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3748325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这类主题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经济理论以及根据经济理论而制订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与上述第一类、第二类相比,这一类别在理论上具有更大比重,纯技术的成分则相对微小,仅限于一些分析的概念、方法以及某些具体的论点。总之,这一方面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与意识形态密切有关。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萌芽时期主要流派: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英托马斯蔓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形成时间:1517世纪主要观点:流通领域是财富的源泉;财富的增长依靠对外贸易;主张用货币平衡

2、与贸易平衡积累和扩大财富。2.形成时期主要流派:古典经济学和重农学派代表人物:英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法国的不阿吉尔贝尔代表作:赋税论国富论形成时间:1618世纪赋税论1662年主要观点:劳动决定价值;剩余价值思想;提出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职能。国富论1776年亚当斯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一只看不见的手;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地位:首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理论丰富,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命。3.发展时期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流派: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李嘉图、西斯蒙第、马尔萨斯和萨伊代表作:政

3、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政治经济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人口原理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及税附原理1817年李嘉图主要观点:继承了区分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论断,纠正了没有使用价值也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了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构成了剩余价值学说的来源之一。分配理论:价值理论为基石;地租理论为核心;地租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其比较成本说是对斯密的国际分工论的发展与修正,对发展外贸有重大影响。人口原理1798年马尔萨斯主要观点:人口几何级增长;生活资料算术级增长,这是人口绝对过剩、引起失业、贫困和饥饿的根本原因,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群众贫困和失业的真正原因。第二阶段主要流派:折衷主义和新古典政治经济

4、学代表人物:约翰穆勒、阿佛里德马歇尔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经济学原理形成时间:19世纪中叶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1848年穆勒主要观点:承认阶级矛盾和工人的遭遇;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认为利润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在英国流传广、有权威的经济学教材,被捧为经济学理论的“圣经”。第三阶段主要流派: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人物:凯恩斯、萨谬尔森、斯第格利茨主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形成时间:20世纪初中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凯恩斯主要观点: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

5、就业的理论;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的主张;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大经济政策。地位: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其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被采纳;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是经济萧条引起传统经济学理论危机的产物。特点:微宏观经济学正式分开;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垄断竞争理论的产生;效用理论的发展。$1.1起源于古希腊的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Aristotes,前384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见之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他认为,经济一词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研究家庭关系,除夫妻关系外,主要是研究奴

6、隶主与奴隶的关系;二是研究致富技术。$1.2古典经济学阶段(PoliticalEconomy)1.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或革命)亚当斯密(SmithAdam,1723-1790)英国伦理学家,经济学家,集重农学派和重商主义理论之大成而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主要著作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名国富论。斯密研究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经济人”,即人的利已本性。继承了英法古典经济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传统,同时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是致富源泉的错误观点,也摆脱了“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重农主义的片面看法。他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7、并据此提出了利润和地租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其“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至今仍是经济学家们热烈争论的话题之一。2.古典经济学的分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斯密对经济学的发展贡献很大,萨伊等人致力于分离斯密中的庸俗成分,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庸俗的经济学体系,即现在的西方经济学体系。马克思则一方面吸收斯密学说中介的科学成分,一方面对其学说中的错误成分给予中肯的批判,创建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解剖和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的政治经济学。

8、因此,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质生产相关的或其后面的生产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在不同阶级的行为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而疏于对具体人的行为和经济行为分析。在马克思那里,人是阶级性的人,是社会的人,抽象的人,只有阶级性,而又具体的人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很好地解释生产关系变化和发展规律,解释历史变动规律,却没能解释人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庸俗政治)经济学:作为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之意识形态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至18世纪下半叶开始,其主要任务转到为资本主义秩序辩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上

9、,从而形成马克思所称的庸俗政治经济学或当今经济学。在学术渊源上,庸俗政治经济学继承了斯密的庸俗部分,视资本主义社会为永恒的社会,是历史的终结,因而只研究经济现象的外在联系,为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辩护。并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而将政策经济学视为政治经济学。$1.3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派(从PoliticalEconomy到Economy,第二次综合)1.“新古典学派”是19世纪末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学派。他们以局部均衡论为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价值和分配理论,分析经济体系中的价格形成过程和资源配置的过程。马歇尔在英国传统的庸俗经济学

10、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新的庸俗经济学的学说,写成了经济学原理(1890),用折衷的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生产力论等溶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其特点是:用主观心理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用社会达尔文进化论和“连续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方法论上吸收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方法和力学上的均衡概念。关于价值、价格的决定问题,古典经济学家一般是从供给即生产费用方面进行解释的,而边际效用学派则侧重从需求即效用方面来加以解释。马歇尔将两者综合,认为商品的价值、价格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称剑桥学派为“新古典学派”,主要就是指在这一点上“新”于古

11、典学派。在政策主张上,是自由放任的积极鼓吹者。2.凯恩斯革命KeynesJohnMaynard,1883-1946,现代最有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多次担任英国政府要职,曾任英财政部高级官员,主要著作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即容易流动的资产为人们所偏好因而喜欢以现金形式保存一部分资产-导致投资需求不足);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认为如果投资支出或政府支出有一定增加,必定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据此,凯恩斯强调实行国家宏观调控,通过

1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府刺激消费、投资和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扩大商品与资本输出政策,加之福利政策等,以调节国内阶级利益矛盾、熨平周期性经济波动,促进资本主义持续稳定发展。由凯恩斯开始,西方经济学便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宏观经济学更多地涉及到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国家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问题和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解决社会中不同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问题。$1.4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萨谬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第三次综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萨谬尔森,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代表学者。其自1948年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D诺德豪斯合作的经济学教科书,于1998年出版了第15版,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经

13、济学教授书,共有40多种文字的译本。以萨谬尔森为代表所提出的“新古典综合”,在坚持新古典学派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做到了与时俱进。其经济学涵括了(评述或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前沿领域,因而成为当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2.西方经济学涵义$2.1(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内容博大庞杂,分支众多,研究者阵营强大,因而难以有标准的定义。这里给出若干定义,以见其内涵。1.定义一、经济学是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2.定义二、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萨谬尔森)。3.其他含义:“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某一经济部门或问题的

14、集中研究成果。”$2.2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1.经济科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科学分为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如物理学与各种工程技术学。经济科学也是如此,分为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等)和应用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是纯粹研究经济理论的学科。这并不能说明经济学是一门枯燥的学问,恰恰相反。2.经济学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学科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或者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的学科,如货币银行学、财政学;或者是应用经济学理论解决具体领域经济问题的应用经济学,如技术经济学;或者综合应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理论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如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学等。$2.3(西方)经

15、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解剖和批判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质生产相关的或其后面的生产关系,或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研究目的在于提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此,经典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疏于对具体人的行为和经济行为分析。更由于历史原因或历史任务所限,没研究在具体社会制度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2.(西方)经济学在学术渊源上,西方经济学继承了斯密的庸俗部分,视资本主义社会为永恒的社会,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外生因素)。所以,西方经济学被称为纯粹经济学,因不涉及或不研究社会政治制度,甚至不涉及道德(价值判断)。作为纯粹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在私有制和市场(自由)竞争的制度前提下和经济人的基本假设下,资源的配置问题或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3.东西方经济学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显然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宗旨的东方或社会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各自都是不完全的,即各自与现实和实践都不完全契合。这使其在指导社会发展中,均存在一定的失误,需要相互借鉴以求发展。我们在改革中,借鉴和引入西方经济学原理、方法甚至政策手段。中国经济学人在转轨经济学的研究中,也试图出中国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