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3805149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论语》十二章(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11.《论语》十二章(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11.《论语》十二章(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11.《论语》十二章(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11.《论语》十二章(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语》十二章(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论语》十二章(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论语十二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学们知道这些名言都是出自哪里吗?,论语,导入新课,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

2、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难点)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重点),学习目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

3、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作家作品,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20篇。,作家作品,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

4、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一箪( )食 四十而不惑( ) 不逾( )矩 曲肱( )而枕之 博学而笃( )志,yn,wn,di,yu,xn,dn,hu,y,n,d,字词梳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6、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说,同“悦”,愉快。,不亦乎, 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不是很愉快吗?,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发

7、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精读文本,(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上天的意旨。古

8、人认为天是世 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能听得进不同 的意见。,顺从意愿。,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了解并顺从上天的旨意,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时可以顺从意愿,又不会越过法度。,(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温:温习,复习,故:学过的知识,知:理解,领会,新:新的理解 和体会。,以:凭借,为:做,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却,就,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

9、所适从。,疑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啊,即颜回,孔子的弟子。,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能忍受,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的快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者,代词, 的人。,不如:比不上, 赶不上,好:喜爱,爱好,以为快乐。,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0、。”,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名词作动 词,吃饭。,粗粮。,喝冷水。,胳膊。,表修饰。,乐趣。,介词,对,对于。,像浮云一样。,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几个人。,焉,于此,意思是 “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跟从、学习。,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而跟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以

11、改正。”,(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川上:河边。川,河流。,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舍弃。,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指军队,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哪怕是)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广泛。,志向坚定。,恳切。,仁德。,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改变,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

12、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 温习知识,2.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合作探究,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学习,思考,辩正统一,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学习与思考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4.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13、5.第八章中,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 该章把高尚的感情寓于详细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形象地表达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6.怎样理解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笃志”指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 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 胸开阔、

14、意志坚强、理想远大。,主题归纳,字词归纳,通 假 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有才德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饭疏食饮水(古:粗糙。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泛指平民百姓。 今:无学识、无智谋 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 今:数词,三。 ) 有朋自远方来(古:志同道合的人 今:朋友),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

15、作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一词多义,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当、做,替,了解,懂得,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堪其忧,转折,顺承,并列,代词,他的,代词,这样的,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文言句式,名言警句类 用于学习

16、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文章结构,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第九章),学习 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第四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则不学则殆(第五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修身 做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第二章)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第三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勤奋自勉 谦虚进取 机敏好学 加强修养,1.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每一章语录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