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与健康MPH(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785429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因素与健康MPH(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物理因素与健康MPH(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物理因素与健康MPH(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物理因素与健康MPH(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物理因素与健康MPH(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因素与健康MPH(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因素与健康MPH(课堂PPT)(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物理因素与健康,陈道俊,2,第一节 噪声 (noise),无规则、非周期性振动 所产生的声音称为噪声 凡是使人烦恼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可称为噪声,3,一、有关声音的基本概念,声强: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的大小表示声音的强弱称为(sound intensity) 声压:由于声波振动而对介质(空气)产生的压力称为声压(sound pressure),4,声级:表示噪声强度的大小称为级(level),单位为分贝(decibel,dB) 分贝值越高,噪声越响.,5,听阈:对正常人耳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声压或声强(threshold of hearing) 痛阈:对正常人耳能引起疼痛感觉的声压

2、或声强(threshold of paining),6,听域:听阈和痛阈二者之间的范围,听阈,痛阈,听域,7,根据噪声的来源分: 自然噪声 非自然噪声 1.生产噪声: 机械:机械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 流体:气体体积突然变大,液体流动 电磁:发电机、变压器,二、分类:,8,2. 交通噪声:汽车、飞机 3. 生活噪声:家庭、娱乐场 4. 军事噪声:武器发射、炸弹爆炸,9,(,根据噪声的作用特点来分: 连续性噪声: 稳态性噪声(声压波动小于5dB) 非稳态性噪声(声压波动大于5dB) 间断性噪声:或称脉冲性噪声 声音持续时间0.5秒,时间间隔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10,城市环境噪声分类比

3、例,来源: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1,1997年广东省城区环境噪声 平均等效声级年度变化,1997年广东省城市交通 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年度变化,12,部分环境噪声的比较(dB),可以忍受,比较吵,难以 忍受,13,三、噪音的危害,对建筑的影响 对人体影响 对仪器设备的影响,14,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听觉系统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其他系统 对心理方面的影响,15,听觉系统,一、暂时性听阈位移 TTS (1) 短时间接触强噪声,耳鸣、听力下降,听阈提高1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这种现象称听觉适应。,16,(2)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

4、15dB甚至3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称听觉疲劳。,17,二、永久性听阈位移(PTS) 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成永久性改变,称永久性听阈位移。属病理性改变,18,根据听力损伤的程度,听力损失:高频听力 语言听力不限 耳聋:语言听力困难,19,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症候群:头昏、头痛、烦躁、易怒、情绪不稳、易倦、睡眠不良,20,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变化:血压,呼吸,脉搏,出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21,消化系统,胃肠功能紊乱:胃液,胃肠蠕动减慢,食欲;溃疡,22,其他系统,免疫功能下降 性周期紊乱,生殖功能下降,23,对心理的影响,人们

5、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易发生工伤事故。,24,噪音对其他生物也有不良影响 (植物、家禽等),25,五、影响噪声对人体作用的因素,噪声的强度和频率 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 噪声的特点 是否有振动、高温或有毒物质存在 机体状况,26,六、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1.制定环境及工业企业噪声标准 城市环境噪声5类区域噪声最高限值为70dB。 工矿企业噪声标准85dB,,27,控制噪声源:改进设备 转移声 源 控制噪声传播:吸声、隔音、消音 个体防护:耳塞、耳罩 健康监护:定期体检、休息,28,第二节 高温,高温作业 系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2oC的

6、作业。,29,一、高温生产环境下的气象条件,气温:受大气温度、生产热源、太 阳辐射和人体产热的影响。 气湿:80%为高气湿,30%为 低气湿。 气流:受外界风力和室内热源影响 热辐射:高温物体以电磁辐射的形 式向外发射能量,30,二、高温作业类型及其特点,(1)高温强辐射作业: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31,(2)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高温、高湿、低气流、热辐射强度不大,形成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特点是高温、高辐射。,32,三、对机体的影响,体温调节 水盐代谢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33,体温调节,机体与环境的热平衡: S=M-ERC

7、1C2 S:热蓄积变化 M:代谢产热 E:蒸发散热 R:辐射热 C1:对流热 C2:传导热,34,热适应过程,高温作业,气温 体表温度 热辐射 深部组织温度 代谢产热,机体中心温度增高,体温调节 代谢率 出汗 蒸发散热,产热 散热,维持体温 (热适应),下丘脑 调节,35,热蓄积过程,高温作业,气温 体表温度 热辐射 深部组织温度 代谢产热,机体中心温度持续增高,产热远大于散热,机体处于高度热应激状态。 T39,蓄热 过量,中暑,超过体温调节能力,(日射病、热射病),36,水盐代谢,湿热风小的环境中,出汗多 不易蒸发,水盐代谢障碍,水电解质紊乱,热痉挛,醛固酮分泌钠、氯离子重吸收,热适应,37

8、,心血管系统,高温作业,心脏负荷、心跳加快、每搏输出量,血液流向皮肤,向工作肌输送血液、维持血压,心肌代偿性肥大,脑供血不足,热衰竭,38,消化系统,高温作业,消化液分泌减弱 大量饮水胃液稀释 消化酶活性降低 胃肠道蠕动减弱, 血液流向体表导致消化道血流减少,食欲减退 消化不良 胃肠道疾患,39,神经系统: 高温 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 肌肉工作能力下降 热负荷产热,注意力准确性协调性反应性,40,泌尿系统: 高温 排汗增多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尿量 血液浓缩 肾负担过重,41,四、中暑(heat stroke) (1)定义 指高温或强辐射热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

