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四:溶液与胶体【带答案解析】

上传人:稳** 文档编号:143862272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四:溶液与胶体【带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四:溶液与胶体【带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四:溶液与胶体【带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四:溶液与胶体【带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四:溶液与胶体【带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四:溶液与胶体【带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四:溶液与胶体【带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原文考情分析1.了解溶液的含义。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有:溶解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胶体性质等。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考点1溶液1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2、。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温度对Ca(OH)2等少数物质的溶液的影响与上述规律相反。温馨提示(1)“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还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振荡一会,静置后,能够形成溶液的是()A四氯化碳、水 B沙子、水C汽油、水 D乙酸乙酯、乙酸解析乙酸乙酯和乙酸都是有机物,能够相

3、互溶解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答案D炎热的夏天,小明打开冰箱,从4 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含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4 时,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B室温下,溶液B不一定是饱和溶液C溶液B中溶质质量增加D溶液B中溶剂和溶质质量均增加解析由于溶液A底部含有少量蔗糖晶体,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不变,升温后晶体消失,说明随温度升高晶体溶解的量增多,溶液B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溶液A、B相比,溶剂质量不变,相同溶剂中溶解晶体的质量增多,故溶液B中溶质质量增加。答案D特别提醒在一定温度下,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观察该溶液中

4、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若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考点2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1(2018,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50 g某物质在80 时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随后逐渐降温,溶液中析出溶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B20 时,溶液质量为150 gC40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5 gD在060 范围内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2(2018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T24)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6 g,在该温度下将46 g NaCl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混合、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后得到饱和溶液B

5、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6%C水中溶解了46 g NaClD未能溶解的NaCl的质量为36 g3(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24)将40 的饱和NH4Cl溶液冷却至10 ,有NH4Cl固体析出。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分数 CNH4Cl的溶解度 D溶液中NH的数目4(2015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T25)下图为4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AKNO3 BNaNO3CNaCl DK2Cr2O7一、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

6、的关系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g10(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温度。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压强为1.01105 Pa和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压强、温度。二、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2推导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温馨提示(1)固体物质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气体物质压强: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在一定温度下,向100 g某蔗糖溶液中再

7、加入5 g蔗糖,充分搅拌后,肯定不会改变的是()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蔗糖的溶解度解析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也不变。 答案D特别提醒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在因素主要是温度。(2015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改编)某温度下,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NaCl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136 g滤液。则()A滤液为NaCl的不饱和溶液B滤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6%C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50 gD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 g解析所得滤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滤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26%,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13

8、6 g100 g36 g。答案D考点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1(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36)用容量瓶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粗盐代替NaCl固体B定容时,溶液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C从烧杯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D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2(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57改编)下列仪器使用正确的是()A在表面皿蒸发浓缩NaCl溶液B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盐酸C使用分流漏斗、滤纸、玻璃棒等进行过滤实验D配制100 mL浓度为0.10 molL1NaCl溶液时,在容量瓶中溶解、定容1仪器:托盘天平、量筒、

9、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2配制步骤以配制50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为例:3溶液稀释的计算公式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4误差分析分析依据:c。以配制NaOH溶液为例,在进行误差分析时,根据实验操作弄清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具体分析 (“”表示不变):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因变量c/molL1mV砝码与物品颠倒(使用游码)偏小偏低称量时间过长偏小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溅出偏小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偏小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偏小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偏大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偏大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偏大偏高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偏小定容

10、时俯视刻度线偏小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不变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温馨提示(1)容量瓶使用前第一步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检查方法: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2)如果题目中有具体配制溶液的体积时必须要填上容量瓶的体积(必须有具体规格)。(3)仰视、俯视对溶液浓度的影响俯视刻度线(图1):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仰视刻度线(图2):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4)容量瓶的使用七忌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忌溶解或稀释后未经冷却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中(体积不准确)。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洒到外面)。忌加水超过刻度线

11、(浓度偏低)。忌仰视或俯视读数(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忌将配制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存放于容量瓶中(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液润洗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23 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23 cm处,用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线解析容量瓶不能用待配液润洗,否则会导致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12、一般的容量瓶是在20 的温度下标定的,若将温度较高或较低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容量瓶则会热胀冷缩,所量体积就会不准确,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不准确。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都应在烧杯中操作。答案A(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农夫山泉”矿泉水进行检测时发现,1.0 L该矿泉水中含有45.6 mg Mg2,则该矿泉水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2)在KCl和CaCl2所组成的某混合物中,K与Ca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KCl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该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_,将该混合物溶于一定体积的水中,溶液中K与Cl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解析(1)c(Mg2)1.9103 molL1。(2

13、)n(K)n(Ca2)n(KCl)n(CaCl2)21。设混合物中KCl为2 mol,CaCl2为1 mol,则w(CaCl2)100%42.7%。在相同体积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溶液中K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答案(1)1.9103 molL1(2)2142.7%12考点4分散系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27)当光束通过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硫酸 BCuSO4溶液C酒精溶液 DFe(OH)3胶体2(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38)雾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与雾属于同种分散系的是()ACuSO4溶液 BKCl溶液CFe(OH)3胶体 DCaCO3悬浊液3(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30)胶体分散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OH)2易溶于水形成胶体BCuSO4溶液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CFe(OH)3胶体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D胶体分散系中所有粒子的直径都在11 000 nm之间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作分散质,粒子分散在其中的物质叫作分散剂。2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00 nm分散质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分子集合体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