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护基础知识g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785413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维护基础知识g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汽车维护基础知识g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汽车维护基础知识g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汽车维护基础知识g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汽车维护基础知识g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维护基础知识g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维护基础知识g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汽车维护基础知识,重点: 1.汽车维修思想; 2. 汽车维护类型与方式; 3.汽车维修制度简介; 难点: 中国汽车维修制度维护内容及维护工艺;,汽车维护的基本任务就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预防故障的发生,避免损坏; 汽车修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消除故障和损坏,恢复车辆的工作能力和完好状况。 统计资料表明,在汽车的整个使用期内,其使用、维护和修理费用,约为汽车原值的46倍。,第一节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一、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其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渐发性和突发性。,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可靠度

2、取决于零部件引起的突发性和渐发性故障; 理论分析表明,对突发性损坏所进行的预防是无效的,但对于渐发性损坏,适时的维护可延缓损坏的发生,减少损坏的概率。,二、汽车维修思想,1“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是根据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在其发生故障之前,提前进行维护或换件修理。 “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是建立在零部件失效理论和失效规律的基础上。,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件的磨损、疲劳、老化和松动,其技术状况不断恶化,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故障发生。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其技术状况的变化是一个与汽车构造、使用条件和维修方式有关的,并以一定强度进行的必然过程。,(1)维护对汽车故障率的影响,图

3、中假定汽车维护是处于理想状态; T01是维护周期; ( T01)是维护周期为T01时的平均故障率。,(2)汽车可靠度变化曲线,在实际使用中,汽车每次维护后,其技术状况虽有恢复,但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 汽车经长时间使用后技术性能会明显下降,只有通过修理(OH),才能使技术状况有较大幅度提高。 当汽车使用到Tlim时汽车的技术状况达到了极限状况。,二、汽车维修思想,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是以最低的消耗,充分利用汽车的固有可靠性来组织维修,它是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影响可靠性因素的具体分析和试验,科学地制定出维修作业内容,维修时机,以控制汽车的使用可靠性;,2、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1)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取决于汽车本身固有可靠性和汽车的使用维修水平,与汽车使用条件有关。 (2)维修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影响可靠性的诸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控制可靠性下降,保持汽车的使用可靠性。 (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强调了诊断检测,加强了维修中的“按需维修”成分。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故障采集和分析系统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根据不同的维修思想,便会产生不同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在“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指导,按维护的性质分,维护类型可分为预防维护和非预防维护。,汽车的维护方式,汽车的维护方式是维护类型、维护时机和维护内容的综合体现

5、,通常可分为定期、按需和事后三种形式。,1、定期维护,定期维护是预防维护的一种,它是根据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及故障统计分析,规定出相应的维护周期,每隔一定的时间(或行程)对汽车进行一次按规定作业内容执行的维护。,定期维护-部件故障分布图例,汽车各部件工作条件、技术状况不一致,有些部件的寿命不能充分发挥。 维护工作是计划强制进行,存在盲目性,增加工作量,破坏部件的配合特性降低可靠性,对突发性故障无效。,按需维护,预防维护的一种; 按需维护是以故障机理分析为基础,通过诊断或检测设备,定期或连续地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诊断或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来组织维护工作。,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 掌握技术状况参数

6、的极限值; 掌握故障的现象、特性及对汽车工作能力的影响; 计算汽车无故障续驶里程LT,当LTL(检测周期),本次不维护。,汽车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与气缸活塞组件磨损的关系,采用曲轴箱窜气量作为诊断参数,诊断气缸与活塞环组件的技术状况时,必须掌握曲轴箱窜气量与气缸-活塞环组件磨损程度关系,按气缸和活塞环槽的容许磨损量确定曲轴箱窜气量的标准值。(160L/min),按需维护的原理图,按需维护是在发生故障后进行的,提高汽车的有效度,发挥零部件的寿命潜力,较理想的维护方式。 当规定的诊断参数X下降至XAXB的潜在故障区间时,需进行维护和修理。XK是按需维护的参数控制值,tK是按需维护的控制里程,对连续控

7、制而言,其取样周期小于tK 。,事后维修,特点: 1、发挥每个零件的寿命潜力,避免因盲目拆卸引起的人为差错; 2、因故障出现随机,维修工作组织和管理较困难; 3、故障率较高,甚至导致安全事故;,适用于: 1、突发性故障,事故后果不涉及运行安全; 2、渐发性故障,故障的出现不涉及运行安全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小于预防维护的费用。,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指导下,所制定的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大纲。 它是一种为实现汽车的固有可靠性而设计的维修方式,主要是以费用效果和采用安全性分析方法,根据汽车可能出现的故障后果和可靠性的要求,运行决断图来分析各总成的维修要求和选择维修方式,它能以最低的费用实现汽车的固

8、有可靠性。,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主要特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在确定维修工作时,对汽车可能产生的故障和后果进行分析,按照零部件的功能、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及其后果来确定应进行的维修工作和选择维修方式。,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维修大纲确定的步骤,划分汽车的主要部分,按功能分为结构、子系统和动力装置。 确定重要机件项目,容易造成安全性或重大经济性故障后果的机件项目为重要机件项目。,故障分类,故障后果比故障频数更为重要,故障后果决定了维修工作的先后次序和及时提出修改机件设计的建议。 确定维修作业,目的在于以适应性和费用效果分析为依据,使每一种维修作业都能各自针对并适应所出现的故障形式。,示

9、意图,决断图,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大纲-预防性维修工作分类:,按规定间隔里程对零部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和消除潜在故障; 按规定间隔里程在零部件出现故障之前对零部件进行检修,以减少功能故障的频率; 当零部件使用到某个规定的周期时,对零部件检修更新; 按规定间隔里程,对带有隐蔽性故障的零部件检修,以发现和消除隐蔽性故障。,第二节:汽车维修制度,汽车维修制度与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车 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1、中国的维修制度 建国初期主要学习原苏联的汽车维修制度;1954年交通部正式颁汽车运输企业技术标准与技术经济定额明确规定了当时的汽车维修制度为强制预防性的维修制度,经1963年、1980年两次修订

10、,1990年,制定了汽车运输业技术管理规定以交通部13号令颁布实行。,第二节:汽车维修制度,中国现行的维修制度,属于计划预防维修制度,规定车辆维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 规定车辆维护作业的内容为:清洁、检查、补给、润滑、紧固、调整等,除主要总成发生故障必须解体时,不得随意对车辆进行解体。将维护分为三级: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一、汽车维护作业分类 汽车维护作业按作业性质分为:打扫、清洗、外表养护作业、检查与紧固作业、检验和调整作业、电气作业和加注作业等。,第三节 汽车维护制度,二、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形式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工艺过程的组织应符合车辆运行的工

11、作制度;能合理利用维护工艺设备和生产面积; 能有效地完成规定的维护工作内容,保证维护质量; 工艺过程的组织应保证维护作业的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第三节 汽车维护制度,维护工艺的组织通常是指汽车运输企业内维护地点(工间、工段和工位)的工艺组织,不包括燃油加注、外部清洗和安全检查等内容。,汽车维护工艺作业的组织形式按专业分工程度不同,通常有:1、全能工段式(固定工位作业和平行交叉作业);2、专业工段式;,二、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形式,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形式还可按维护工作地点的布置方式,分为尽头式和直通式两种;,二、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形式,尽头式工段,适合于规模较小、车型复杂的运输企业在高级维护作业、小修时采用。,直通式工段,1、适于按流水作业组织维护,生产效率较高。 2、企业有大量类型相同的汽车,而且维护作业内容和劳动量比较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