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鸭有机稻生长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3853111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肥鸭有机稻生长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绿肥鸭有机稻生长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绿肥鸭有机稻生长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绿肥鸭有机稻生长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绿肥鸭有机稻生长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肥鸭有机稻生长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肥鸭有机稻生长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地方标准绿肥鸭有机稻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 制 说 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二二年八月二十日广西地方标准绿肥鸭有机稻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020年8月20日1、标准情况1.1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桂质监函2015185号)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5年第三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我单位承担的“绿肥鸭有机稻生产技术规程”(2015-382)已获立项。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南丹兴农

2、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负责起草。1.2 提出及起草单位提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起草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南丹兴农科技有限公司。1.3 主要起草人员名单及职务或职称姓名职称从事专业工作单位责任分工胡钧铭研究员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广西农科院资环所主持何铁光研究员作物栽培与土壤肥料广西农科院资环所标准修订夏 旭副研究员环境生态中国农科院环发所标准修订韦翔华副教授植物营养广西大学农学院数据整理莫启利农艺师农业推广南丹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标准修订苏世鸣研究员环境安全中国农科院环发所标准修订李婷婷助理研究员植物营养与土壤学广西农科院资环所数据收集韦燕

3、燕副教授植物营养广西大学农学院数据整理蒙炎成副研究员土壤肥料广西农科院资环所标准修订刘开强副研究员水稻栽培广西农业科学院标准修订吕相沛研究生农业资源利用广西农科院资环所数据收集俞月凤助理研究员生态学广西农科院资环所数据收集张俊辉研究实习员农学广西农科院资环所数据收集周慧蓉研究实习员生态学广西农科院资环所数据收集邵国胜研究员水稻生理生态中国农科院水稻所标准修订黄 盛高级农艺师农业推广全州石塘农业技术推广站标准修订覃庆福高级农艺师农业推广象州中平农业技术推广站数据收集黄远贤农艺师农业推广广西壮粮农牧有限公司数据收集廖春良高级农艺师农业推广融水农业技术推广站标准修订张雅婷研究生农业资源与环境广西农科

4、院资环所数据收集涝 泳农艺师农业推广南丹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收集魏宗辉研究生环境生态学广西农科院资环所数据收集何成光工程师农业推广昭平仁心种植专业合作社数据收集2、制定标准的背景和必要性 受土地和人口限制,集约化水稻生产中过分依赖化肥、农药、激素等增加水稻复种指数,提高单产的同时也给稻田土壤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超过土地自然消纳能力,土壤结构和生物环境受到干扰,土壤生态系统有序度被打破已成为制约产量水稻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子。我国以粮为纲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强调以单一谷物生产为主,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违反了农业系统自然发展规律,往往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自然割裂,种养资源配置脱节,资源循环利用

5、效率低下,忽视种植业与畜牧业两元结构相互间的环境影响,降低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生态健康。国际范围内农业生产普遍采取种养结合或种养平衡将土壤、植物、动物三者紧密联系起来,互为生产者又互为消费者,互惠共生。绿肥是传统农业精华,在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平衡养分、修复土壤、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广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地区,稻田温热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稻底和萍藻绿肥植物,近年来,吸收稻田养鸭精华的稻鸭种养技术被逐渐应用到有机稻生产中来,目前稻鸭种养中往往通过商品有机肥补充肥源,鸭子取食外补喂饲料,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有机肥和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和激素又给土壤造成潜在的危险,直接影响稻米安全,因此如何

6、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稻田天然清洁、持续肥源和鸭子健康食源是有机稻生产中亟待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问题。该标准制定填补了绿肥鸭有机稻生产关键技术空白,绿肥鸭有机稻生产技术在生产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良好的禽粮耦合的新型生态模式,实现增值增效生态环保,既受有农产品企业欢迎,也受农村合作社普遍欢迎,更容易被普通家庭种植户接受,不仅可获得绿肥有机米,而且可以获得有机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保障稻米粮食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标准规定了稻底绿肥、鸭密度管控、产地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利用、有机稻养分平衡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收获、储藏及建立生产记录档案等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于稻田水生绿肥综合

7、利用、稻鸭生态调控的新型有机水稻生产。3、标准前期研究工作基础本标准提出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自2011年起,就开始进行绿肥鸭有机稻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团队先后获得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广西生态引导资金、广西农科院基本业务专项等多个项目资助。项目组在稻田水生绿肥资源筛选、稻底绿肥利用、稻鸭健康食源、有机稻养分平衡调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研制出绿肥鸭有机稻生产技术。项目组成员在绿肥资源筛选与利用、农田有机资源可持续利用、禽粮耦合模式构建、产地环境安全控制、优质水稻栽培生产方面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充分验证了项目可行性。 研究

