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2020》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3853181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2020》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2020》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2020》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2020》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2020》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2020》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2020》编制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象行业标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修订)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2019年9月30日下发的中国气象局法规司关于下达2020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958号)文件要求,修订QX/T 3172016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项目编号为QX/T202022,立项名称为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修订),在内部会议讨论时,专家建议标准名称改为雷电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2协作单位本标准由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2、中心等单位负责起草。3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为:王业斌等。其主要分工如下:王业斌: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4主要工作过程2019年10月,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接到中国气象局下达的标准编制任务后,对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QX/T 3172016)进行了初步的修改,形成了修订稿的草稿,并开始着手邀请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共同参与标准修订。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1原则(1)工作原则本标准的修订工作原则是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原标准原则上没有

3、错误的地方仅进行语言和文字的编辑性修改,其他内容根据国内针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要求及相关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相关条文的修改,同时适当增加原标准未编写而实际应用又经常碰到的问题的一些内容的编写。本次修订尽可能采取语言简练易懂的方式,仅探讨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密切相关的问题。(2)技术原则本次修订,内容上以QX/T 3172016为主要框架,同时参考了中国气象局下发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结合近年来国内相关省份开展的考核工作实际要求。技术上采用国内最新的技术标准为参考文献,主要参考了现行国关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检测机构质量考核和质量体系的技术规范,

4、如:GB 500572010、GB 503432012、GB/T 214312015、GB 501562012、QX/T 3172016、QX/T 3172016和QX/T 4012017等。为了同中国气象局31号令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相配合,更好实施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的管理和评价,此次修订中增加了对检测机构的考核要求和内容,主要从其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完整性及运行情况,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合理性,检测能力等给出评价结果。在标准格式方面,严格按照GB/T 1.12020的要求,力求语言表述规范,用语准确、简明,结构严谨,布局合理。2主要内容QX/T 317为推荐性气象行业标准,主要规定

5、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的基本规定、考核机构、程序、内容、要求、方式,资料处理及判定规则,考核报告编制与上报。本标准适用于对检测机构及其完成项目检测质量的考核。除按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写“前言”、“范围”及“术语和定义”外,本标准的核心是: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机构、程序、内容及方式要求、判定规则、报告的编制与上报。3主要修订内容(1)修订内容本标准是对QX/T 3172016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进行修订,根据中国气象局24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修订)和31号令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中均用“雷电防护装置”这一名词,同时

6、结合标准修订过程中众多专家的一致意见,将标准的题目改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并提出针对检测机构考核内容和要求。与QX/T 317201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修订内容部分如下: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2016年版的第1章);删除了“防雷装置检测”的术语和定义(见2016年版的2.1);增加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检测项目”、“资料检查”、“质量管理”和“归档”等术语和定义(见2.1,2.3,2.4,2.6和2.7);删除了质量考核的基本规定(见2016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质量考核的一般规定(见第3章);修改了考核机构的要求(见第4章,2016年版的第5章);修改了考核程序(

7、见第5章,2016年版的第4章);删除了考核内容(见2016版的第6章);增加了考核内容及方式要求(见第6章);修改了考核方式(见第7章,2016年版的第6章);修改了项目验证采取的形式和要求(见6.3,2016年版的8.2);增加了现场检查的考核方式(见6.4);修改了判定规则(见第7章,2016年版的第9章);增加了检测机构考核的判定规则(见7.2);删除了考核组资料处理和考核报告的编制要求(见2016年版的9.5);修改了第10章的标题(见第8章,2016年版的第10章);增加了考核报告的编制和上报要求(见8.1,8.2,8.3,8.4,8.6和8.8);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附录) 雷电

8、防护装置检测质量项目考核表样式(见附录A)。修改了附录B(资料性附录)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报告样式(见附录B,2016版的附录A)。(2)水平对比1 更具操作性。本标准明确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机构、程序、内容及方式判定规则、报告编制与上报。等内容,可以为气象主管机构实施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和报告出具提供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样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2 更具针对性。本标准给出了项目考核过程中采取考核方式“资料检查”和“项目验证”的具体评分细则和要求,给出了检测机构考核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判定要求,在实际考核工作中更具针对性,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给出了考核报告编制和上报的规定,便于在实

9、际工作中实施应用。3 更具科学性。本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考核方式方法及评分细则均来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标准,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是长久以来防雷防灾减灾工作中一项基本业务工作。近年来防雷体制的改革使得防雷市场放开,防雷检测机构的主体出现多元化特征,因此规范和考核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工作更有利于规范和管理我国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检测工作,也是保证检测质量的手段。本标准基于现行的主要国家标准以及长期以来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质量考核的工作经验和总结,可以为监督和管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提供技术手段,也可

10、规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工作,保证检测机构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为检测机构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的编制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强制性国家防雷相关标准的框架下,编写了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更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要求、程序、方式和考核报告样式。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本标准拟作为推荐性标准。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由防雷主管机构落实,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防雷检测机构及相关单位进行宣贯。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建议替代QX/T 3172016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