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doc

上传人:dzz****808 文档编号:143854322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题 目 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2004级本科10班 姓 名 王 铁 指导教师 周 显 波 绥 化 学 院Suihua University Graduation PaperThe Artistic Image of Xiao Feng in The Semi Gods and Semi DevilsStudent name Tie Wang Student number 200451424 Maj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upervising teacher Xianbo Zhou Suihua Un

2、iversity摘 要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而且金庸先生对这位自己所创造的人物也是非常的喜欢,并且将“天下第一大侠”的美名也给了他。目前学术界对于萧峰的研究还尚待深入,所以本文就针对他的英雄气概和爱情观来探讨这位“天下第一大侠”的形象特色,并由此对金庸先生的描写手法进行总结。关键词:天龙八部;英雄气概;悲惨的命运;爱情观;AbstractThe semi Gods and semi Devils dreary peak continuously all deeply reading publics affection, moreover Mr. Jin Yong the ch

3、aracter who creates to this own also is unusual like, and “first under heaven chivalrous person” the fine reputation has also given him.The academic circles also still treated regarding the dreary peak research thoroughl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imed at his heroic spirit and love view discussed thi

4、s position “the first under heaven chivalrous person” the vivid characteristic, from this and carried on the summary to Mr. Jin Yongs description technique. Key words:The semi Gods and semi Devils ;Heroic spirit; Pitiful destiny; Love view; II目 录摘要Abstract前言1第1章 民族矛盾下的英雄气概21.1民族矛盾的集中21.2萧峰的英雄气概3第2章

5、乱世中的儿女情长42.1日久生情的爱52.2没有结局的爱7结论9参考文献10致谢11绥化学院200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前 言陈墨先生曾这样说过:“不仅在这部天龙八部中是最为光彩照人的形象,而且在金庸的所有武侠中,在金庸武侠小说世界的所有主人公中,萧峰都可以说是最为令人心折,光彩照人的一位打英雄。”1其实在金庸小说众多人物中有很多各具不同审美价值的侠士,但在这些形象中符合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却为数不多。郭靖、胡斐、陈家洛、张无忌还有杨过和令狐冲,这些人都被称为英雄,但他们多少都有些美中不足。郭靖笨了些,可以说是智勇不双全;胡斐虽智勇双全,但他的威风不够;陈家洛和张无忌太过优柔寡断;而杨过和令狐冲则

6、一个太过深情,另一个太过洒脱。萧峰则和他们不同,他大智大勇、大义凌然、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再强的敌人他也不怕、再大的险境他也敢闯,再强的仇家他也要杀这就是金庸先生笔下的萧峰。第1章 民族矛盾下的英雄气概1.1 民族矛盾的集中“从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逐步登上并最终占踞了整个封建制度的历史舞台。不管统治者政权获得方式如何,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奉行儒家伦理道德,树立儒家理想人格的典型代表,以教化民众,巩固政权。于是形成了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的局面。在这种自上而下,由官及民大力推行儒家文化的社会中,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绝不只是儒生,更有广大民众。他们受儒家文化长期熏陶,儒家

7、思想成为他们的信念,儒家的文化形式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以至成为他们的内在人格。”2在儒家思想中一直都存在着很狭隘的民族主义,儒家在这方面一直都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在这样儒家掌控大局的文化下,中原的汉人和边塞的少数民族的关系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汉朝的时候,匈奴就多次犯我边境。到了宋朝,契丹和女真也曾多次在我边境肆虐。“萧峰生活在民族矛盾极为激烈的北宋时代。唐末宋代统治腐败,频繁的战争造成了辽国与宋国及契丹人与汉人之间的积年仇怨,势同水火,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特别其时,辽人南侵给宋国汉人子民造成了巨大灾难,因而宋国汉人子民称契丹人为辽狗,且满怀愤恨,民族深仇不共戴天!”3