8、成果授权专利3项,发表论文4篇,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这为规程的编写制定并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实践基础。本标准规定了稻底绿肥、鸭密度管控、产地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利用、有机稻养分平衡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收获、储藏及建立生产记录档案等技术措施。适用于稻田水生绿肥综合利用、稻鸭生态调控的新型有机水稻生产。按照区质监局关于编制标准的工作要求,项目组成立了由胡钧铭研究员为组长的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已于2014年8月上旬起对相关技术进行调查研究及试验验证,收集和验证了起草编写该项标准的各种技术参数。 2015年2月,本标准实施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提出制订绿肥鸭有机稻

9、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项目建议书。2015年5月,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文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5年第三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5185号),同意批复该标准立项。2015年6月-2017年2月,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组成单位专家、技术人员对该标准进行细化修改,论证完成“绿肥鸭有机稻生产技术规程”相关工艺,形成了绿肥鸭有机稻生产技术规程(工作组讨论稿)。2017年3月-2018年4月,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组成单位专家、技术人员对该标准稻底绿肥、鸭密度管控、有机稻养分平衡调控等方

10、面生产优化;组织单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南宁市、河池市、来宾市、柳州市、桂林市、贺州市、桂平市相关种植大户及企业对生产标准、生产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并对该标准生产流程进行标准化生产,优化标准生产参数。2018年5月-2020年7月,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组织多次对该标准进行讨论修改,完成绿肥鸭有机稻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4、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执行情况目前,国外关于绿肥鸭有机稻生产技术规程相应标准尚未见有报道,国内也无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产品标准。该标准格式按GB/T 1.1-2009版标准编写,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标准内容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与强制性标准无

11、抵触。5、确定主要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的目的和依据1、制定本规程技术要求的目的(1)为相关单位和部门提供技术依据(2)作为组织生产的技术依据,以保证产品质量。(3)向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说明,指导用户科学使用本技术。(4)为相关质量监督部门和第三方质检机构进行公证的监督和抽查,维护用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2、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和依据1) 鸭苗训化:鸭放入稻田前需进行适水训练,对3日龄以上雏鸭在水深1520 cm水池进行训水锻炼,首次训水时间2030 min,并让鸭苗自行梳理羽毛,随后的逐步延长训水活动时间,直到雏鸭能在水中活动自如,35 d完成训水工作。2) 稻田鸭龄:雏鸭引入稻田中不宜超

12、过2周龄。 3) 水稻密度:移栽株距1220 cm,行距2430 cm,每穴2-3苗,基本苗控制在7万/亩以上。4) 稻底绿肥:水稻收获后将水稻秸秆全部还田,稻底绿肥主要采用紫云英、肥田萝卜、笤子等,早稻移栽前15 d翻压绿肥,稻底绿肥每公顷上限22.5 t,参照DB45/T992-2014 执行。5) 水生绿肥:水稻返青后投放稻田同步水生绿肥,红萍、细绿萍、槐叶萍、凤凰藻,投放量150-180 g/m2。6) 养分调控:亩施天然有机肥150450 kg,分水稻基肥和分蘖肥二次施用,各占50%。7) 水分管理:水稻移栽后,水层控制在34 cm。秧苗移栽1015 d后放鸭,放鸭后保持稻田35 c

13、m水层,根据稻鸭的生长状况,逐渐加深调整水面高度,直至保持1015 cm水层。8) 围网单元:围网高度为5080 cm,46 亩作为一个围网单元,孔径大小以稻鸭不能外逃为标准。9) 稻鸭控制:第一批雏鸭于水稻移栽7-10 d返青后放入已围网的稻田中,鸭子投放量每50 m2一只,在水稻灌浆、米粒形成时,及时将稻鸭从田间撤出,第二批雏鸭于水稻抽穗前 710 d放入,第二批鸭的放养密度与第一批一致,水稻收割前57 d将鸭从稻田中撤出。10) 稻田防治:每两亩安装一盏螟虫性诱杀虫平台,每50亩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和每亩插放40片黄板诱杀成虫。11) 鸭子收获:收割前7 d断水。一稻两鸭首批鸭于秧苗移栽后的7075 d安排赶上田。12) 稻谷收获:当水稻籽粒黄熟达90%以上及时收割。6、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规定的格式编写,内容和要求参考了相关法律法规,引用了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引用的具体标准和法律法规如下: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9630.1有机产品 第1部分 生产GB8080 绿肥种子NY/T 2410 有机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DB45/T992-2014 免耕稻田冬绿肥生产技术规程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