蚀8小时未观察到明显锈蚀1小时观察到明显锈蚀A中,NaCl溶液中溶解的O2不足以使生铁片明显锈蚀B中,生铁片未明显锈蚀的原因之一是缺少H2OC中正极反应:O2+4e+ 2H2O =4OHD对比,说明苯能隔绝O2答案:D解析:对比,说明苯不能隔绝氧气,因为有苯腐蚀更快7、(2019年海淀期末)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FeCl3溶液与Cu粉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序

8、号IIIIII实验步骤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实验现象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I、II、III中均涉及Fe3+被还原B. 对比实验I、II说明白色沉淀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C. 实验II、III中加入蒸馏水后c(Cu2+)相同D. 向实验III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答案:C解析: A. 实验I、II、III中的现象为溶液黄色变浅或溶液黄色褪去,说明Fe3+被Cu

9、还原,故A正确;B. 对比实验I、II,实验I加入少量铜粉,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实验II加入过量铜粉,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故B正确;C. 对比实验II、III,参加反应的Fe3+的量相同,则生成的Cu2+应相同,但由于实验II生成CuCl,所以加入蒸馏水后c(Cu2+)不相同,故C错误;D. 实验III溶液为蓝色,含有Cu2+和过量的铜,向实验III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CuCl,故D正确。故答案选C8、某实验小组在常温下进行电解饱和Ca(OH)2溶液的实验,实验装置与现象

10、见下表。序号III装置现象两极均产生大量气泡,b极比a极多;a极溶液逐渐产生白色浑浊,该白色浑浊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两极均产生大量气泡,d极比c极多;c极表面产生少量黑色固体;c极溶液未见白色浑浊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与推论,正确的是( )A. a极溶液产生白色浑浊的主要原因是电解过程消耗水,析出Ca(OH)2固体B. b极产生气泡:4OH 4e = O2 2H2OC. c极表面变黑:Cu 2e 2OH = CuO H2OD. d极电极反应的发生,抑制了水的电离答案:C解析A、a极为电解池的阳极,氢氢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与电极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该白色浑浊为碳酸钙

11、,加入盐酸有二氧化碳产生,而不是析出Ca(OH)2固体,故A错误;B、b极是阴极,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而不是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故B错误;C、c极为阳极,表面产生少量黑色固体,是铜放电生成的氧化铜,所以c极表面变黑:Cu-2e-+2OH-CuO+H2O,故C正确;D、d极为阴极,是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促进了水的电离,故D错误;答案选C。9、(2019年北京西城一模)(NH4)2SO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内温度和(NH4)2SO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O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6

12、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O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SO32-水解程度增大有关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O2的溶解速率有关答案:C解析:A、温度越高,氧化速率越快;B、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C、SO32-水解不影响溶液中+4价硫的总浓度;D、当亚硫酸铵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亚硫酸根离子被氧化的速率大于氧气的溶解速率。10、(2019年北京西城二模)某小组利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中溶液均足量

13、,操作和现象如下表。实验操作现象向盛有Na2S溶液的中持续通入CO2至过量中产生黑色沉淀,溶液的pH降低;中产生白色浑浊,该浑浊遇酸冒气泡向盛有NaHCO3溶液的中持续通入H2S气体至过量现象同实验资料:CaS遇水完全水解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中白色浑浊是CaCO3B中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H2S+Cu2+ = CuS+2H+C实验中CO2过量发生的反应是:CO2+H2O+ S2= CO32+ H2SD由实验和不能比较H2CO3和H2S酸性的强弱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过量应该生成HCO311、. 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测定混合后溶液pH随混合前溶液中c(SO32-)

14、/c(Fe3+)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实验发现: i. a点溶液透明澄清,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后,立即产生灰白色沉淀,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ii. c点和d点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无气体逸出。取其上层清液滴加NaOH溶液后无明显现象,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向a点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B. b点较a点溶液pH升高的主要原因:2Fe3+ + SO32- + H2O = 2Fe2+ + SO42- + 2H+C. c点溶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2Fe3+ + 3SO32- + 6H2O2Fe(OH)3+ 3H2SO3D. 向d点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加NaOH溶液,红色加深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 c点和d点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无气体逸出。取其上层清液滴加NaOH溶液后无明显现象,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12已知反应:2Fe3+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