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五)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840775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制药(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生物制药(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生物制药(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生物制药(五)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生物制药(五)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制药(五)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制药(五)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发酵工程制药,对微生物进行培养,生产有用物质的过程就是发酵。 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就是微生物发酵制药。,第一节 概述,一、微生物发酵制药的发展历史,微生物发酵制药的历史悠久。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人们认识到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重要性以后,才大大推动微生物制药工业的发展。 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又为微生物发酵制药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二、微生物发酵制药的研究范围,1、微生物菌体发酵: 获得具有药用菌体为目的的发酵。,2、微生物酶发酵: 获得药用酶为目的的发酵。,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获得微生物具有药用的各种初级产物和次级产物为目的的发酵。,4、微生物转

2、化发酵: 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转化作用生产药物。,微生物转化就是利用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酶或多种酶将一种化合物转变成结构相关的另一种产物的生化反应。,三、微生物发酵药物的分类,微生物药物有抗生素,维生素,AA,核酸有关物质,有机酸,治疗酶,酶抑制剂,激素,免疫调节物质以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四、制药微生物,1、制药微生物的种类,生产药物的天然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三大类。 细菌主要生产环状或链状多肽类抗生素;放线菌主要产生各类抗生素;真菌的曲霉菌属产生桔霉素,青霉素菌属产生青霉素和灰黄霉素等,头孢菌属产生头孢霉素等。,2、制药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主要有:自然选育 、 诱变育种 、杂

3、交育种 、基因工程技术育种四种。,自然选育: 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根据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自然选育或自然分离。 自然选育的常用方法是单菌落分离,需要反复筛选,确定生产能力比原菌株高的菌种。 基本过程: 菌种单孢子或单细胞悬液适当稀释琼脂平板分离挑单个菌落进行生产能力测定选出优良菌株。,3、 菌种保存,目的: 保持长期存活、不退化、不丧失生产能力。 保存原理: 使其代谢处于不活跃状态,即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可保持原有特性,延长生命时限。,(1) 斜面低温保存,保存方法:,(2) 液体石蜡密封存保藏,(3) 砂土管保藏,(4) 冷冻干燥保藏,(5) 液氮低温保

4、藏,第二节 发酵过程及其优化控制,一、发酵制药的基本过程,菌株选育(mutation and selection breeding) 发酵(fermentation) 分离纯化(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包括三个主要工段:,1、生产菌种选育 优良菌种应该高产、性能稳定、容易培养。,2、发酵阶段 包括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培养,是生物加工工程过程。,3、分离纯化阶段 包括发酵液处理与过滤、分离提取、精制、成品检验、包装、出厂检验,是化学分离工程过程。,二、 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控制,(一)、培养基及其制备,1、培养基的成分,(1)、 碳源,凡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

5、物中碳素的营养物质均称为碳源。其主要作用是供给菌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构成菌体细胞成分和代谢产物。 在药物发酵生产中常用的碳源有:糖类、醇类、脂肪、有机酸等。,(2)、 氮源,凡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的营养物质均称为氮源。其主要功能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和含氮代谢物。可分为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两类。 常用有机氮源有黄豆饼粉(最常用)、花生饼粉、棉籽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尿素等。,常用无机氮源有铵盐、氨水和硝酸盐。,(3)、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是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或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调节物,包括磷、硫、铁、镁、钙、锰、铜、锌、钴、钾、钠、氯等

6、。 一般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菌体细胞的主要成分,营养传递的介质。调节细胞生长环境温度。,(4)、水,消除泡沫,防止逃液和染菌。一般为动植物油脂和高分子化合物。,(5)、 消沫剂,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包括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脂肪酸等。,(6)、生长因子,在药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菌体直接用于药物合成而自身结构无显著改变的物质称为前体。前体明显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一定条件下还能控制菌体合成代谢产物的方向。,(7)、 前体与促进剂,促进剂是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又不是前体,但能提高产物产量的添加剂。,2、培养基的种类,按组成分为: 合成培养基(synthes

7、ized medium) 天然培养基(natural medium) 半合成培养基(semi-synthesized medium),按用途分为: 选择性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鉴别性培养基(identification medium),按物理性质分为: 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 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 medium) 液体培养基(liquid medium),按发酵过程中所处位置和作用分为:,斜面或平板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种子培养基(seed medium),发酵培养基(fermentation medium),补料培养基(f

8、ed medium),(1)斜面或平板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包括细菌和酵母的固体斜面或平板培养基,链霉菌和丝状真菌的孢子培养基。 作用: 提供菌体的生长繁殖,形成孢子。 特点: 菌体生长迅速,产生优质大量的孢子,但不能引起变异,营养丰富。,(2)、 种子培养基(seed medium) 种子培养基是供孢子发芽和菌体进一步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包括摇瓶和一二级种子罐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 作用: 使种子扩大培养,增加细胞数目,生长形成强壮、健康和高活性的种子。 特点: 培养基成分完全,营养丰富,含有容易利用的碳、氮源和无机盐等,但总体浓度高。,(3)、 发酵培养基(fermenta

9、tion medium) 发酵培养基是提供微生物进行目标产物的发酵生产的培养基,不仅要满足菌体的生长和繁殖,还要满足菌体合成目标产物,是发酵生产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培养基。 作用: 供菌体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 特点: 组成应丰富完整,营养成分浓度和粘度适中。,(4)、 补料培养基(fed medium) 补料培养基是发酵过程中添加的培养基。 作用: 稳定工艺条件,延长发酵周期,提高目标产物产量。 特点: 一般按单一成分配制,在发酵过程中各自独立控制加入,或按一定比例制成复合补料培养基,再加入。,3、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1)、 原料质量,(2)、 水质,(3)、 灭菌,(4)、 培养基

