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3854225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DB34/T *-20*ICS 65.060.40B 91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20* 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cotton production monitoring(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 年 月 日)20*-*-* 发布 20*-*-*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1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无为市姚沟镇农业服务中心、全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枞阳县种植业服务中心、贵池区秋江农技推广区域站、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望江县华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宿松县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站、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东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太湖县新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怀宁县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烨倩、郑曙峰、方士武、袁发华、周利平、何援华、周晏、姚大勇、朱全保、赵丽、郑玉华、周旺根、王业胜 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棉花苗情监测的内容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安徽全省棉花产区。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棉花苗情监测 informatio

3、n collection of cotton production monitoring指在棉花关键生育期,对有代表性的棉田进行定期定点(特殊自然灾害除外)取样调查,并系统分析,形成苗情监测报告,用于分类指导当前棉花生产。2.2 监测点选择当地主要品种、主要茬口类型、主要种植区域、主要生产水平等有代表性的田块作为监测点,要求不同区域类型各安排好、中、差点各1,每个点种植面积不少于3亩。2.3 监测区每个监测点采用对角线法,确定3个样点作监测区,在每个监测区内连续标注10株,作为棉花株高、果枝数等项目的固定监测区。在固定监测区周围设置60cm以上的走道。3 监测内容与监测方法3.1 基本情况3.

4、1.1 监测内容监测点及监测点所在县调查地理位置、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棉田地形地貌、耕地面积、上年棉花面积、棉花主要茬口等项目,监测结果记录在附录B表B.1县(市、区)及棉花苗情监测点基本情况、表B.2棉花种植面积调查表。3.1.2 监测时间3月25日。3.1.3 监测方法实地跟踪调查。3.2 种植意向3.2.1 监测内容监测点农户种植意向和全县棉花生产意向,监测结果记录在附录B表B.3农户棉花种植意向调查表、表B.4县(市、区)棉花生产意向调查表。3.2.2 监测时间3月25日。3.2.3 监测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棉户50户调查植棉意向。3.3 苗情3.3.1 监测内容播栽期直播棉监测播种品

5、种、播种方式、播种期、播种量、出苗期、出苗率、留苗密度,育苗移栽棉监测育苗品种、育苗方法(基质育苗、水浮育苗、营养钵育苗等)、育苗播种时间、移栽期、移栽密度、棉苗素质,监测结果记录在附录B表B.5棉花播栽情况记载表。现蕾期监测定苗后密度、现蕾期株高、真叶数,监测结果记录在附录B表B.6棉花5月生长情况监测记载表。花期监测密度、蕾,监测结果记录在附录B表B.7棉花6月生长情况监测记载表。结铃期监测保苗数、株高、果枝数、幼铃数,监测结果记录在附录B表B.8棉花7月生长情况监测记载表。吐絮期监测吐絮比例、收获密度、单株成铃数、烂铃数,监测结果记录在附录B表B.9棉花8月生长情况监测记载表(1)、表B

6、.10棉花8月生长情况监测记载表(2)。收获期监测吐絮比例、收获密度、单株成铃数、烂铃数,监测结果记录在附录B表B.11棉花9月生长情况监测记载表。3.3.2 监测时间4月25日、5月20日、6月20日、7月20日、8月15日、8月30日、9月30日。3.3.3 监测方法3.3.3.1 密度:在取样区中随机取11行棉花测量行距,平均行距(m/行)=11行距离(m)/10,随机选取1行的21株测量株距,平均株距(m/株)=21株距离(m)/20,收获密度(株/667m2)=667m2/(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3.3.3.2 株高、真叶数、蕾数、保苗数、株高、果枝数、幼铃数、单株成铃数、烂

7、铃数:在固定监测区对标记的植株(共30株)逐株进行测量,求平均值。3.3.4 苗情评价参照附录A安徽省棉花苗情分类标准,对县(市、区)各生育期棉花苗情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当地一、二、三类苗面积,检测结果记录在附录B表B.12 县(市、区)棉花苗情评价表。3.4 生育期3.4.1 监测内容调查棉花现蕾期、开花期、结铃期、吐絮期、人工收花始期、机采花始期、收花终期、全生育期,记录监测结果,填写附录B表B.13棉花生育进程记载表。全生育期内棉花施肥、化控、施药等技术措施记录监测结果,填写附录B表B.14棉花栽培技术调查表。3.4.2 监测时间 在关键生育期采用目测法,观察主要生育期的出现日期。3.4.

