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心得评论2020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3810047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评论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评论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评论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评论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评论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评论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心得评论2020(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教师的建议心得评论2020给教师的建议心得1重温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建议 比之前有了更接近自己教学工作的亲切感。 每读到一条建议, 比之前理解和认识更深了一些。有感于“请记住: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作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 五分就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份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吗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能否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 就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学生在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2、。正如作者说的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 20 桶水,就会损害他的力气,到明天他就什么也干不成了。所以,更理解了“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 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这使我对从儿童兴趣出发来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 不光要从学科本身的兴趣点, 更要关注儿童认知的兴趣点, 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儿童个体的原有认知水平, 来组织教学。即我们所说的“一把钥匙开启一把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教师和学生关

3、系有相互信任, 学生可以坦率自己,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该做的事情, 发自内心,树立起自己的尊严。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都能取得成就, 如同燃起了生命的火花和一条蹊径。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弥足珍贵, 一定要爱护好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曾几何我们因为自己的急于求成,因为没有足够的耐心,让这些火花散失,让我们所谓的差生就那么一天天落后下去。那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成就感呢?那就是分层次地布置学习要求。 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 如果我们能让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就是我们教学成功的标志。回想自己的课堂,往往是统一要求的比较多,

4、忽略了不同层次的个体。虽然也曾不忘鼓励那些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不如根据他们的认知起点,给他们更切合地努力任务,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我获取,自我进步来得更实际。 这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产生自我实践感知,体验。唯有让每一个生命都有所体验的时候,才是他有自我认知,真正学习到知识和获取能力。我将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给教师的建议心得2学记中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知不

5、觉,登上讲台已近二十年。教材越来越熟悉了,说话也越来越溜了,经常是打开课本就可以侃侃而谈, 教育教学工作到了平淡带些许厌倦期。在工作室潘老师的推荐下, 带着教而知困的疑惑, 假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翻开书卷,熟悉之感扑面而来。书中内容真实、质朴,没有华丽的词句,没有轰轰烈烈的案例,没有让人费解的说教。隔空隔世而来的苏先生像一位慈祥的老者, 他讲的正是我们的故事, 他描述的正是我们的学生,他拿起的就是我们的教材,他讨论的就是我们的课堂。对我有启发的地方实在太多, 现就教师个人成长方面谈一点儿我的体会。体会一:“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他

6、自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记了 32 年。教学日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每日看似平凡、单调、琐碎、重复的工作中,就蕴藏着某些重要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规律。 如果我们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善于积累和反思,那我们就能慢慢学会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倾注了教师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自己的个性,教学才最有效。体会二: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 “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

7、不同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萧红的祖父的园子 ,当你读到:“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 ! 下雨啰 ! ”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 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 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 教育的方法千万种,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也是引起学生的共鸣的好方法。体会三:读书,读书,再读书,把读书变成教师的精神需要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讲了一个老教师上的一节公开课的事。区培训班的

8、学员、 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写点记录,可是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 有老师问上课的老师这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他说,对每一节课,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而这节课的现场准备只有 15 分钟。怎样进行这样的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把读书变成教师的精神需要。”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而在当前如此头绪繁多的工作面前, 我们又难以静下心来读书。 在学校里课多、作业多、材料多 ; 在家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做家务,不能读书的理由太多。更多的时候我就是逼迫自己坐下来读几页书。 一是为

9、了学习知识,二是为学生和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学校大力提倡学生多读书, 我们老师更应该做榜样, 在忙碌中挤时间捧起书本 ! 试想,你只是单纯要求学生去看书,而自己却对书中内容一无所知,课堂上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如何和学生讨论 ?如何与学生并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个源头,它充满着善意、真诚与灵气,它记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 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

10、道来,常读常新,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给教师的建议心得3最近,我开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 ; 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 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 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 24 小时。”一看这题

11、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 24 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 8 小时,而且这 8 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 ; 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 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对啊

12、!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 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 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 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 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

13、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 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 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 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 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 这是我们安排时间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 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 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

14、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 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面对新时代的学生, 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 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 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他告诉我们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很简单,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书。持之以恒的读书。我们的小溪才能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溪流。作为一名教师, 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有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只要你真正花时间在学习上,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