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2009年校本练习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803976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2009年校本练习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2009年校本练习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2009年校本练习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2009年校本练习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2009年校本练习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2009年校本练习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2009年校本练习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09年校本练习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分值:100分 时间:45分钟)班级_ 姓名_ 成绩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2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 ( )A、改变东汉后期经济现状 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 D、为了在军事斗争中取胜 *3小林为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所倾迷,但迷惑的是为什么南北朝时

2、佛教被广泛宣扬,请你为他选择( ) A、麻痹人民 B、发展石窟艺术 C、扩大寺院势力 D、维护封建统治 4赤壁之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东汉政权彻底灭亡 、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孙刘联军夺取大片土地 *5盛赞曰:魏武用兵如神、理论丰富;唯才是用,善纳人言,知人善任;谋略高远;文章有悲凉之意,又为建安文学之创始人;感情丰富。曲高和寡,乃旷世之鬼才!说的是( ) A诸葛亮 B、曹操 C、 曹植 D、 孙权 *6西晋时,西部和北部的 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图中 “”部分代表哪一个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 ( ) 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 *7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

3、要方向是:() 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 8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9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A、投鞭断流B、草木皆兵C、风声鹤唳D、破釜沉舟 10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 ( )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B、C、D、 *11佛教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原因是( ) 中外交流频繁,佛经大量传入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寻求寄托

4、 佛经印刷方便,民间易于传播 统治者大力提倡,以麻痹人民 A、B、C、D、 12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王叔和 D、 葛洪 13我国古代杰出大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 ) A、 500多年 B、 800多年 C、 1000多年 D、 1100多年 *14从哪本书中我们得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 ) A水经 B、 水经注 C、 齐民要术 D、 九章算术*15下列诗歌中具有清淡自然、真实动人特点的是( ) A、曹操的蒿里行B、鲜卑族的敕勒歌 C、民歌木兰辞D、陶

5、渊明的归园田居*16羲之素性坦率,当太尉郗鉴派门生到王导家选女婿时,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言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此正佳婿也!访之,乃是羲之,遂以女相嫁。反映的成语不正确的是( ) A坦腹东床 B、 东床快婿 C、 鹤立鸡群 D、 东床坦腹*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对内迁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在黄河流域建立过一些政权 大多逐渐汉化 受汉族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加深采用汉姓,学习汉语,改穿汉服 A B、 C、 D、 *18石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其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但就其成因而言,却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南

6、北朝时期出现了佛教空前盛行的历史现象原因不正确是( ) A当时佛教广为流传 B、封建统治者用以麻痹人民的手段 C劳动人民智慧血汗的结晶 D、 佛教教人为善19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陶潜的诗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云冈石窟的浮雕*20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场景,其道具有 ( )书案上毛笔、纸张 一叠印刷的书籍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墙角有两个实心皮革球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A.B.C.D. 二、材料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烈士指什么?壮心在这里指什么?作者

7、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的作为?*22材料一:“北魏长期大规模民族征战的不断取胜形成了北魏贵族集团的民族优越感和歧视其他民族的心态,因而在遭到其他民族反抗;出于政治、经济利益和民族差异的原因,鲜卑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处处压制汉族地主势力” 材料二:“官吏为维持奢侈生活而大量贪污与残酷搜括,政府也常向农民调发额外的绢、帛、粮食等。农民所受惨重剥削,农民起义不断” 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矛盾?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矛盾?为什么要解决这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你能否举些例子? 三、问答题(20分) 23有人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经

8、济停滞,科技文化发展缓慢,因此,这一段历史是不足道。”请用史实分析评论这一观点。探索训练(C)*1“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我们在电影里、小说中常听到、看到的一句话。但你知道其他三十五计么?请你填写完整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 第九计隔岸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混水 第二十一计金蝉 第二十

9、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道代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 第二十六计指桑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以上计谋中你学过并属于战国时代的是你最喜欢哪个计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 结合图示(见下)想一想可以从哪里寻找历史?如果你找到了寻找历史的途径,请按例子的样式,在黑框中写出途径名,并用直线与主题框连起来,看谁寻找的途径多。如果黑框不够用,请你自己来画框。*3阅读下面一些关于诸葛亮的材料:“鞠躬尽瘁,

10、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连年动众,才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也”、“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陈寿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南阳武侯祠联)“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题诸葛亮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用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四川成都武侯词名联)三国演义“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鲁迅)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则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小论文。*4

11、歇后语觅人 歇后语是大家熟悉的、形象而幽默的语言。在构成歇后语的多种方式中,有的取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请在下列歇后语的空白处,填上一位历史人物。 点烽火台一笑值千金 的老马迷途知返 游列国尽是礼 论军事纸上谈兵 刺秦王图穷匕现 舞剑意在沛公 点兵多多益善 行医名不虚传 转胎疑心重 进京不怀好意 遇孔明如鱼得水 用兵出奇制胜 穿针粗中有细 出兵回回胜 属 的不服老 当知县大材小用 杀关公嫁祸于人 打黄盖两厢情愿 服孔明五体投地 之心路人皆知 *5谚语大锅饭(填“饱”)事理类的谚语,其实是揭示或总结某种客观规律,以推理、陈述等语气,让人们了解客观的事实、道理等,往往带有一定的哲理性。三个臭皮匠, 近朱者赤, 不入虎穴, 万事俱备, 规戒类的谚语,其实是指在为人做事方面提出某些劝告或警告,有教育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