10、的黏度,(二)、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1、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发酵温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合成的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温度范围和最佳温度点,偏离一定范围,生长会受到抑制,各种酶的反应速率和产物的性质也会受到影响。 温度对培养基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也有很大影响,通过影响黏度、溶解氧、传递速率等影响发酵动力学和产物的生物合成。,2、 影响发酵温度变化的因素,发酵过程中的最终能量变化决定了发酵温度,包括产能因素和失能因素的共同作用。 发酵热(fermentation heat)等于产生热(production heat) 与散失热(loss heat)之差, 产生热包括生物热(biological hea

11、t)和搅拌热(agitation heat),散失热包括蒸发热(evaporation heat)、显热(sensible heat)和辐射热(radiant heat)。 Q热Q生Q搅Q蒸Q显Q辐,3、 温度的控制,(1)最适温度的选择 根据发酵不同阶段对温度的不同要求,选择最适温度并进行变温控制下的发酵,以期高产。,(2)温度的控制 大型发酵罐一般不需要加热,因为发酵中产生大量的发酵热,往往经常需要降温冷却,控制发酵温度。给发酵罐夹层或蛇形管通入冷却水,通过热交换降温,维持发酵温度。,(三)、 pH的影响及其控制,1、 pH的影响,改变了细胞膜的透性,影响了物质的吸收和产物的分泌。,2、影

12、响pH变化的因素 发酵液的pH变化是菌体产酸和产碱的代谢反应的综合结果,它与菌种、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有关。 培养过程中菌体对碳源、氮源物质的利用也是造成培养体系pH变化的重要原因。,3、 pH的控制,(1)培养基配方考虑。均衡使用产酸物质、产碱物质及使用缓冲剂,保证碳氮比平衡。,(2)酸碱调节。常用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铵和生理碱性物质氨水来控制,不仅调节了pH,还补充了氮源。,(3)补料流加控制。一种是直接补加酸碱物质,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控制代谢途径实现pH控制.,(4)调节通气量。,(四)、溶解氧影响与控制,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是指溶解于培养液中的氧。 溶解氧浓度由供

13、氧和需氧两方面所决定,供氧(oxygen supply)是指氧溶解于培养液的过程。菌体吸收溶解氧的过程是耗氧(需氧)过程。不同菌种对溶解氧量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一个适宜的范围,必须通过试验确定临界氧浓度和最适氧浓度,并在发酵中维持最适氧浓度。 临界氧浓度:不影响呼吸或产物合成的最低溶解氧浓度。,溶解氧控制,直接提高溶解氧:增加氧传递推动力和通气速率等。间接控制溶解氧:控制菌体浓度。,工艺控制方法:控制补料速度,调节温度(降低),培养基(配方,液化,降低粘度),中间补水,添加表面活性剂(消沫剂种类及数量次数时间)。,(五)、 CO2的影响及其控制,1、CO2对发酵的影响,CO2对微生物生长或发酵具

14、有刺激或抑制作用,还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平衡。 CO2对细胞的影响机理: 直接影响细胞膜的结构,从而影响细胞的形态和生理过程。, 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与生长必需的金属离子形成碳酸盐沉淀,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发酵产物的合成。,2、 CO2浓度的控制,通气和搅拌是控制CO2浓度的一种方法。 降低通气量和搅拌速率,有利于增加CO2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反之,就会减小CO2浓度。 另外,CO2的产生与补料工艺控制密切相关,如:青霉素发酵时,补糖会增加排气中CO2浓度和降低培养液的pH。,(六)、 补料的作用和控制,1、 补料和放料 补料(fill):间歇或连续的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就是补料。

15、放料(wihtdraw):发酵到一定时间,产生了代谢产物,放出一部分发酵液(进行提取),又称带放。补料、放料的作用在于:补充营养物质;改善发酵液流变学性质;调控培养液的pH;解除基质过浓的抑制、产物的反馈抑制和葡萄糖分解阻遏效应;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一次性投糖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耗氧过多而供氧不足的状况。,2、 补料控制系统 (1)、反馈控制系统 由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组成。依据溶氧、pH、呼吸熵、排气中CO2分压,代谢产物浓度等指标直接控制。 (2)、非反馈控制系统 非反馈控制流加系统是不通过固定的反馈控制参数,而通过经验或数学最大优化模型法,得到最优流加操作曲线,从而实现流加控制。,(六

16、)、 泡沫的影响及其控制,1泡沫的影响,减少装料量; 造成大量逃液,增加污染的机率; 泡沫使菌体呼吸受阻,代谢异常或自溶。,2泡沫控制 (1)培养基与工艺调整。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少加或缓慢加易起泡的原材料;改变某些物理化学参数,如pH,升高温度,减少通气和降低搅拌速率;改变发酵工艺,如采用分次投料。 (2)菌种选育。筛选出不产生流态泡沫的菌种。 (3)机械消沫(mechanical defoaming ) 。利用机械强烈振动或压力变化而使泡沫破裂。 (4)化学消沫。加入消沫剂(defoaming agent) ,降低泡沫的液膜强度和表面黏度,使泡沫破裂。常用的消沫剂有天然油脂类(lipid)、高碳醇脂肪酸(high alcohol fatty acid)和酯类(ester)、聚醚类(polyether)、硅酮类(silicone)。,(七)、发酵终点的判断,判断原则:高产量、低成本。 以原料和发酵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为主的药品,主要在于提高产率(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的产量,kg/ (hm3))、 得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