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850631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目的、洋务派的主张、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和兴办的主要企业2、掌握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时间、内容、作用。3.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4.通过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家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重点: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影响。难点:1.洋

2、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2.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原因时间分配导课 2 分、自学8 分、交流 15 分、展示 10 分、小结 2 分、巩固 3 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教师寄语: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导案(学法指导)导课:回忆总结:四次侵华战争 战争时间国家条约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61842.8英国南京条约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国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71901英 日美 法 德等辛丑条约完全沦入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亡国危险日益临近的时候,先进的中国人并没有

3、完全屈服,而是展开了自己的救亡自强之路。【自主学习】读教材P3132文字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的领导机构、代表人物、时间、口号分别是什么?3、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内容有什么不同?代表企业有那些?4.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5.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主要内容有哪些?(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有何作用?6、为什么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仅历103天,便昙花一现般地消失了?【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外因、内因)2、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从积极作用、局限性、地位)3、洋务运动与

4、戊戌变法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展示纠错】(小组内合作讨论后,由代表发言,学生质疑评价,教师点拨强调难点和易混点)【当堂检测】(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综合能力训练选择题,当堂评价)【本课小结】以板书设计疏理知识或者从事件中点谈体会(谭嗣同事迹)【作业布置】1、选做题:列表比较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背景时间目的派别性质地位结果启示2、必做题:练习册第17题【板书设计】洋务运动背景、目的2、代表 3、口号:4、性质 5、结果及评价戊戌变法1、背景、目的2、领导阶级3、代表人物 4、序幕 5、内容6、结果及影响新课导入: 温故知新教师点拨:点拨点拨易混易

5、错点警示:1、总体上讲,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包括: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是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从政治制度上看,是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它涉及如下领域及内容:(1)经济领域:工业化;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机器生产,主要包括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2)政治领域:争取实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主要包括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3)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追求理性化、科学化,主要包括新思想萌发、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等。另外,中国近代化还包括军事、教育、社会生活、外交等领域。2、(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工企业)(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民用企业)3、戊戌六君子4、洋务派、顽固派教学反思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