8、因此,在宋代的社会里,汉人与少数民族关系一度甚为紧张,这种文化也直接地投射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萧峰就一直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的边缘之中长达三十多年。1.2 萧峰的英雄气概说到大侠,第一个反应就是他有着高强的武功。像是郭靖,他就得到了“江南七怪”和洪七公的真传;像是张无忌,他虽没有得到高人的指导,但是他找到了一本武功秘籍。当然现在本人要说的这个萧峰,也是个武艺超群的人,他从小就受少林高僧的指导,所以在武艺上有着很深的基础。而后他又当上了丐帮的帮主,并学会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萧峰的武学造诣在当时的武林上可算是天下无敌了,“北乔峰,南慕容”这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在江湖上的名气可真是无人不

9、知、无人不晓,在小说中金庸先生也曾多次的证明了这点。例如:当整个武林都知道了萧峰的真正身份,并且误会是他杀死自己的养父母和授业恩师的时候,他们决定要号召整个武林的人来对付这个“败类”。所以聚贤庄的两位庄主和薛神医就广发英雄帖,在聚贤庄共商杀萧峰的大事。然而就在这些人刚要对这件事情发表意见的时候,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乔峰拜庄”。就是这样的一个声音,吓得在场所有人都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在本人的印象中能像萧峰这样只用声音就令对手不战自败的人可是为数不多,张飞就是其中之一。张飞曾在长坂坡只用了一句“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就吓退了曹操的大军。要想成为天下人所敬仰的大侠,不只要有超

10、群的武艺,还要有很强烈的责任感和宽容心。如果一个大侠要是没有责任感,那么他就不会对任何人、任何事负责。在金庸的小说中,有责任感的侠士可是有不少啊。郭靖因为有对国家的责任感,所以他坚守襄阳,抵抗元军数十年;张无忌因为有对家人的责任感,所以无论在怎样的诱惑和威逼下,他都没有说出自己义父谢逊的下落。萧峰的责任感主要表现在对国家、对民族、对丐帮的方面上。杏子林的那次的丐帮大会是萧峰一生的重要转折点,这次大会使萧峰从一个人人敬重的大侠,变成了一个人人唾骂的“契丹狗”。此时的萧峰是痛苦的,是无助的。丐帮是“天下第一大帮”,并且深受整个武林的尊敬,就是一个这么有地位的帮派,它的帮主怎么可以是一个外族的人呢?

11、如果萧峰要是再继续当这个帮主的话,整个帮派的的上上下下都会不服这个帮主,所以他只能选择退位让贤。但他要对整个丐帮负责,所以他让丐帮的四大长老暂代帮主一职,就连那个丐帮历代相传的打狗棒也是由四位长老共同看管。萧峰的责任感不只表现在这一方面,他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同样也有责任感。在他在大辽国当南院大王的时候,他看见了契丹的军人们滥杀宋辽边境上的无辜百姓,这些无辜的百姓曾经是和自己一起生活的人。萧峰不忍心看见他们被杀,所以他要救他们,这是出于对名族的责任感。然而当耶律洪基让他领兵去攻打宋朝的时候,萧峰对国家的责任感出现了,为了保护自己曾经国家,他被耶律洪基打入了天牢。也就是因为萧峰的这种责任感,感动了

12、中原的所有人,也引出了后文的那次大救援。就连到了小说的最后,萧峰的这种责任感还是那么的突出。萧峰为了救中原的无辜百姓而与自己的族人发生冲突,这虽然对中原负责了,但是却没有对大辽国负责。耶律洪基的最大梦想就是在他有生之年自己的军队能攻进宋朝的土地。萧峰这么做是违抗自己的皇帝,在当时违抗皇命就是违抗这个国家,是诛九族的大罪。萧峰深深的知道这点,所以他选择了自杀。尼柯尔曾说过:“死亡本身已经无足轻重,悲剧认定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死亡什么时候来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死亡面前做些什么。”4“萧峰死的异常突然而断然这一方面是又一个关于英雄的基本品质的叙事:轻生死而重然诺,轻功利而重情义;另一方面是萧峰无意识地防御和逃避焦虑的方式:即用死亡来完成自己的臣属地位,把自己统合到一种足以抵挡对自身角色进行质疑的姿态或价值中去。”5萧峰在这种民族矛盾中表现出的英雄责任感,是符合传统儒家规范的,萧峰的违抗辽国皇帝的行为,虽然是“不忠”,但这种“不忠”却是以救人民出水火的“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行为是完全符合传统意义上“侠”的范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