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龙岗镇八年级历史下学期单元综合检测13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706455.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778599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龙岗镇八年级历史下学期单元综合检测13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7064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龙岗镇八年级历史下学期单元综合检测13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7064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龙岗镇八年级历史下学期单元综合检测13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70645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龙岗镇八年级历史下学期单元综合检测13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70645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龙岗镇八年级历史下学期单元综合检测13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70645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龙岗镇八年级历史下学期单元综合检测13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70645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龙岗镇八年级历史下学期单元综合检测13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706455.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84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请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是( )A内蒙古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下图是某自治区成立纪念币,这一自治区成立于( )A1947年B1955年C1958年D1965年4.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B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旗)C自治区、自治县(旗)自治州D自治县(旗)、自治区、自治州5

2、.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A加强各民族团结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C促进各民共同繁荣D贯彻民族区城自治的政策6.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生活着瑶、壮等少数民族,这里风景优美,民族风情独特,它的成立,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和平解放B民主政革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7.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99%。这体现了我国( )A实行民族区自治制度B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C少数民族享受比汉族多的权利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8.“现在时机已

3、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D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完全独立自主9.“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10.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是( )A主权归属不同B外交政策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经济政策不同11.1997年7月1日,在香港与中国政府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国家

4、是( )A葡萄牙B荷兰C英国D日本1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举行了雄壮盛大的进驻仪式,他们进驻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A对港澳行使主权B向港澳显示强大C让港澳人民放心D对港澳特别保护13.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构想14.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D“”势

5、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15.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C外国资本不动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16.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BCD1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反映出( )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 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 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 海

6、峡两岸已实现统一ABCD18.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壁。“山水合壁”主要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为常态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19.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写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A民族工作成就B外交工作纪事C思想文化成果D祖国统一大业20.“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这种分离的状况,海峡两岸达成的共识是( )A坚持一个中国

7、的原则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6分)1.民族间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曾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材料二 长期在中国考察研究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泰普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别的国家借鉴。”材料三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情況表(1)材料一中孙中山说“统一的国家”,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什么?(2)材料一中的“历史意识”即民族意识。在清朝有许多民族团结的史实,请列举其中两例。(3)材料二尼古拉斯?泰普如此赞扬中同的民政策

8、,你认为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材料三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治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正是这种精神和方法的体现。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材料二 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是基于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4年,邓小平说,我做了两件事,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其中之一就是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1)根

9、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和工作方法。根据材料及所学中外知识,概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内局势。(2)材料二中“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取得了重大成就,产生的国际影响是什么?(3)材料中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要解决的相同问题是什么?“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看法。3.某学校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以“团结统一、中华振兴”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几个栏目其中探究园地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帮助解答。【经典之音】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

10、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七子之歌(1)歌曲爱我中华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歌曲七子之歌反映了什么?【邮票集锦】(2)有一位集邮爱好者说:“要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邮票展,这两枚邮票不可独少”,请你说一说这是为什么。这两枚邮票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意义?【热点追踪】2010年12月20日至22日第六次陈江会在台北举行。台湾海基会代表团由董事长江丙坤领军,坐在会场右方,代表团则是由会长陈云林率领,坐在会场左方,双方精锐尽出,上场谈判的成员,大都是具有医药卫生、疾病管制、食品药物、经济、投资或法律专长

11、的两岸官员,海基会有21人上桌,海协会则为20人。(3)第六次“江陈会谈”的举行有何重大实际意义?(4)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认识?4.国共关系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关系。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历史证明:国共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中国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前身,在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被选举为总理的是谁?(2)国共关系呈现多次对抗,其根源是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请问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请举一例史实说明国共两党之间“分则两伤”。(3)国共之间“合则两利”,请问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