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内经》的成书沿革基本内容.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806392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内经》的成书沿革基本内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第一章《内经》的成书沿革基本内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第一章《内经》的成书沿革基本内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第一章《内经》的成书沿革基本内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第一章《内经》的成书沿革基本内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内经》的成书沿革基本内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内经》的成书沿革基本内容.ppt(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篇内经概论第一章 内经的成书、沿革与基本内容,主讲人 王洪京,内经简介,内经,全称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典籍。,内经简介,正因为内经的成编,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国数千年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被后世医学尊称为“医家之宗”。 全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九卷,81篇,共计十八卷,162篇。,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目的要求】 了解内经创作、成编及补删情况。,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一、内经的成书时代应分为创作与汇编成册两个时代

2、1.创作时代约在战国、秦、汉之际 就理论创作的时代而言,古今学者看法不一,早在春秋战国,而晚至东汉时期。一般认为约在战国、秦、汉之际,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分析内经各篇所反映的社会背景、记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之精粗、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引用文献等,均有较明显的时代差异。,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说明内经是将汉代以前历代流传的医学经验与理论,经过整理加工而做出的书面总结,具有论文汇编的性质。,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2.汇编成册的时间约在史记之后,七略之前的公元前一世纪之内 内经成书上限 史记(公元前104公元前91年成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长达三千

3、多年的历史,书中重笔书写了各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先秦诸子及其著作皆有介绍,并专为扁鹊、仓公等医家作传,唯未提内经之名。可以推想当时内经并未成书流传。,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另外,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阳庆传给仓公的一批医书中,有为内经引述过的古医书上下经等,说明内经的成书显在仓公之后。仓公的生活年代为公元前二世纪内,史记写成于作者入狱(时为公元前99年)之后,如此推测,内经成书时间当在史记之后。 内经的成书当在史记成编之后。,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内经成书下限 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该书是据七略(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成书于西汉末年)“删其要,以备篇籍”而成。七略中具

4、体校方技书者是李柱国,史载李柱国校勘医书的时间是公元前26年(西汉河平三年)。这就是说,西汉末成帝年间,内经已经成编,录入七略,这便是内经成书的下限。,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七略(公元前32年成书),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汉书艺文志,据七略摘编而成。 内经成书当不晚于公元前32年。 因此,内经汇编成册的时间约在史记之后,七略之前的公元前一世纪之内。,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3.内经成编以后的增删情况 内经成编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辗转传抄,其内容也有一些增删依易。故龙伯坚黄帝内经概论考证素问之成书认为:最早的著作大概是公元前4世纪,最晚著作大概是公元2世纪,其中也有个别公元3

5、世纪以后的作品掺入在内。,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结论:黄帝内经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一个时期的作品。其医学思想源远流长,它的一些篇章写成在战国,由于战乱传抄,使许多内容亡佚(yi),但在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得到后世医家的补充,尤其是秦汉时期补充的作品占很大比例,因此,它是始作于战国,完善于秦汉,是战国至秦汉历代医家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总结。,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二、内经的作者、书名的由来、黄帝的概况及其与内经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一)作者 既然内经的著作时代跨越春秋战国至汉代,所以内经的作者自然非一时一人,而是众多医家的经验结晶。,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二)黄帝的概况及

6、其与内经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黄帝,又称皇帝,是从远古太阳神崇拜演变而为人间帝王,是太阳创世主的历史化和人化。 黄帝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黄帝族,春秋时代又称之谓“华族”,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也就是汉以后所谓“汉族”的祖先。 史记五帝本纪将黄帝作为第一位民族统一的帝王,认为他创造了丰功伟绩。 黄帝是中华民族最早融合、繁衍与文化最早首创的象征。,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内经冠以黄帝之名,主要是取黄帝为中华民族文化首创的象征之义,以示其学术渊源之深远。著书立说冠以“黄帝”是古人尊古的一种表现。内经中的“黄帝”也是一个托辞。 正如西

7、汉刘安淮南子(淮南鸿烈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本书称“黄帝”缘由有三: 第一,显示自己学有根本使后人信服。 第二,是当时一种时尚和风气。 第三,受阴阳家和道家影响。,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目的要求】 1.掌握素问、灵枢的通行版本 2.了解内经的流传以及书名的含义,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一、内经的流传 1.内经成编以后的流传 内经自成编以后,历经辗转传抄,遗失与补注,早已失去其本来面目。 内经流传,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年代 书籍或医家 流传情况 西汉末 汉书艺文志 黄帝内经十八卷本 东汉 伤寒论序 素问、九卷 晋 皇

8、甫谧 素问九卷、针 经九卷 隋 隋书经籍志 黄帝素问九 卷、 针经九卷,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年代 书籍或医家 流传情况 唐 新唐书艺文志 黄帝素问全元起 注九 卷、黄帝针经十卷 唐 王冰 针经易名为灵 枢。素问九卷、 灵枢九卷,合为黄 帝内经十八卷 宋 宋艺文志 黄帝灵枢经九卷 、黄帝针 经九卷,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素问流传 南朝齐梁年间全元起最早注释整理了素问。 隋杨上善注释整理,撰太素。 唐王冰对素问进行了整理、注释。 宋林亿奉召整理内经以降医籍,以王冰本为主要底本。,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明代翻刻古医书盛行。明顾从德刻印的宋本素问,刻印错误少、精确。 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了顾本素问

