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787893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课型:预习展示课设计: 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月 日 星期 课题: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第 课时累计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114页至117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1、 明确目标(5分钟) 1、知道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 2、知道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史实。 3、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响。2、 自主学习(10分钟) 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族建立了北魏1、北方的统一 年, 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 . 原因:平城气候干旱 平成位置偏北 .2、孝文帝 迁都洛阳 影响: . . 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服饰; 3、孝文帝

2、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姓氏; 改革措施 鼓励鲜卑贵族与 联姻; 采用 的官制、律令; 学习 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 养老的风气等。影响: .三、合作探究(10分钟)、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阅读材料回答:(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进行的改革?(2)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3)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四、展示提升(15分钟)针对自主学习题和合作探究题进行展示。拓展延伸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

3、相互影响的现象有没有?找找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寻找)五、过关检测(5分钟)1、(2010湖南株洲)“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 D讲汉语2、(2011淮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 南方人民大量北迁C. 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4、 D. 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2011重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A )A北魏孝文帝 B汉光武帝 C汉武帝 D秦孝公2011呼和浩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B )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 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2011淮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 )A.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 南方人民大量北迁C. 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 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解析】本题

5、考查的是孝文帝的改革内容,只要涉及向汉民族学习和借鉴的做法都是改革内容。(1)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鲜卑语为汉语,改鲜卑服为汉服(3分) (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1分);孝文帝改革,为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只要答案意思相近可以酌情给分)参考答案:1 A 2 B 3 D 4 C 5 B 6(1)北魏孝文帝 (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3)北魏孝文帝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文化,大力推行改革,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者。 3年中考

6、真题演练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选择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参考答案 D2009孝感中考第17题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参考答案 A2009常德中考第5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杜会发展,主要表现在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 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

7、伐C 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D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参考答案 B2009杭州中考第10题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A.实行“三长制” B.严惩贪污受贿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参考答案 D2009娄底中考第4题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呼韩邪单于 B.北魏孝文帝 C.辽太祖阿保机 D.金太祖阿骨打参考答案 B2009淮安中考第14题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

8、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三国时期 B两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 元朝时期参考答案 C2009玉林中考第1题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其措施有 在朝廷中使用汉语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迁都长安 A B C D参考答案 A2009汕头中考第3题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有促进作用的是A.商鞅变法 B.靖康之变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参考答案 D2009烟台中考第3题(2010山东青岛)7“对于历史上任何一

9、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D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2010山东东营)3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2010广东深圳)11实行向汉族学习的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是( )BA商鞅 B北魏孝文帝 C齐桓公 D成吉思汗(2010广东湛江)23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B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C统一度量衡 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20

10、10内蒙古呼和浩特)2(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2010江苏常州)16下列改革,以促进民族融合为目的的是( )CA商鞅变法 B伯里克利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2010广西贵港)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2010湖南株洲)4“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

11、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D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讲汉语2011福州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这位皇帝是( A )A. 北魏孝文帝 B辽太祖阿保机C西夏元昊 D金太祖阿骨打2011盐城“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 C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2011湘潭生活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某位鲜卑贵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A )A. 在都城长安严惩贪官污吏 B. 与汉族贵族通婚C. 负责推行均田令 D. 努力学习汉话2011滨州“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 是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