8、3 记载标准现蕾期:全田棉株上有50%开始现蕾的日期;开花期:全田棉株上有50%开始开花的日期;结铃期:全田棉株上有50%开始结铃的日期;吐絮期:全田棉株上有50%开始吐絮的日期;人工收花始期:人工第一次收花日期;机采花始期:第一次采用机械收花的日期;收花终期:全部棉花采收完成日期;全生育期:从播种到棉花全部采收完成的时间。3.5 产量预测3.5.1 监测内容 监测点棉花产量预测,测产结果填写附录B表B.15监测点棉花测产表。监测点所在县全县棉花产量预测,测产结果填写附录B表B.16县(市、区)棉花测产表。3.5.2 测产方法3.5.2.1取样方法3点取样采用对角线法,5点取样采用梅花形法。3

9、.5.2.2调查测定方法3.5.2.2.1密度 见3.3.3.13.5.2.2.2铃数调查在株距测定的21株中选连续10株,调查成铃、幼铃、絮铃,计算成铃数,平均单株成铃数(个/株)=成铃数/株数,总成铃数=成铃数+絮铃数+1/3幼铃数3.5.2.2.3棉铃分类标准直径大于2cm的铃为成铃,直径小于2cm的铃为幼铃,铃壳开裂3mm以上的铃为絮铃,烂铃不计。3.5.2.2.4单铃重(g)每次收花取50-100铃取平均值,晾晒干后称重量,计算平均铃重。单铃重(g/铃)=100个絮铃籽棉干重(g)/100。3.5.2.2.5衣分(%)计量单铃重的100个絮铃试轧后,计算平均衣分(以皮锟轧花机为准,锯

10、齿轧花机衣分加2个百分点)。衣分()=100个絮铃皮棉重(g)/100个絮铃籽棉干重(g)100。3.5.2.3产量计算方法籽棉亩产量(公斤/667m2)=收获密度(株/667m2)平均单株成铃数(个/株)单铃重(g/铃)/l000校正系数(85)皮棉亩产量(公斤/667m2)=籽棉产量(公斤/667m2)衣分()3.6 效益监测3.6.1监测内容监测籽棉价格,结果填写附录B表B.17籽棉价格监测表。监测生产成本与效益,结果填写附录B表B.18棉花生产成本与效益典型调查汇总表。监测农资价格,结果填写附录B表B.19农资价格监测表。监测棉种价格,结果填写附录B表B.20棉种价格监测表。3.6.2

11、监测方法生产成本与效益,在棉花生产结束后,选择好中差3种类型,各调查3-5户农户,对其生产成本、产量及效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籽棉价格、农资价格、棉种价格,实地跟踪调查。3.6.3监测时间籽棉价格:1月30日、2月28日、3月30日、9月30日、10月30日、11月30日、12月30日成本与效益:11月30日农资价格:4月25日、8月30日棉种价格:3月30日3.7气候和灾害监测3.7.1监测内容监测点气候、棉花受灾时间和受灾程度, 面上棉花生产受灾情况,监测结果填写附录B表B.21县(市、区)棉花受灾情况调查表、附录B表B.22县(市、区)棉花病害发生情况、附录B表B.23县(市、区)棉花虫害

12、发生情况。3.7.2监测时间4月25日、5月20日、6月20日、7月20日、8月15日、8月30日、9月30日及应急监测(灾害发生后3-5d)。3.7.3灾害标准轻度,指10%的损苗率;中度,指20%-50%的损苗率;重度,指50%以上的损苗率。4 报告撰写4.1 定期报告4.1.1 报告时间收到定期监测数据后及时整理、汇总、分析,2日内形成监测报告。4.1.2 报告内容当前监测点棉花长势、苗情、监测点所在县棉花整体生长情况、灾害性气候发生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下一步田间管理办法等。4.2 应急报告4.2.1 报告时间出现严重灾害性天气,1-3天内开展应急监测,3-5天内根据收到的监测数据及时

13、整理、汇总、分析,形成应急监测报告.4.2.2 报告内容 受灾程度、受灾面积、灾后补救措施等。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表A.1 安徽省棉花苗情分类标准月份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备注五生长势稳健、苗匀苗全苗壮、主要生长发育指标正常。生长势弱或偏旺,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偏低偏慢或偏高。生长势明显弱小或过旺(僵苗、高脚苗等),地上地下生长失调,大小苗突出、苗率低,主要生长发育指标过低过慢。主要发育指标包括叶色、株高、高宽比、主茎日增长量、出叶速度、红茎比等。六生长势稳健、苗匀苗全苗壮、主要生长发育指标正常生长势弱或偏旺,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偏低偏慢或偏高。生长势明显弱小或过旺(僵苗、高脚苗等),地上地下生长失调

14、,大小苗突出、苗率低,主要生长发育指标过低过慢。七生长势稳健、群体和结构及花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正常生长势弱或偏旺,群体结构及花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偏低偏慢或偏高。生长势明显弱小或过旺,群体结构及花位等明显过小过大或过慢过快。成铃标准:直径大于2cm的铃。八生长势稳健、群体结构合理、叶功能正常生长势弱或偏旺,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偏低偏慢或偏高。生长明显早衰或贪青。九生长势稳健、群体结构合理、叶功能正常生长势弱或偏旺,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偏低偏慢或偏高。生长明显早衰或贪青。附 录 B(资料性附录)表B.1 县(市、区)及棉花苗情监测点基本情况县(市、区)监测点(乡、镇)地理位置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棉田地形地貌耕地面积(万亩)上年棉花面积(万亩)棉花主要茬口类型全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