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3853119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3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T *2017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2*-*-* 发布 202*-*-* 实施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Standard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tone mastic asphalt mixtures of drainage and noise-reducing typeDB34/T *202*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2DB34/T *202*目 次目 次I前 言IV引 言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符号25 排水系统及附属设施设计26 材料67 SMAP沥青混合料设计12

2、8 SMAP沥青混合料施工169 试验方法2110 施工质量与检查验收22附录A(规范性附录)SMAP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26附录B(规范性附录)SMAP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测定方法29本规程用词说明32I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提出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学文、车承志、严二虎、罗向阳、何金武、吴义华、高军、陈小龙引 言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以下简称SMAP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新型排

3、水降噪型沥青混合料。它的设计空隙率在914%,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的沥青混合料,按照嵌挤原则形成的具有骨架空隙结构的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可提供排水、抗滑和降低噪音等服务功能,同时具有SMA的耐久性能。为了更好的规范和指导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施工,保证施工的沥青路面质量,编制组在总结现有应用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成果,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是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工程实践经验及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编制的。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提出修改意见及建议,请及时与编写单位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528号,邮编:*,电话:0551-63638923,邮箱:* *

4、.com),以便修订时研用。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的排水系统及附属设施设计、原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验收标准等要求。本规程未涉及的内容,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安徽省公路工程中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

5、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 drainage and noise reduction stone mastic asphalt mixture按照嵌挤原则形成的具有骨架空隙结构的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压实后空隙率在914%,可提供排水、抗滑和降低噪音等服务功能,同时具有SMA的耐久性能。3.2 飞散 raveling排水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表面集料脱落、掉粒损失的病害,通常用集料脱落、掉粒的质

6、量与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比值表示。3.3 析漏 drainage高温状态下沥青或沥青砂浆从排水沥青混合料中析出的现象,通常以析出的质量与混合料总质量的比值表示。3.4 渗水系数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在规定的初始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渗入排水沥青路面规定面积的水的体积,以mL/min计。 4 符号下列符号是用于本文件。VCAmix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单位:%)。VCADRC粗集料松装间隙率(单位:%)。Cw渗水系数(单位:mL/min)。下列代号是用于本文件。SMAp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PA多孔沥青混合料。RTFOT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5 排水系统及

7、附属设施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SMAP沥青路面的路面排水系统由排水功能层和边缘排水设施组成。5.1.2 边缘排水形式可根据排水需要、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横断面尺寸根据工程经验或经水力水文计算确定,水文与水力计算可参考现行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5.1.3 在旧路改造中采取排水沥青路面时,应处理好与旧路排水系统的衔接,包括桥面铺装厚度、伸缩缝高度、泄水孔位置及孔口高程。5.2 SMAP沥青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典型结构5.2.1 SMAP沥青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可采用散排、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和盲沟排水等形式。5.2.2 明沟排水的断面可选用矩形、三角形、梯形、浅

8、碟形、U型、L型等型式,常用断面典型结构形式如图5.2.2所示。a)明沟排水的典型结构 1 (矩形) b) 明沟排水的典型结构 2 (矩形)c)明沟排水的典型结构 3 (浅碟形) d) 明沟排水的典型结构 4 (L 型)图5.2.2边缘排水系统明沟排水常用断面典型结构1排水沥青面层;2下承层;3基层;4排水沟;5防水黏结层;6泄水孔5.2.3 暗沟排水断面宜采用矩形,常用典型结构如图5.2.3所示。图5.2.3 边缘排水系统暗沟排水常用断面典型结构1排水沥青面层;2下承层;3基层;4排水沟;5透水盖板;6防水黏结层5.2.4 暗沟透水盖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厚度、配筋及混凝土材料强度指标

9、应满足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的规定。5.2.5 在降雨量较小地区可选用盲沟排水,采用盲沟排水的典型结构如图4.2.5所示。a)盲沟排水的典型结构1 b)盲沟排水的典型结构2图5.2.5 边缘排水系统盲沟排水常用断面典型结构1排水沥青面层;2下承层;3基层;4透水导水管;5碎石;6防水黏结层;7水泥砂浆;8沥青表面处治;9防水土工布5.2.6 导水管宜选用带孔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塑料管或混凝土管等。盲沟排水结构中的碎石也可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等透水材料取代。5.3 超高路段排水设计5.3.1 超高路段的道路排水,宜在靠近中央分隔带路侧设置集水沟