9、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征,42,(2)致病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 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体弱、肥胖,43,(3)临床分型,先兆中暑:体温略高,全身疲乏,有轻 度头昏、头痛,脉搏加快, 尚能工作。,44,轻症中暑:体温38.5,出现循环 衰竭或体热发散障碍的早 期症状,如面色苍白、血 压下降、脉细而快、皮肤 灼热,患者被迫停止工 作。,45,重症中暑:分三种类型 1.热痉挛型 大量失水、失盐 临床表现:肌肉痉挛、疼痛,以腓肠肌最常见,呈对称、阵发性,患者神志清楚,体温正常。 常发生于干热型高温作业。,46,2.热衰竭 大量失水、脑供血不足

10、 临床表现:先有头痛、头昏、心悸、恶心,体温不高,脉搏微弱,血压下降,通常休息后可恢复。 常见于高温高湿环境。,47,3、热射病(日射病) 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四肢酸痛,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体温高于40,大量出汗后“汗闭”,脉搏微弱,呼吸急促。 常见于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48,治疗原则,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对症治疗,体温升高者应立即降温。,49,(4)治疗措施,立即将患者移至(凉爽通风处) 用冷水擦头部和躯干 重病例用冷水浸浴,放置冰袋 氯丙嗪25mg+生理盐水,,50,防暑降温措施,技术措施 保健措施 体检,51,一、电离辐射(ionization radiation):凡作用

11、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 如:X射线、射线和宇宙射线等。,第三节 电离及非电离辐射,52,电离辐射的特点,波长短、频率高、辐射能量高,具有电离作用。,53,电离辐射接触机会,1、天然放射线 宇宙射线 内照射,54,2、人为放射 核工业 放射性元素的生产、加工和使用部门 射线发生器生产和使用部门 建筑材料和室内污染源,55,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放射性疾病:人体受各种电离辐射而发生的各种类型和程度的损伤或疾病的总称。 包括:全身性放射性疾病 局部放射性疾病 放射性辐射所致远期损伤,56,电离辐射对人体损伤作用机理,1.原发作用:直接作用于对生命有重要意义的大分子使其发生电离、化学键断裂、

12、引起分子变形和结构破坏。 2.继发作用:在原发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57,影响电离辐射对机体损伤的因素,辐射有关因素: 辐射的电离密度和穿透力、剂量、部位、面积 机体因素: 细胞分裂度、分化程度等,58,临床表现,急性放射病:短期、大剂量照射。 造血障碍、出血症候群、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毛发脱落,局部和全身并发感染。,59,慢性放射病:长期、低剂量照射。 神经衰弱症候群、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造血系统改变、白内障、生育能力受损、皮肤病等。,60,1)屏蔽:铅、铁、铝、有机材料等 2)远离辐射源 3)减少接触时间 4)防止侵入人体,加强个人防护 5)加强放射源管理,减少放射浓

13、度 6)加强检测,体检,防护措施,61,二、非电离辐射( nonionizing radiation) 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红外线、可见光及紫外线,62,63,概念:非电离辐射属(nonionizing radiation)于电磁辐射谱中的特定波段,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不能引起生物组织发生电离作用。 电磁辐射一般波长越短,频率越高,生物学作用越强。,64,一、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一)概念:即无线电波,频率100kHz-300GHz,波长1mm-3km,为电磁辐射中能量最小、波长最长的频段。 (二)按波长分: 1、高频电磁场 2

14、、微波:波长小于1米 (三)射频辐射的辐射区域划分: 以l/6为界限,将辐射区域划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 近区场以l/2p为界又分为感应场和辐射场。,65,(四)接触机会 1、工业加热 高频感应:焊接、金属熔炼、金属热处理、半导体提纯。 高频介质加热:塑料制品热合,木材、棉纱烘干,高频热处理农作物种子 微波加热:工业、食品加工、烹饪。 2、国防、科研应用 无线电测位、雷达导航、探测、通讯。,66,中高频感应加热设备,67,快餐微波灭菌加热设备,68,(五)生物学效应 频率增加,波长变短,生物学效应加大。 脉冲波生物学效应大于连续波。 致热效应: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照射生物体组织达到一定时间,局部或

15、全身体温升高,称射频辐射的致热效应。 非致热效应:不足以引起人体产热而产生的健康效应,可能是电磁场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作用或对生物膜直接作用所致。,69,(六)对健康的影响 1、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血液改变:微波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 3、眼睛:微波导致眼晶状体点状或小片状浑浊。 4、生殖系统:男性性功能减退,女性月经紊乱。,70,(七)防护措施,1、高频电磁场的防护 屏蔽 远距离操作和自动化 合理布局 职业卫生标准 个人防护。,2、微波的防护 屏蔽 不在辐射区内操作 职业卫生标准 个人防护,71,二、红外辐射(infrared radiation)

16、(一)概念:波长为0.76mm-1mm范围的电磁波。 按生物学作用分: IR-A(0.78-1.4mm)其中小于1mm主要作用于视网膜。 IA-B(1.4-3mm) IA-C(3-1000mm)主要作用于角膜 凡是温度为273K以上的物体,都发射红外线。 物体温度越高,产生的红外线波长越短,辐射强度越大。,72,(二)接触机会 太阳光、金属加热、熔融玻璃、强发光体(钨灯、氖灯、红外探照灯)、炼钢、轧钢、焊接。,73,红外加热设备,74,(三)对机体影响 (四)防护措施:密闭、阻隔、防护服、防护镜。,皮肤:皮炎、灼伤等 眼睛:白内障、角膜炎等,75,三、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波长100-400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