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776717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蜀道难(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蜀道难(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蜀道难(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蜀道难(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道难(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课堂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 白,蜀 道 难,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和对诗歌艺术手法和重点诗句深刻及对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的能力。 3、体会蜀道的高,险和战祸之烈;品味课文中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品味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其对待生活的态度。,作家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代表作家。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 ”。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年轻的时候,李白就漫游全

2、国各地。天宝初,因为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蜀道简介,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蜀道风光,蜀道风

3、光,蜀道风光,蜀道风光,蜀道风光,蜀道风光,蜀道风光,蜀道风光,蜀道风光,蜀道风光,蜀道风光,蜀道风光,噫吁嚱(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扪参( ) 巉岩( ),yxx f zhn no mn chn,飞湍( ) 咨嗟( ) 喧豗( ) 崔嵬( ) 砯崖( ) 吮血( ),tun z ji hu cu wi png shn,听示范朗读,读准下面的字音。,课堂巩固,一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1、西当太白有鸟道 2、所守或匪亲,当:通“挡”,挡住。 匪:通“非”,不是。,课堂巩固,二、指出下面红字的古今意义。,1、所有或匪亲 2、危乎高哉,或:倘若。/或者,表选择。 危:高。/危险

4、。,课堂巩固,三、说出下面活用字的用法和意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动使动,使迂回。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动使动,使凋谢, 憔悴。 问君西游何时还 西:名作状,向西。,课堂巩固,三、说出下面活用字的用法和意义。,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作动,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音,冲击。 转:动使动,使转动。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愁。,课堂巩固,四、特殊句式。,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句,“为胡来乎”。 难于上青天 状语后置句,“于上青天难”。,理解诗歌内容层次主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

5、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再验之于诗,亦可证明此说可靠:其一,诗中写蜀道,先提太白山,次说青泥岭,再说剑阁,最后说到锦城即成都,这些都是由长安入蜀的必经之地,而且被排列得如此有序,决非偶然;其二,诗中又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问君西游”“侧身西望”,诗人当时即在长安,否则不会这么说。,写作年代,内容层次,第一段:蜀道之高。 一层:写蜀道之难; 二层:蜀道的历史、地貌、来由; 三层:蜀道的高危。 第二段:蜀道之险。 第三段:蜀道之祸。,开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叹高:难行,蜀道之始

6、,蜀道高峻,二叹险:可畏,景物凄清,山恶水险,三叹要:申戒,剑阁险要,人祸之惨,过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结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 历史 地貌 来历,六龙 冲波 黄鹤 猿猱,攀道感受,胁息 长叹,古木荒凉 鸟声悲凄,不盈尺 倚绝壁 争喧豗 万壑雷,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杀人如麻,奇壮风光,劝阻友人,戒统治者,(1)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引用远古蜀君开国是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蜀道的来由,表达诗人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和开路者的勇敢,赞扬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重点层次鉴赏,(2)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原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

7、月。” 悲鸟之声使人闻之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重点层次鉴赏,(3)诗人怎样写出蜀道的雄奇险峻的?,重点层次鉴赏,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上下对举 虚实结合,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反衬、夸张,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细节描写,(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

8、、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重点语句鉴赏,(5)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

9、,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重点层次鉴赏,(6)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重点语句鉴赏,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

10、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艺术技巧,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725),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李白的人生经历,文章主旨的多义性,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于房、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此说出

11、自唐末范摅所著云溪友议一书,为新唐书严武传所采用,但不足信。按:严武镇蜀共两次,时间都不长。第一次自肃宗上元二年(761)冬至宝应元年(762)夏,如真有此事,则当发生在此期间,但除范说外,没有其他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从杜甫这期间的诗作中也找不到佐证。至于第二次镇蜀,已在代宗广德二年(764)之后,这时李白已经故去(房亦病卒),如真有此事,也跟李白无关了。 一说: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此说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也缺乏根据。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文章主旨的多义性,年(739)至天宝五载(746)期间曾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径。 一说:为讽谏唐玄宗在安史之乱

12、中幸蜀而作。此说出自元萧士分类补注李太白集的注语中,其说甚详,各句均依此作了解释。主要之点是,仿杜甫北征中以“君”称唐肃宗(如“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之例,认为这首诗中“问君西游”的“君”指的是唐玄宗。这就纯属臆测了。 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对以上三说曾予批驳,且自创新说云: “兼琼在蜀,无据险跋扈之迹可当斯语(按:指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而言)。而严武出镇在至德(唐肃宗第一,文章主旨的多义性,个年号)后,玄宗幸蜀在天宝末,与此诗见赏贺监(指贺知章),在天宝初者,年岁亦皆不合。则此数说似并属揣摩。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必求一人一时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凿乎?” 我们认为胡震亨的说法很有道理,“言其险,更著其戒”七字尤其下得精确,如据文直解并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仍的情形,就可以看出诗人的用意很可能正是这样。跟那些用“一人一时之事”来解诗的做法相比,胡的见解确实高明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