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办法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3740012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6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办法(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办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本文旨在从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反思中,讨论一下经济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几个问题。它们是:关于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比较;关于实证分析;关案例研究。1、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系统阐述的。由于范式概念是库恩整个科学哲学观的中心,他试图以此来概括和描述多个领域的现实科学,而不仅仅是对科学史和哲学感兴趣,因而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范式概念作了多重的界定和说明。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库恩思想的这一特征,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述库恩的某一解释来阐述自己的问题

2、。因而不免出现某些偏差。英国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对库恩的范式观作了系统的考察,(1987)他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列举了库恩使用的21种不同含义的范式,并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虽然范式的首要含义在哲学方面,这也是库恩范式的基本部分,但是,库恩的创见和独到之处则在于范式的社会学含义和构造功能。与一般科学哲学思维的抽象性相反,库恩特别强调科学的具体性,并把具体性看作是

3、科学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认为,一套实际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对于有效的科学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团结一致、协同探索的纽带,而且是其进一步研究和开拓的基础;不仅能赋予任何一门新学科以自己的特色,而且决定着它的未来和发展。这样一来,库恩也就把具体性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实际的“图象”、“模型”和“哲学”之间划了一条界限,使自己的思想与其他科学哲学区别开来。库恩的构造范式就是这种实际的“图象”和“模型”,它不仅使常规科学解疑难的活动得以完成,从而成为开启新学科的契机和手段,而且在应用模型和形而上学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相互关系,解决了从一般哲学理论转向实际科学理论的途径问题。

4、我们以下的分析主要是讨论和运用范式的后面两种含义。经济学的范式一般总是以经济效率为中心,(张宇燕,1993)以分工、交易和合作为内容,以供求均衡分析、边际替代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为方法,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然而,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却有不同的理论范式,这些具体的理论范式虽然没有超出和脱离经济学一般范式的范围,但以上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侧重方面、联结方式均不相同,因而使得不同经济学理论的理论体系也大相径庭。在以经济效率为中心这一基本观点上,各种经济理论学说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强调得够与不够,是否能贯彻始终。新古典理论对此十分明确,

5、而且一贯到底。它其所以专注于资源配置的研究,就在于寻求有效配置资源的方式,它其所以推崇市埸制度,就是因为市埸是一种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它关于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化的概念,以及以此作为对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之基础,正是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具体体现。翻开新古典经济学教科书,效率观念和效率思想会深入到每一个读者的脑海之中,融化在他们的思维之内,成为他们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中,效率中心也是看得出来的,传统经济学其所以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所依赖的正是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其所以特别强调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就是因为在它看来,只

6、有这样做才能减少和避免失衡和浪费,从而获得和保持经济运行的效率;传统经济学把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论提出“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作为“贯穿全书的红线”(1985),是其中对经济效率中心表述得最清楚的。但是,在传统经济学中,效率中心的思想和观念并不十分坚定,也没有贯彻到底,当传统经济学致力于政策解释、道德说教和价值判断时,往往就离开了效率中心,甚至用公平、平等代替了效率。经济学的理论范式都离不开对分工、交易和合作的考察,但这种考察在每一种理论中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亚当。斯密对之进行了初步而全面的考察,形

7、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在国富论中,斯密不仅说明了分工的好处和交换的意义,而且说明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所谓“分工受市埸范围的限制”,就意味着人的生产活动以人的交换活动为条件,进而揭示了分工和交换是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斯密提出了“简单天赋自由体制”或称自由竞争、自动调节的市埸模式,建立了一个进行经济分析的原始模型,但又不把它作为一个假定的抽象概念,无条件地、绝对地坚持它,而是提出了种种限制和例外,表现了对其他交易方式的肯定;斯密通过“简单体制”找到了个人自由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补性,揭示了合作及其秩序的意义,不仅说明了人们之间存在着和谐一致的合作,而且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克思继承和发扬了

8、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全面考察了分工和交换、生产和交往、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恩格斯把生产和交换看作经济曲线的纵坐标和横坐标;马克思特别注重于人与人之间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分析,同时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体自由人的联合”(1972)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而以人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交互影响为基础,描绘了一幅历史发展的图画。新制度经济学坚持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不仅坚持了康芒斯提出的交易和交易方式的概念,用它来代替生产关系和交往方式之类的抽象概念,以为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进而考察了除市埸交易以外的其他交易方式,而且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并将其纳入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

