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课题论文《土家族民歌之哭嫁歌浅论》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380080 上传时间:2017-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课题论文《土家族民歌之哭嫁歌浅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课题论文《土家族民歌之哭嫁歌浅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课题论文《土家族民歌之哭嫁歌浅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课题论文《土家族民歌之哭嫁歌浅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课题论文《土家族民歌之哭嫁歌浅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课题论文《土家族民歌之哭嫁歌浅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 课题论文土家族民歌之哭嫁歌浅论摘 要:哭嫁是一种在大多数民族中都存在的婚嫁习俗,而艺术感染力最强、内容最丰富的莫如土家族的哭嫁歌。土家人似乎特别舍不得“生离” ,哭嫁不哭丧是其习俗之一。哭嫁是土家族文化中有特色的一种文化事象。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哭娘哭嫂哭姐妹,情谊绵缠泪如丝。 ”这是一首古老的竹枝词,它所展示的正是一幅土家族婚礼中的“哭嫁图” 。关键词:土家族 哭嫁歌在地处湘鄂渝黔交界处的武陵山区。生活着一支自称“毕兹卡”的少数民族土家族。这个拥有 500 多万人口的民族,其古老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的巴人。土家族在山高林密,河水碧绿,溪涧

2、清澈,气候温和的环境中生活。古老的历史、秀美的山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文化。土 家族以 “唯天性”为审美原则, “为生活而生活”地进行民歌活动。以鲜活的生活欲为内驱力的土家族民歌,倾诉着真诚的生命情怀,显露着淳朴的生活趣味,从而形成与众不两的审美情趣。其中哭嫁歌是土家族婚礼中所唱的土家抒情民歌,它以哭诉为主要形式,不但表现了丰富的内容,传达了真挚的情感,还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土家人似乎特别舍不得“生离” ,哭嫁不哭丧是其习俗之一。所以在男婚女嫁的大喜日子里,土家人要唱一套完整的哭嫁歌谣。其主要内容有开声、哭父母、哭兄弟姐妹、哭从新、哭祖宗、哭上轿等都是表达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的,其情哀婉。一、真

3、挚的情感内容 哭嫁歌,是新娘为了表达离别之情,由新娘哭诉的一种以哭伴歌的抒情歌谣。在举行婚礼的一个月或半个月前,未来的新娘开始哭嫁。有的地方是七天哭一次,有的地方是半个月哭一次,也有的地方是开始隔夜哭一次,之后每夜都哭。在整个哭嫁期间,新娘和陪哭的姐妹都要唱哭嫁歌。哭嫁歌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从母女对哭、姑嫂对哭开始,所有的亲人(包括父母、哥嫂、叔伯、姐妹)都要哭到,而且还要哭各种仪式如“哭梳头” “哭上轿”等。在男方来轿娶亲的这天夜里,新娘要按出嫁的礼仪进行哭嫁。最有特色的当属“哭爹娘” 、 “哭媒人”和“陪十姊妹歌” 。 待嫁的姑娘,在即将别 离亲人之际,自然有诉说不完的离愁别绪,如哭爹娘,

4、哭诉爹娘的养育之恩和无法照看爹娘的忧愁等等。 “天上2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爹的恩情说不尽,提 起话头言难尽。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费苦心。四怕我们无文化,送进学堂把书念,把你女儿养成人,花钱费米恩情深。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肠!女儿错为菜子命,枉自父母费苦心;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到终身;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哭声悲哀,字字句句都浸透着泪水,叫人听了不觉心碎和流泪。但有的其中也含有对亲人的抱怨。 “我的头发还没有生根,我的牙齿还没有长齐呀!绩麻纺纱都不会,背柴挑水做不

5、起,你们就狠心地把我推出门。做人媳妇活受罪,挑不起也要挑了,做不会也要做了。我的肩膀压肿了,还满不了人家的意。十八指头磨烂了,还顺不了人家的心。这日子怎么过呀?早晓得这一天,刚把我生下来时,为什么不把我往泥潭里泡了呢?早晓得这一天,刚把我生下来时,为什么不把我往这坝上丢了呢?丢在泥潭里,还要起个水泡泡哩;丢在岩坝下,还能长一蓬草草哩!” 出嫁的女儿并不理解父母的心情,她将一肚子的委曲完全倾泻在父母身上,埋怨父母不该把自己嫁出去。在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制度之下,姑娘的命运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摆布,前途未卜,因此有时新娘常借哭嫁骂媒人,也将满腔的愤怒,集中发泄在媒人身上,以此表达对旧式婚姻的