9、并出版。 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顾本影印本铅字排印出版。,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灵枢流传 灵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已亡佚不传。 现通行本是南宋年间史崧“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 明赵府居敬堂刻宋本灵枢,误少,质量较高。 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 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此影印本铅字横排排印并出版。,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2.内经、素问、灵枢的最早文献记载 最早提到内经书名的是七略,已亡佚。(刘向、刘歆父子整理。) 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内经的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素问的最早文献记载是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 灵枢的最早文献记载王冰次注的黄帝内经素问序和注中。,第二节 内经

10、的沿革,3.素问、灵枢的通行版本 年代 医家 贡献 唐 王冰 将素问回复到八十一 篇,重以二十四卷本行世 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 使古今必分,字不杂糅 宋 高保衡 重考王冰本素问,定名为 林亿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宋 林亿 校勘灵枢经残本 南宋 史崧 校家藏旧本灵枢 九卷,共 八十一篇, 以二十四卷本行世, 书全名定为黄帝内经灵枢经,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二、内经、素问、灵枢的命名含义 (一)内经书名的涵义 内经作为书名,始见于刘歆所著七略,后载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其所以冠以“黄帝”之名,是受汉代托古学风的影响,不外乎申明其道也正、其源也远而已。,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古书以“内”、“

11、外”命名者,一般是就其内容而言的,如汉书艺文志所载书目以“内”、“外”命名其书者有多种,正如丹波元胤医籍考所说,“内、外,犹易内、外卦,及春秋内、外传,庄子内、外篇,韩非子内、外诸说,以次第名焉者,不必有深意。”后世虽有解“内”为“五内”(即五脏)阴阳者(明代吴语),但颇牵强,恐非本义。,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书名称为“经”者始于汉初。其所谓“经”非儒学之经,系指医学之“经”。“经”字的本义指织物的纵线,陆明德经典释义解释经为“常也,法也,道也”,即规范,必须遵循的法规。此书之所以称为“经”,是指其中所阐述的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和原理都是业医者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原则。,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因为书中所

12、言医学道理至真至要而又至善,是传授济世活人妙术之大典,是医林习业的最高法则。虽然古医籍中以“经”名之者众,但内经是医学诸“经”之首、之源、之宗。,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内经作为书名,早期并不是黄帝内经的简称、专称,后世唯以黄帝内经为“内经”名书者,是因其在诸经之中的意义最大、流传最广、影响最为深远、地位最为尊贵,故自西晋皇甫谧以降,遂为黄帝内经之简称、专称而别无他指。,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二) 素问书名的涵义 内经中的素问之名,始见于东汉张机(仲景)伤寒杂病论序,其中记载道:“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

13、论合十六卷。”,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次在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也有提及,“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对素问之名的解释,则始于诠注该书的第一人梁代的全元起。认为,“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新校正引)。,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明代吴昆、马莳、张介宾等人认为,此书为黄帝与岐伯等对医学“平日讲求”、“平素问答”、“平素讲问”的记录。其解贴切朴实,所以钱超尘先生说:“把黄帝与岐伯等人平素(对医学)互相问答的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篇而名为素问是完全合理可信的。”,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三) 灵枢释名 灵枢经作为内经分册之名出现较晚,始见于中唐时

14、期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注序。王冰在其黄帝内经素问注中将灵枢经与针经两名并提,这不但可以看出灵枢经即是针经,还可看出一书二名、并称、并存是当时医林共知之事。,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学者一般认同“灵枢”之名为王冰所为。王冰之所以把针经易名为灵枢经,与他所处的始终以道教为国教的隋唐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在隋唐时期,以“灵”、“宝”、“神”、“枢”命名的书籍很多,王冰本人既是名医,又是道教信徒,故受道教思想影响而将针经更名为灵枢经是可信的。,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三、内经篇名命名规律 内经18卷162篇,篇篇有名,各有其义,均有所本,亦各有据。但就其命名规律而言,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第

15、一类,以篇中所论内容命名。以这一方法命名的篇目占绝大部分,但细究之下,又有差别:有以该篇全部内容之精髓名之者,如素问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六节脏象论、三部九候论、通评虚实论、太阴阳明论、热论、疟论、刺疟论、咳论、厥论等,灵枢经的邪气脏腑病形、经脉、经水、经筋、骨度、脉度、癫狂、海论、痈疽等等。上述诸篇,内容与篇名是完全一致的,见其篇名即可知其内容之全部;,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有以该篇主要内容名篇而兼论其他者,如素问的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骨空论等,灵枢经的九针十二原、本脏、邪客、论疾诊尺等;有以篇名提示本篇的一小部分,将这一小部分内容作为篇目命名的发端导语者,如素问汤液醪

16、醴论、灵枢经之水胀、大惑论等;有以篇名向读者提示该篇内容为解释别篇、阐发别篇者,如素问的阳明脉解、针解,灵枢经的小针解、九针论等;,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有以总括别篇内容为名者,如素问标本病传论就是总结汇论灵枢经的病本和病传的;还有以篇名提示本篇内容,篇中所论内容与篇名不符者,如灵枢上膈,文中只有“上膈”之名而无“上膈”之实,所论内容实乃“下膈”之理。,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第二类,以该篇内容的重要性来昭示后学而命名。如素问的金匮真言论、灵兰秘典论、玉版论要、玉机真脏论、宝命全形论、至真要大论,灵枢经的玉版、通天等篇。,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第三类,以向读者提示本篇与他篇所论有别,或所论内容,尤其是相关病症需要鉴别之意而命名。如素问的五脏别论、经脉别论、阴阳类论、长刺节论,灵枢经的杂病、周痹、水胀等篇。,第二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