10、,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一处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将水排出。5.3.2 纵向集水沟可采用有盖板的预制整体式混凝土沟、缝隙式集水沟或浅碟型沟等形式。5.3.3 集水井的形式、数量和间距应根据超高路段的外侧半幅路面汇水面积、流量及出水口的泄流能力确定,集水井的间距宜为2050m。5.4 多车道、陡坡等大径流路面排水设计5.4.1 多车道的路段,SMAP沥青路面的设计横坡可增大0.5%。5.4.2 对于多车道路面和长陡坡路段等可能产生大径流的情况,应验算饱和入渗强度、临界水膜厚度及轮迹带水膜厚度,经验算如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在满足排水路面结构设计要求的同时,应通过适当增大排水路面横坡度、调整表面排水功能

11、层厚度或采用双层排水路面结构等方式提高路面的排水能力。饱和入渗强度、临界水膜厚度及轮迹带水膜厚度,分别按公式(5.4.2-1)、(5.4.2-2)、(5.4.2-3)进行计算: (5.4.2-1) (5.4.2-2) (5.4.2-3)式中:W饱路面饱和入渗强度(mm/min);h轮轮迹带水膜厚度(mm);h临临界水膜厚度(mm);Crw排水沥青混合料透水系数(cm/s),按附表B,通过试验确定;h排水面层(排水功能层)厚度(cm);iz纵坡坡度(%);ih横坡坡度(%);L单向路面宽度(m),对于高速公路为半幅路面宽度;W降雨强度(cm/s);l最外侧车行道右侧轮迹带距离路面左边缘距离(m)

12、;n粗糙系数,经验常数,可在0.02-0.04之间取值,排水沥青路面一般取0.03;G车重(N);水的密度(kg/m3);w车胎宽度(m);v车速(m/s);r轮胎半径(m)。5.5 桥面排水设计5.5.1 桥面应设置边缘纵向排水侧沟,如图5.5.1所示。桥面位于超高段时,在内侧车道边缘处应设置纵向排水侧沟,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0cm。图5.5.1 桥面纵向排水侧沟典型结构1排水沥青面层;2下承层或桥面;3排水侧沟;4防水黏结层5.5.2 桥面采用排水功能层时,桥面泄水孔孔口高程应与排水功能层下承层顶面高程一致。5.6 防水粘结层5.6.1 在SMAP沥青路面表面排水功能层和下承层之间应设置防水

13、黏结层。5.6.2 新建道路防水黏结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类材料或热洒改性沥青类材料,如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等。重载交通和旧路改造工程的防水黏结层宜采用热洒改性沥青类材料。5.6.3 改性乳化沥青类的防水黏结层洒布量宜控制在0.30.6kg/m2(以纯沥青计)。防水黏结层材料洒布量要求较大时,可通过多次洒布以满足要求。5.6.4 热洒改性沥青类防水黏结层洒布量宜控制在1.51.8kg/m2,并撒布一定数量的碎石或预裹覆沥青碎石。洒布规格宜为35mm或510mm的碎石,覆盖率宜大于50%,以不黏轮为度。也可使用集料规格为510mm的预裹附沥青碎石,预裹附沥青用量宜为0.2%0.6%。5.7 S

14、MAP沥青路面标线设计5.7.1 SMAP沥青路面标线结构可分为点状透水标线、絮状透水标线和普通热熔标线。 5.7.2 SMAP沥青路面工程的排水低位实线标线宜采用热熔标线,行车道间虚线标线宜采用絮状透水标线,排水高位实线标线宜采用点状透水标线。 5.7.3 透水标线的渗水系数应大于2000 mL/min。6 材料6.1 沥青结合料6.1.1 SMAP用沥青结合料SMAp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应符合表6.1.1技术要求。表6.1.1 SMAP用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 0.1mm40-100T 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30T 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75T 0606表观粘度2(135),不大于Pa.s3.0T 0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