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单待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3747027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4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单待分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20年){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单待分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20年){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单待分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20年){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单待分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20年){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单待分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单待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单待分(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单待分QB-版本号:1.1.0目录前 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44.总则44.1.中国移动TD-LTEGSM终端规范的不同阶段54.2.中国移动TD-LTEGSM终端规范的用词54.3.本标准和其它标准的关系54.4.本标准和TD-SCDMA终端规范、GSM终端规范的关系55.基本要求55.1.概述55.2.工作模式95.3.频段要求105.4.终端等级105.5.功率等级115.5.1.传导发射功率等级115.5.2.TRP(总全向辐射功率)指标125.6.卡槽要求135.7.机卡接口要求135.8.Inter-RAT互操

2、作要求145.8.1.TD-LTE与GSMEDGE系统间互操作要求145.8.2.TD-LTE与TD-SCDMA/TD-HSPA系统间互操作要求155.8.3.LTE FDD与GSMEDGE系统间互操作要求165.8.4.LTE与WCDMA/HSPA系统间互操作要求175.8.5.TD-LTE与LTE FDD系统间互操作要求185.8.6.Inter-RAT互操作相关标签要求185.8.7.异频异系统测量实现要求185.9.CSFB功能要求196.业务功能要求206.1.LTE模式下的业务功能要求206.2.TD-SCDMA/TD-HSPA模式下的业务功能要求206.3.GSMEDGE模式下的

3、业务功能要求206.4.WCDMA/HSPA模式下的业务功能要求206.5.网络选择策略216.5.1.开机时网络选择216.5.2.待机状态下网络选择226.6.紧急呼叫226.7.存储要求236.7.1.短消息236.7.2.电话号码本236.7.3.数据文件236.7.4.通话记录246.8.话音和补充业务、USSD246.9.短消息业务246.10.彩信业务256.11.数据业务256.12.PIN码保护功能266.13.授时功能267.特殊场景处理要求267.1.重定向失败保护处理要求267.1.1.LTE到GSM系统重定向失败保护要求267.1.2.LTE到TD-SCDMA/TD-

4、HSPA系统重定向失败保护要求267.1.3.LTE到WCDMA/HSPA系统重定向失败保护要求277.1.4.TD-SCDMA/TD-HSPA到LTE系统重定向失败保护要求277.1.5.WCDMA/HSPA到LTE系统重定向失败保护要求277.2.Fast Return失败保护处理要求287.3.终端自主快速返回LTE失败保护处理要求287.4.无CSFB的LTE覆盖区语音业务提供要求287.5.高速移动场景下的随机接入要求288.人机界面要求298.1.IMEI298.2.菜单要求298.3.显示要求308.4.被叫号码显示308.5.呼叫进展信号指示308.6.国家/PLMN指示308

5、.7.漫游指示318.8.连接网络类型指示318.9.电池容量指示及告警318.10.电话号码本存储功能318.11.呼叫时间提示指示328.12.提示音要求329.性能要求329.1.TD-LTE模式下的性能要求329.2.TD-SCDMA模式下的性能要求329.3.GSM模式下的性能要求339.4.无线资源管理性能要求339.5.终端接收灵敏度要求339.5.1.传导接收灵敏度要求339.5.2.TIS(总全向辐射灵敏度)指标要求3410.终端工作时长要求3611.接口要求3612.AT接口指令3613.可靠性要求3613.1.电压3613.2.其它可靠性要求3714.电磁兼容要求3715

6、.比吸收率(SAR)要求3716.电池、充电器和接口要求3816.1.电池3816.2.充电器及接口特性3817.编制历史38附录A(呼叫时延优化描述附录)41附录B(重选时延优化描述附录)41附录C(Fast Return机制描述附录)42附录D(终端自主快速返回机制描述附录)42附录E(VCard格式存储号码薄描述附录)42前言本标准对LTE/TD-SCDMA(TD-HSPA)/WCDMA(HSPA)/GSM(GPRS/EDGE)CSFB多模单待终端在技术方面的技术要素、技术特性进行了要求,确保LTE/TD-SCDMA(TD-HSPA)/WCDMA(HSPA)/GSM(GPRS/EDGE)

