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一轮复习课件描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839314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一轮复习课件描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一轮复习课件描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一轮复习课件描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一轮复习课件描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一轮复习课件描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一轮复习课件描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一轮复习课件描述(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复习,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辩证 唯物 主义,历 史 唯 物 主 义,物质观(辩证唯物论): 4和5(物质-意识规律),唯物辩证法:7、8、9和10(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实践观(认识论): 6(实践-真理-认识),第二 单元,第 四 单 元,第一单元:哲学的一般知识:1、2和3 (哲学含义-基本问题-马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 单元,历史观:11(社会规律社会主体),价值观和人生观:12和综合探究(价值观-判断与选择-创造与实现理想),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

2、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马哲”,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联系,发展,矛盾(全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创新,社会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相互作用于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相互作用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一、考点详解(关于历史观),寻觅

3、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于历史观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了解含义 P88“相关链接”)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你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盲流,打工仔、打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和爱心。,北佬,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主要区别(了解),考点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了解含义 P30“专家点评”) 2、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

5、产关系。状况决定性质,变化引起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关于生产方式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一方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人们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是构成物资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正是物资资料生产方式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重点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

6、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生产力,决定因素,衡量生产力水平的 客观尺度,划分 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硬件,软件,重点分析,生产关系,重点分析,重点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状况(性质、水平、发展要求),发展变化及其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适 合,推动,不适合,阻碍,反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分析,考点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含义:P89 2、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适合-促进巩固和完善;不适合-阻碍发展和变革。先进的-促进-推动;落后的-束缚-阻

7、碍。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构成: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需要注意的问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G 人民代表制度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问题设计,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促进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

8、产力,适合,适合,不适合,适合,不适合,阻碍作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重点分析,注意: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上层建筑,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力,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形成了三层结构的系统。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动力之源。正说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重点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小结,考点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总趋势:P91第一段第一句 (2)实现方式:P91第一段第二句。(阶级斗争与改革)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社会

9、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基本规律矛盾运动原理,1、原理:(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详见考点2和考点3)。(2)详见考点4。 2、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0、,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考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主体原理 1、原理:(了解人民群众的概念 P93“专家点评”)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详见P95) 解题提示:如果设问是微观设问,需要答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地位和基本内容,二、总结(红色是重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2、社会基本规律矛盾运动原理 3、社会历史主体原理,三、易错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

11、同步的。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都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四、典型例题,1、(2010年高考江苏卷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D,四、典型例题,2、(2010年高考安徽卷7)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B. C. D.,C,四、典型例题,3、(2010年高考广东卷35)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

13、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A,四、典型例题,4、(2010高考广东卷3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财富精神,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四、典型例题,5、(2010高考浙江卷28)世

14、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的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 B. C. D.,A,四、典型例题,6、(2010年高考山东卷29) 材料: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四、典型例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