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838296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1.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牵涉的面很宽,尤其要注意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2. 2010年本章选择题考6分。 3. 2011年本章的比重超过10分。,一、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填空或选择)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叫感觉阈限。 刚刚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成为差别感觉阈限。,一、感觉与知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即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低,反之,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越高。 注意:人的感受性不是固

2、定不变的值,他是随着刺激的客观因素和个人的主观因素不断变化的。,一、感觉与知觉,2.感觉的种类 (了解即可) 3.感觉的相互作用(重点) 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取决于该刺激的强度,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和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会对这种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影响,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一、感觉与知觉,(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填空、选择) 注意明适应和暗适应两个概念,可能会考选择题。,一、感觉与知觉,(2)感觉后效 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

3、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叫做感觉的后效。 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成为视觉后像。 视觉后像有两种,即正后像和负后像。注视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就会感到眼前有一个同灯泡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的背景里,这时出现的是正后像。正后像出现以后,如果我们把视线转向白色的背景,就会感到在明亮的背景上有黑色的斑点,这是负后像。,一、感觉与知觉,(3)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选择题) 盲人视觉丧失后,听觉会部分补偿视觉的功能,因而显得非常灵敏。,一、感觉与知觉,(4)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

4、使感受性产生的变化,即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先吃了甜的东西,再吃苦的东西,会觉得特别苦。这是继时对比。 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小方块显得较暗,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小方块显得较亮,这是同时对比。,一、感觉与知觉,(5)联觉 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 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 红、橙、黄等颜色使人产生温暖,白色、绿色、蓝色、黑色等给人产生冷的感觉。(2011年考选择题),一、感觉与知觉,(二)知觉概述 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选择题、填空题),一、

5、感觉与知觉,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简答) 联系:第一,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二,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区别:第一,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第二,感觉是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是以某一个感觉器官为主,多个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第三,感觉只受生理因素的制约,而知觉除了受生理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如兴趣、爱好等。,一、感觉与知觉,3.知觉的种类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包括形状错觉、时间错觉、空间错觉等。 例如,

6、古诗“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实际上就是一种错觉。 “度日如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都描写的都是时间错觉。 胖的人显得矮,瘦的人显得高,或者是一条线段横着平放显得短,竖着放显得长,是一种形状错觉。 房间如果是白色的墙壁,家具摆放整齐,房间显得宽敞。如墙壁是深色,物品摆放凌乱,房间就会显得拥挤,这是空间错觉。,一、感觉与知觉,(三)知觉的基本特性(重点)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选择、填空,注意理解) 1.知觉的选择性 当面对众多刺激时,人们将刺激区分为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并将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开来。,图一,图二,图三,一、感觉与知觉,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

7、因素: 客观因素: (1)刺激物绝对强度: 阈限范围内,越是强烈的刺 激,越是容易被选择知觉。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差别越大,越容易被选 择知觉。 (3)对象的活动性: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 易被选择知觉。如闪烁的霓虹灯容易被人知觉。,一、感觉与知觉,主观因素: (1)有无知觉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容易选择知觉。 (2)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选择知觉。 (3)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等。 此外,还受知觉定势的影响。,一、感觉与知觉,2.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

8、说明的加工过程。 理解对于知觉有三个主要功能:A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我们的知觉更清晰,更准确。B 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对于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做一个整体来感知,对于不熟悉的东西,整体性就受到破坏。C 理解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一、感觉与知觉,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知识经验关系密切。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梧桐一叶,天下知秋” 看到桌子底下露出一条尾巴,根据毛的颜色和花纹,可以断定桌子下面藏着一只猫。 2012年考题:“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 C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一、感觉与知觉,3.知觉的

9、整体性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在整体知觉中,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知觉过程中虽然事物的个别部分发生了改变,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变,人们仍然把它当做一个整体知觉。如同一首曲子由不同的人演唱或用不同乐器演奏,仍然被认为是同一曲子。,一、感觉与知觉,提示:做题时考生容易将知觉的理解性与知觉的整体性混淆。如果看到部分想到整体,不是知觉的整体性,而是知觉的理解性。如果我们知觉事物时,把事物放在一个整体中进行知觉,即联系具体的情景或上下文,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整体性强调知觉对象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10、一、感觉与知觉,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等。 注意: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以上四种规律是同时存在的,在同一知觉现象中可能会存在多种规律,但可能以某一种为主。,一、感觉与知觉,(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可能考简答) 1.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 实物直观富于真实性,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实物直观不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因素,且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它

11、无法提供某些事物的重要的感性材料。,一、感觉与知觉,(2)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是指观察与教材相关模型与图像,形成感知表象。 模象是模拟的形象,可以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简化或夸张,突出本质特征。模象直观与实物之间往往有些距离,真实性会削弱。,一、感觉与知觉,(3)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言语直观不受时空和设备的限制,感性材料来源广泛,是教学中大量使用的直观方式。 但言语直观所唤起的表象不如通过观察实物和模象所获得的映像完整、稳定、鲜明和准确。,一、感觉与知觉,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选用直观方式。

12、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例如,制作教具、图片大小,声音高低都要适当。 (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仅仅依靠一般的感知觉还是不够的,一、感觉与知觉,(五)观察(重点,2010、2011年连续考试) 1.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2.观察的品质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3)观察的精细性。 (4)观察的敏锐性。,一、感觉与知觉,3.观察力的培养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制定周密

13、的观察计划,提出一定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相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的结果。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二、记忆,(一)记忆的概述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二、记忆,2.记忆的分类 根据信息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以讲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

14、忆或瞬时记忆。瞬时记忆信息储存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二、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的时间大约为5秒到两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约为7个单位(即72单位)。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储存,它保存的时间从1分钟到许多年,甚至终生,容量没有限度。,三、知识的保持,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二、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如我们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后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留在了我们的头脑中。

15、 逻辑记忆是个体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如,对公式、定理和法则的记忆。,二、记忆,情绪记忆是个体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多年后我们仍清楚记得我们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的心情。这种记忆就属于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又称为运动记忆。如对溜冰动作、舞蹈动作等的记忆。,二、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的内容不同,可将记忆分为陈述性知识记忆和程序性知识记忆。 根据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

16、够意识到的,因此又称为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二、记忆,3.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即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如过目成诵。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难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二、记忆,(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精确性特征。 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或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记忆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如果缺乏记忆的准确性,那么记忆的其他品质就没有了价值。 (4)记忆准备性(有些书上称为记忆的灵活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二、记忆,(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三个环节。(填空、选择),二、记忆,1.识记 (1)识记的概念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