7、CSFB多模单待终端能够满足网络运营和业务开展的需求。本标准主要包括LTE/TD-SCDMA(TD-HSPA)/WCDMA(HSPA)/GSM(GPRS/EDGE)CSFB多模单待终端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人机界面要求、环境和可靠性要求、电磁兼容性等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本标准是在参考3GPP国际标准和其它组织有关规范,并结合中国移动实际业务需求的情况下编写而成。本标准是中国移动LTE终端技术规范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QC-E-001-2012中国移动TD-LTE终端总体技术规范2QC-X-XXX-XXXX中国移

8、动LTEGSM多模CPE终端技术规范3QC-X-XXX-XXXX中国移动LTEGSM多模便携式无线网关终端技术规范4QB-E-021.1-2013中国移动LTEGSM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双待分册5QB-E-021.2-2013中国移动LTEGSM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单待分册6QB-E-021.3-2014中国移动LTEGSM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双卡分册本标准需与QC-E-001-2012中国移动TD-LTE终端总体技术规范配套使用。本标准的附录A、B、C、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移号文件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公司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

9、人:曹蕾王小旭王森郑庆国阮航董文佳董昊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LTE/TD-SCDMA(TD-HSPA)/WCDMA(HSPA)/GSM(GPRS/EDGE)CSFB多模单待终端设备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多模多频段要求、异系统互操作要求、接口要求、人机界面要求、环境和可靠性要求、电磁兼容性等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其中,本标准中LTE包括TD-LTE和LTEFDD。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案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案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案,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案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

10、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案。表2-1引用规范列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1QC-E-001-2012中国移动TD-LTE终端总体技术规范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QB-E-037-2011中国移动TD-SCDMA终端设备总体技术要求(R7)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3QB-E-024-2011中国移动EDGE终端设备总体技术规范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43GPPTR21.910Multi-modeUEissuesCategories,principlesandprocedures3GPP53GPPTR22.936Multi-systemterminals3GPP63GPPTS36

11、.521-1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UserEquipment(UE)conformancespecification;Radiotransmissionandreception;Part1:Conformancetesting3GPP73GPPTS36.521-3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UserEquipment(UE)conformancespecification;Radiotransmissionandreception;Part3:RadioRe

12、sourceManagement(RRM)conformancetesting3GPP表2-1引用规范列表83GPPTS36.124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Electromagneticpatibility(EMC)requirementsformobileterminalsandancillaryequipment3GPP93GPPTS23.272(9.4.0)CircuitSwitched(CS)fallbackinEvolvedPacketSystem(EPS);Stage23GPP103GPPTS36.133Evol

13、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Requirementsforsupportofradioresourcemanagement3GPP113GPPTS36.101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UserEquipment(UE)radiotransmissionandreception3GPP12YD/T1762.1-2008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与终端(ME)间Cu接口技术要求第1部分:物理、电气和逻辑特性CCSA13YD/T

14、1762.2-2008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与终端(ME)间Cu接口技术要求第2部分: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应用特性CCSA14YD/T1762.3-2008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与终端(ME)间Cu接口技术要求第3部分: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应用工具箱(USAT)特性CCSA15YD/T1763.1-2008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与终端(ME)间Cu接口测试方法第1部分:物理、电气和逻辑特性CCSA16YD/T1763.2-2008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与终端(ME)间Cu接口测试方法第2部分: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应用特性CCSA17YD/T1763.3-2008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与终端(ME)间Cu接口测试方法第3部分: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应用工具箱(USAT)特性CCSA表2-1引用规范列表18YD/T1763.4-2008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与终端(ME)间Cu接口测试方法第4部分: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