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3751112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中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中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中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中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校2020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测试时间: 10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第卷 客观题(共54分)一、单选题(共18题,每题3分,共54分)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没有镊子时,块状固体试剂可用手直接拿取B.实验室制取有毒气体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C.没有火柴时,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D.皮肤上不慎沾到浓硫酸时,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2使用化学药品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药品对应的警示标志正确的是( )A酒精B汽油C浓硫酸D浓硝酸3下列基本

2、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编号操作示意图操作名称倾倒液体取用块状固体稀释浓硫酸检查气密性A B C D4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A蒸发、蒸馏、过滤、分液B过滤、蒸馏、蒸发、分液C过滤、蒸发、蒸馏、分液D分液、蒸馏、蒸发、过滤5.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1摩尔任何气体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B0.012 Kg12C中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C1 mol H2O中含有3 mol原子D1摩尔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 B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23C1.00 mol臭氧

3、中含有电子总数约为186.021023D16 g臭氧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7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88 g CO2 B3.011023个硫酸分子C3.5 mol H2 D标准状况下33.6 L SO2 8两份质量相同的CH4和NH3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分子个数比为1716B原子个数比为1716C氢原子个数比为1712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7169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CO2、S02、P2O5、CO都属于酸性氧化物B.硝酸、纯碱、磷酸钠、二氧化碳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C.氯化钡、四氯化碳、硫酸、碘酒都属于化合物D. 溶液、浊

4、液、胶体、空气都属于混合物10.下列属于碱的是 ( )ANH3H2O BCu2(OH)2CO3 C纯碱 D石灰水1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过滤操作,能将混合物中的溶液和胶体分离B.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C.用激光笔分别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时,观察到的现象不同D.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 Fe(OH)3胶体1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

5、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往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FeCl3溶液和氨水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A B C D13下列溶液中的Cl 浓度与50 mL 1mol/LMgCl2溶液中的Cl 浓度相等的是( )A50 mL 2 mol/LKClO3溶液 B75 mL 2 mol/L CaCl2溶液C150 mL 2 mol/L KCl溶液 D50 mL 1 mol/L NaCl溶液14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

6、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B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K2SO4溶液中,含有SO42个数为0.5 NAC常温常压下,16g 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 NAD通常状况下,1NA个SO2分子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15某10% 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O g水后得到80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6.25 mol L-1 B. 12.5 mol L-1 C.7.5 mol L-1 D.5.25 mol L-1 16.根据下表信息,将乙二醇和丙三醇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物质分子式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乙二醇C2H4O211.51981.

7、11易溶于水和乙醇丙三醇C3H8O317.92901.26能跟水、乙二醇以任意比互溶A 分液 B加水萃取 C蒸馏 D冷却至0后过滤17.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CaCl2、MgCl2和 Na2SO4,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试剂一定不是Na2CO3溶液B除去 Mg2+的主要反应:MgCl2+ 2NaOH=Mg(OH)2+2NaClC检验 SO42-是否除净:取少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 BaCl2溶液D滤液加稀盐酸时只发生反应:HCl+NaOH =H2O+NaCl18.将标准状况下的 aL HCl气体溶于1000g水中,得到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8、( )A BC D第卷 主观题(共46分)19.(20分)(1)质量之比为32:7:30的三种气体S02、C0、NO分子数之比为_,氧原子数之比为_。(2)标准状况下,3.4g NH3 的体积为_ ;它与标准状况下_ 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3)已知CO、CO2混合气体的质量共10.0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_ ;CO2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为_ 。(4)47.5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1molCl-,则该金属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 。(5)将4g NaOH 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

9、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6) 已知a g氢气中含有b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 _。20(5分)下面af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仪器:a量筒b容量瓶c托盘天平d温度计e分液漏斗(1)标出仪器使用温度的是_(填写编号);(2)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的是_(填写编号)(3)调整零点时,若指针向左偏转,应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 旋动。21.(7分)(1)利用下图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碘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 ;(2)仪器的名称分别是: ;: ;: ;: ;(3)实验时仪器中应通水,其正确的方法是 (填字母);A. g口进水,f口出水 B. f口进水,g口出水(4)仪器a中加入几片碎瓷片,其作

10、用是 。 22(14分)某同学欲配制80 mL 1.00 molL-1NaOH溶液,配制过程如下:(1)选择适当仪器。在下列给出的玻璃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2)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则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取 g(烧杯质量不计算在内)NaOH固体,再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冷却。(3)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 (填仪器名称,下同)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注入该仪器中。(4)继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5)盖上瓶塞,上下颠倒 (填操作名称),将所配溶液转移至

11、指定试剂瓶中,贴上标签。(6)下列操作使所配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有 (填写字母)。A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B将NaOH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称量(使用游码);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F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G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BCBCD DCBDA ABCCA CCB2、 非选择题(本题共46分。)19(20分)(每空2分)(1)2:1:4 ; 4:1:4 (2) 4.48L ; 6.72 (3) 5.6g ;2.24L (4)95 g/mol ; 24 (5) 0.1 mol/L ; (6)b/a20(5分)(1)ab(2分)(2)be(2分)(3)右(1分)21.(7分)(每空1分)(1)酒精灯; (2) 的名称分别为 蒸馏烧瓶 锥形瓶 直形冷凝管 尾接管(牛角管);(3)A ;(4)防止暴沸22.(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A B D (2)27.4 ; 4.0 (3)100mL容量瓶(未写100mL不给分)(4)胶头滴管(5)摇匀(1分) (6)A、C、E(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