6、不满。哭媒人这样唱道: 板栗花开球对球,背时媒人想猪头;豌豆花开英对英,背时媒人想鞋袜。背时媒人是条狗,这头吃了走那头。娘家又夸女婿好,婆家又夸嫁妆多。树上鸟儿骗得多,岩坎猴子骗得走。骗得我爹点了头,骗得我娘开了口。 在土家族姑娘看来,媒人是搬弄口舌,追求私利的势力小 人。所以在哭嫁时总是痛骂媒人一场,好像这一婚姻悲剧的导演就是媒人,充分体现了土家妇女对封建旧礼教的不满和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执行者媒人单刀直入的谴责。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也是哭嫁的高潮。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九人,连新娘共十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 色,因此

7、无论她们家住远近, 无论风雨阴 晴,新娘家均要打轿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齐后,新娘家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坐上方,与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新娘先哭开台歌:“桔子开花也儿细,听我哭唱十姊妹;一盏油灯挂堂前,十位姐妹到奴家。姐 儿明朝出闺门,哭唱俺的知心话。 ”然后依次是独唱或对唱,内容主要是叙旧情的,有礼赞新娘人品的,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哭中有诉,诉中有哭,如,天上梭罗十二台,相好姊妹为我来;今夜双双来相聚,没有酒菜好招待;粗茶淡饭刮喉咙,酸汤酸菜难下饭。 众姊妹亦哭诉道: 瓷盆打水见底清,姊妹相聚情谊深;包谷当得白米饭,酸菜胜过吃海参;今夜喝了

8、姊妹酒,园中韭菜蔸不分。悲痛的情绪,由相互间的感染、激化而愈益昌炽,往往是十姊妹抱成一团,哭成一片。哭别了众姊妹,就要哭上轿,新娘要边哭边进轿。灯 笼火把两边排,人家的轿子闯进来,灯笼火把两边分,人家的轿子闯进门。爹啊,娘啊,人家的轿子我不坐,坐在上面象刀割 ,人家的轿子我不上,人3家的奴才我不当。在前往新郎家的路上,新娘坐在轿子里仍然唱着哭嫁歌,一直唱到男方家能听到哭声方止。 溪洲竹枝词写道:“压侬上轿惨侬情,哭哭啼啼一路行;报道郎家今在望,悄悄才住唤娘声。 ”至此,哭嫁才告一段落。 二、独特的艺术魅力 哭嫁歌不仅表现了新娘浓烈的情感世界,而且也展示了土家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以哭伴唱,

9、形式新奇。哭嫁歌以哭诉为其主要手段,这已经成为土家婚嫁中的是一种最为质朴的礼仪和习俗。 利川市志记载:“本地姑娘出嫁兴哭嫁 。不哭,哭不好则被认为是不吉利,不能干,因此,凡小姑娘从小就要学哭嫁 。 ”土家人认为“不哭不热闹,不哭不好看” 。亲朋好友前来送别,哭是一种友好,哭是一种礼貌。对于那些坐在席中不哭唱的, 新娘认为是瞧不起她而不高兴。哭嫁,作为一种婚礼仪式,也常常被视为衡量一个女子才能和德行的标准。土家族女儿出嫁时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娘,就表示她才能出众,人称聪明伶俐的好媳妇。会哭的姑娘一个月内不哭重复,不会哭的姑娘不准出嫁,久而久之,哭嫁也就形成一门传统技艺。所以在土家族地区,姑娘长

