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2 (2)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3815029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2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2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2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2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2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七周年(1943年)时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比敬爱之情。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至五段,理解文中的重点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对鲁迅的爱戴之情。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并掌握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追求震撼人心的效

2、果,我始终坚持情感体验去把握教材。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以反映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深受爱戴”“教育儿童”“顽强斗争”“和蔼慈祥”“同情大众”“关心他人”为小标题,将课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

3、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教学时,我设计周晔在追悼会上的这种情感,在“预习检测”这一环节用回忆引出每一个小故事,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上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先生的博大精神上来。相互照应,让整节课更显精致。3.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车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让学生去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然后通过设计情境,自然体会到鲁迅先生对

4、劳苦大众的同情。最后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楚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和给周晔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堂课,教学时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也成为这节课训练的主要内容。默读,小声读,师生角色朗读,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这节课基本上克服了满堂课串讲串问的弊端,做到了“以读为本”,比较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三、不足之处在“总结提升”“达标检测”这两环节中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尚欠到位;抓住词

5、句,让学生深入细致地去挖掘,与学生产生共鸣还不够深入;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见解,鼓励创见性的发言还做得不够。在今后教学中会不断改进。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接着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找出课文中心句,然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二是从文中所写的事例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个部分的关系。最后总结全文,探究写法。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易提分旗舰店https:/ 听听课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