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2020年九月整理).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3853854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2020年九月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2020年九月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2020年九月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2020年九月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2020年九月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2020年九月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2020年九月整理).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领导:很荣幸有机会跟人大的领导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既高兴又紧张,题目虽然叫解读,但确实只是我多年从事就业工作,先于大家学习的一点体会跟各位领导汇报,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讲:一、就业促进法的立法背景2007年8月30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施行,开启了就业促进工作的新时代,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促进法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近年来,虽然在党

2、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国的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新增就业每年平均近千万人。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劳动力资源最丰富、人口就业压力也最大的国家,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矛盾还远未得到根本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在持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局部地区供求矛盾尖锐。1、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截止目前全国劳动力总量已超过8.5亿。从根本上讲,我们面临的就是两件事:一是13亿人要吃饭,二是8.5亿人要饭碗。 2、城镇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九五”期间,城镇就业人数-1.0亿“十五”期间,城镇就业人数-1.8亿 “十一五期间”,城镇就业人数2.7亿

3、,新增劳动力5千万,新增岗位4千万,缺口1千万。“十二五期间”城镇就业人数突破4亿,但有接近1亿人处于就业不充分或就业不稳定状态。3、农村富余劳动数量庞大,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仍在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且每年保持2%以上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 4、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是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传统产业大量的人员失业下岗,但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一些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一些高端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选聘很难。5、人力资源市场运行不规范6、职业培训工作相对滞后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民本的迫切需要促生了就业促

4、进法二:就业促进法解读劳动法律保障体系: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建设以宪法为依据、以劳动法为基础、以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及正在起草的社会保险法为主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劳动法律保障体系方面,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基本内容:就业促进法共九章六十九条。内容涵盖了政府责任、工作机制、政策支持、公平就业、就业服务和管理、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业援助、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概括讲就是:一个方针、一面旗帜、六大责任、五项制度、十大政策。一个方针法律明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

5、创业”的方针。改“自主择业”为“自主就业”的意义在于一是更能体现和尊重劳动者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更能显示就业方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一是强化了创业在促进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就业方针的内涵和指导作用。图解这三句话:劳动者自主择业:充分调动劳动者就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他们发挥就业潜能和提高职业技能,依靠自身努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尽快实现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供求双方相互选择,调节劳动力供求,引导劳动者合理流动和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就业岗

6、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服务,实现就业促进。一面旗帜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实现就业公平,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既是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法律单设“公平就业”一章,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到歧视;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群体享有和其他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否则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六大责任1、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 县

7、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职责,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统筹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 国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2、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人力资源市场的表述-是对现有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中心、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等各类市场的总的概括。 法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服务。 以上规定,为打破市场分割和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指明了方

8、向,也为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实现劳动者有序流动和最佳配置提供了条件。 针对日益猖獗的非法黑中介-明确了职业中介机构的设立条件,审批程序以及禁止从事的行为,加大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力保障市场秩序,有效维护劳动者利益。3、完善就业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社会各方依法开展就业服务,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中介服务监督和指导。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该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进一步促进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促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我县公共就业服务大厅已于2014年11月4日投入使用。4、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开发计

9、划,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和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职业培训。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这些规定将有力推动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我县每年免费培训总人数在2000人以上。5、提供就业援助 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拓宽公益性岗位的范围,保障“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我县共开发公益性岗位703个,安排就业困难人员685人。6、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法律专设了“政策支持”一章,确定了国家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财政、税收、金融、投资、贸易等各方面的政策。实行城乡统筹、区域和不同就业

10、群体的就业政策,要求建立和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对失业进行预防、调节和控制。五项制度 具体的工作制度是开展就业工作的有力抓手,并发挥重要作用。1、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制度。包括目标责任和考核检查机制,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2、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包括: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困难地区的就业援助。3、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制度。包括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职业中介管理规范;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制度。4、职业能力开发制度。包括:1、职业能力开发计划;2、城乡各类劳动者培训制度;3、劳动预备制度

11、;4、职业资格证书制度;5、培训补贴制度。5、失业保险和预防制度。包括:1、失业预警2、失业预防调控3、失业保险。十大政策 政策是促进就业的关键内容,是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责任的具体体现。 就业促进法将经过实践经验检验、行之有效的积极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并按照促进就业的工作要求规定了政策支持的核心内容,建立起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确立了就业促进法十大政策。1、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第十一条至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政府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通过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

12、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拓宽就业渠道。2、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以及就业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同时规定,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对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第十七条至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和人员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就业政策中最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4、实行有力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第十九条)规定增加

13、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对自主创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关键。5、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实现城乡统筹就业是缩小直至消除劳动者城乡就业差别,实现平等就业的基础性内容,对于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实行区域统筹的就业政策。(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支持区域经济发展,鼓励区域协作,统筹协调不同地区就业的均衡增长;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实现区域统筹就业是促进我国

14、不同区域就业均衡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7、实行群体统筹的就业政策。(第二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统筹促进城乡各类群体劳动者就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8、实行利于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第二十三条至二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和实施与非全日制用工等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9、实行就业援助政策。(第五十二条至五十六条)法律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帮助。对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是保障公民实现劳动就业权,维护和改善劳动者生存状况,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的基本要求。 10、实行失业保险促进就业政策。(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的功能,并要求加强对大规模失业的预防、调节和控制。总之,实施就业促进法关键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部门应在法律框架内认真履职、扎实工作,确保每一条款落到实处。 谢谢大家!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