10、到11、2 岁时、就要学习哭嫁。实习的最好场所,是在婚礼仪式上陪伴即将出嫁的姐姐哭嫁,这样可以得到情绪上的感染。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加深,到了自己出嫁时,心中的喜怒之情,自然而然地如洪水一般倾泻出来。 (二)唱词灵活,内容丰富。哭嫁歌是妇女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土家人的优秀抒 情长诗。土家姑娘哭嫁时,要向亲人、向祖宗哭诉自己的不幸,长期相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自由抒情歌体。歌词由女子信口唱出天然朴素、诗意浓厚 ;句式长短不一,排比、反复、夸情、比喻等的运用,使歌词更感人伤怀。其中不少歌词,内容极为丰富,反映现实深刻,感情强烈诚挚,语言真切自然,精炼质朴,句式灵活,颇富有思想性。歌词多用七字八

11、句的顺口溜,两句为一小段,每句七字,上下句子押韵,每句可换韵脚,通俗明快,易于传唱。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 (三)歌乐一体,旋律独特。哭嫁歌的边哭边唱,集伤感、 喜悦于一体。它不是一般的诉说,也不是单纯的哭,而是配之以动听的音乐旋律, 因此,被一些音乐家称为是“中国式的咏叹调” 。在哭嫁歌的演唱中比较讲究规律性的歌节和唱词结构。哭嫁歌的音乐形成固定曲牌,哭唱词形成固定篇章。一般在演唱时是先唱衬词,旋律为五声调式,同时,旋律根据唱词的内容不断反复,最后在衬词中结束,结束音回到调式的主音上。整个曲调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基本遵循了衬词正词衬词的规律,体

12、现了土家族音乐旋律的主要特点。哭嫁歌的音乐结构属“联曲体”结构,是一个较长的乐段的多次反复。(四)立足现实的审美取向。办得象喜事的跳丧、办得象丧事的哭嫁,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这看似不可思议,却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禀性及文化意识。结婚乃人生一乐事,伤心落泪却是为何呢?这种哭嫁与汉族人民委婉含蓄的“哭嫁”截然不同,它事实上是土家人民不易屈从的民族性格和独特的禀性意识的表4现。土家人具有“福兮祸之所依”的辨证意识,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重性, “否极泰来” 、 “乐极生悲” ,任何事都是一分为二的。出嫁,对于长期生活在父母身 边的土家姑娘来说,是喜忧掺半的。在家里,是掌上明珠

13、,兄弟姐妹生活嬉戏其乐无穷。而一旦出嫁之后,要为他人妇,他人媳,他人母,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将 面对全新的人事物景,究竟会怎样?想到这些,当然会忧心忡忡,喟然伤悲!从哭嫁可以看出,土家姑娘是处处从现实出发,既看到必然出嫁的现实,又预见了婚后的现实,因此,喜中有悲,悲中有喜, 以哭为歌,充分展现了土家姑娘立足于现实审美取向。 (五)强烈的反抗和控诉精神。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哭嫁的内容源于土家族妇女对生活的体验,也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每一种婚俗,都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土家族的哭嫁习俗,也是历流传演变的结果。 “婚姻习俗,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它和其它精神文化一样,具有相对的独

14、立性和稳 定性。当一种婚姻形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的变革而消失之后,有关的婚姻习俗却仍在传承,或以某种变形的形式保存下 来。 ”哭嫁,同古代掠夺婚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抢来的”掠夺婚姻必然引起女性的不 满和反抗,于是, “最早起源于古代掠夺妇女时的呼救声”的哭嫁习俗也在土家婚俗中表现出来。如恩施土家族哭爹娘中直接把迎亲说为“抢”:“阿捏(妈)阿爸啊,再过两个时辰,我就要离开你们。人家就要把我抢走,女儿不再是爹娘的女儿,女儿成了人家的人了。 ”这撕心裂肺、催人泪下的哭嫁歌词,是土家妇女血泪和怒火相交织的抗议之语,也是土家妇女日益淤积的悲痛情绪的总爆发。与此同时,哭嫁也向包办、买卖 婚姻提出了控诉。因此它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1郭德慧.土族哭嫁歌浅谈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 2朱世学.土司时期土家族原始婚姻形态探微J.湖北民族学院 学报,1994 3曹毅.土家族哭嫁歌的悲剧性内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 4向柏松.哭嫁习俗的成年礼意义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5周兴茂.土家族的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转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