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 历史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43825913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 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 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 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 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届高三上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说明: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2将第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孟子说:“深耕易耨”。韩非子说:“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吕氏春秋说深耕可使“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使禾、麦得到好收成。当时“深耕”得以普及的主要条件是A农学研究的重大突破B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二牛一人耕作法的推广2.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井田时期,就是以小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尽管土地是公有,基本的操

2、作单位却是这些独立的小农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 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非如此个体小农户无法生存。”作者认为A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B小农户作为自然经济的基础C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始进行商品贸易D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3. 据九章算术记载,汉代牛价很高,“牛一头直万五千”。而西汉主要粮食一石一般为 3080 钱,东汉也不过数百钱。据此可推知,当时A田庄经济推动粮食增产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D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4.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后期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 徒附万计,船车商

3、贩,周于四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的现象。该现象所反映的农 业经营方式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破坏了小农经济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税D缓和了阶级矛盾5. 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披打破。促成这一格局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A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B南迁北民对面食需求的推动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6.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石:古代容量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当时统治者A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极力抑制土地兼并C实行了重

4、农抑商政策D有意调和阶级矛盾7. 据考古发掘文物证实,宋代金银器流行文字铭刻,内容与唐代不同,纪年款识很少, 而打印或錾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增多。这一现象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B产品主要供应贵族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8. 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 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9. 西班牙以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运载大量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

5、等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自 1571 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 150 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 年间共运输白银 3000 吨,这些白银也基本流入了中国。此材料反映出A西班牙经营贸易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B明朝航海资金、技术、装备领先世界C作为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产自于西欧D明朝手工业发达是对外贸易优势之一10.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所经营的商栈、邸舍(即旅店)、酒肆,曾占据歙州城一 半以上,人称“祝半城”。朱熹一生的著作都由祝家书坊印销,出版收入相当于七八十万两银子。这说明南宋时期A文化事业与商业相互促进 B大商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理学思想主导了商业经营 D区域性

6、商人群体实力雄厚11. “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最有可能是A秦咸阳城B汉长安城C唐洛阳城D北宋汴梁城12. 北宋颁布皇官庄客户逃移法,规定只能役使客户本人,不能役其家属;不能强迫 卖田、欠债者为客户;客户死后许其妻改嫁,允许客户自将女儿出嫁等。这反映出当时A庄园经济获得迅速发展B主客户间矛盾尖锐C官营手工业的弊端显露D佃客依附关系减弱13图 6 所示现象在明代大量出现,该图反映出明代图 6 “一田二主制”土地权益分配结构图注:一田二主,即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田底)和使用权(

7、田面),分别为两个主人所拥有。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有限B重农政策进一步的细化C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增强D土地经营效率大为提高14. 据史料记载,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既有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又有外交使 节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为,该现象说明A明朝手工业品受到海外青睐B利润丰厚令人们铤而走险C封建制度衰落腐败领域延伸D政策失当致商业行为变异15. 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 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 17 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8、较为合理的是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16.16 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货币贬值浪潮,贵金属短缺,西欧各国货币的金银成分大大减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欧洲A封建贵族奢侈享乐B涌入大量美洲白银C海外市场不断扩大D社会经济遭遇危机17. 钱乘旦认为:1415 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 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

9、,新航路开辟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C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8. 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 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 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191791 年,美国人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谴责英国对美实施帆篷布和亚麻布倾销;1814 年,美国人又指责英国制造商和贸易公司联合起来在美国倾销商品,力图摧毁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发展起来的产业。据此

10、可知,这一时期A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B工业革命加剧市场竞争C重商主义思想根深固D美国是英国的经济附庸20. 从 19 世纪晚期开始,欧洲国家在德国率先示范下,采纳了社会改革方案,引入了失业补偿金、最低工资法以及疾病、事故和失业保障,对工作时间和条件也做了规定。这些 改革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设想B为后来建立福利制度提供借鉴C体现了民主政治已经成熟D有利于工人阶级开展合法斗争21. 从 19 世纪 40 年代开始,中国茶的出口由 1843 年的 1300 多万斤增加到 1855 年的 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 1843 年的 1000 多包增加到 1855 年的 56000 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

11、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历史现象表明A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沉重打击B列强经济侵略使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国外市场的扩大加速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因出口扩大得到增加22. 近代以来部分传统的士人,从知识结构上看已转变为近代的知识分子;从政治角色和 社会地位上看,他们从作为皇权和族权二者关系调适的中枢位置转移到社会的边缘,他们 大多以民间社会为依归,以知识技能为职业。由此可知A近代民族工商业有了显著发展 B传统社会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C封建官僚政治体制已不合时代 D传统士人热衷于投资近代企业23. 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认为

12、展商业能够富国御侮;张之洞也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积极地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这说明A“实业救国”成为朝野共识 B发展民族工业顺应时代要求 C洋务派出现维新变法倾向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41876 年,英国人巴尔福说道:只要中国依赖无知的官员管理所有涉及兵工厂的事务, 只要这些官员怀有私心,只对能迅速增加自己私利的事物感兴趣,那么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兵器、弹药,还有战舰,就必须不断地从欧洲购进。这可以用来说明洋务企业A对西方产品过度依赖B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C受到欧美列强的控制D管理体制尚存在弊端251899 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厂约开宗明义写道:“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

13、生计。”继大生纱厂之后,他又创办了广生油厂、阜生蚕桑染织公司、资生冶厂股份有限公司等 企业。张謇创办的这些企业A扭转了近代经济落后的局面 B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C是实业救国思想的生动体现 D弘扬了儒家传统的经济政策261951 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 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 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A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B我国当时仍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C公有制经济已在中国建立起来D我国当时社会已经完成工商业改造27. “一五”期间,我国自行就

14、业、自谋出路完全被统一分配所代替,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一就业制度的形成A植根于新的经济体制B提高了劳动者的创造性C体现侧重发展重工业D反映了经济建设的僵化281962 年 1 月至 2 月,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著名的“七千人大会”,指出了几年来工作的缺点错误,总结了 16 条基本经验。同时又强调了“总路线”“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三面红旗”不能动。这次会议A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B根源于中苏之间关系的恶化C有利于“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29.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大量闲散人口开始从土地中溢出,在票据经济的禁

15、锢下,他们无法进城,于是洗脚上田,开始在城市之外村村点火,乡乡冒烟,从事各种非农产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参加“一五”计划建设B计划经济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D包产到户使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了出来301903 年,章太炎在顺天时报刊登征婚告白,条件为:鄂籍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这反映了当时A报纸开始推动社会启蒙和时代进步 B先进的婚姻观念已经成为时代风尚C传统的封建礼教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31(20 分)宋代商业经济空前繁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