9、分析之中,对分工、交易和合作,即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作出了统一的解释。新古典经济学偏离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范式。这集中反映在对分工、交易和合作的考察中。它分析了资源配置和生产费用,考察了规模经济和技术选择,还讨论了市埸结构,也就是考察了分工的状况和经济性。所谓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是合理的劳动分工;所谓规模经济,就是分工及其基础之上的集中所到的节约和利益;所谓市埸结构,实际上就是分工结果在市埸上的表现;而技术选择,实际上就是进行分工的方式;至于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即生产费用,就是不同资源配置方式和技术选择方案的代价,也就是作为生产方式基本形式的分工的成本。但是,它没有也不能对

10、分工及其程度的决定和发展作出解释。新古典经济学不仅研究了市埸交易,而且以此作为全部内容,同时对自由市埸体制作了绝对的、无条件的解释,新古典的均衡就是市埸供求均衡和市埸自动实现的均衡,新古典的最大化既是市埸交易的前提,又是市埸交易的结果。尽管如此,新古典经济学对交易的研究又非常肤浅和非常片面,由于对交易的考察仅仅局限于市埸交易,而对市埸交易的考察又仅仅分析产品的交易和要素的交易,因而在新古典理论中,既没有交易方式的概念,也没有交易费用的分析。新古典理论也考察了合作问题,但是基于对交易问题的局限性,其对合作的考察仅仅限于市埸中一拍即合的买卖关系和和谐的竞争关系,也就是说,在新古典理论看来,人们之间

11、的合作是无阻碍、无摩擦,因而是无条件的。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特征不在于它分析了分工、交易和合作,而在于这种分析的片面性,即它只分析了分工、交易和合作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一种情况,也就是只分析了它们的物质技术联系和物质技术特征。传统经济学对分工、交易和合作的考察也背离了马克思经济学的传统,而与新古典理论颇为相似,二者既有一致之处,也有自己不同的地方。如果说新古典理论把分工看作是市埸配置资源的结果,那么,传统经济学则把分工看作是计划配置的产物,二者的分析角度一样,说明的问题相同,但后者比前者更粗糙、更片面。如果说新古典经济学在缺乏交易方式概念和理论的情况下,对市埸和市埸交易作

12、了比较深入、比较成功的分析,那么,在传统经济学中,虽然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交往方式的概念,并宣称要以其为主要考察对象,但对市埸和市埸交易是排斥的,其分析是残缺的,与此相适应,在实践中,市埸和市埸交易是受控制的,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它对其他交往方式的考察如果有的话,也是空洞的。至于对合作和合作秩序的分析,传统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非常相似,都是考察了一种无矛盾、无摩擦的理想状态。因而其解释能力和现实意义都非常有限。在经济学的不同范式中,几乎都使用了供求均衡分析,边际替代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等方法,但使用的情况和侧重则不相同。供求分析是任何一种经济学都离不开的,但在传统经济学中,由于只有平衡

13、概念,没有均衡概念,或者说没有区分平衡和均衡两个概念,因而传统经济学的供求平衡分析是一种事后分析和结果分析,而不是一种过程分析和行为分析,因为,平衡是一个核算概念和统计概念,而均衡是一个行为函数和运行过程概念,供求平衡就是供求两个变量相等,即变量均衡,而供求均衡既包括变量相等(变量均衡),又包括行为确定(行为均衡)。与此相反,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对此却有严格的界定和区分。边际替代分析也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在传统经济学中,由于缺乏行为过程的概念,因而也就缺乏边际的概念,因此,计划分配和计划调节中的替代关系只是两两的一般互替和转换,而不是边际替代和边际转换。1871年的“边际革命

14、”把边际概念引入经济学,并使其在微积分等数学形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得新古典经济学在数学化和形式化的道路上大前进了一步。但是,传统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替代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替代只是不同产品在不同消费者之间和不同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替代,即不同物品之间的替代;然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替代却是不同交易方式之间的替代,即人们的行为方式或行动策略之间的替代。成本收益分析是经济学的看家本领,是经济学范式区别于其他科学范式的重要方面,传统经济学运用了它,但运用得不够纯熟、不够彻底,有时往往只问收益,不惜工本,只讲需要,不看可能,对那些得不偿失的计划和政策进行经济上的注释和论证。特别是传统经济学没有

15、时间价值概念和风险价值概念,缺乏风险意识,不计时间价值,就使成本收益分析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新古典经济学坚持和发展了成本收益分析,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缺乏交易方式和交易费用的概念,由于交易的自动完成和无代价的进行,其成本收益分析也仅仅局限在资源配置和生产活动的狭小范围内,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广泛领域则缺乏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把成本收益分析运用到人与人相互关系的一切领域,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策略选择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统一、深入而又更加现实的解释。利益分析也是各种经济学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但是传统经济学和新古

16、典经济学在这里又殊途同归了,前者违背了马克思经济学的传统,后者抛弃了古典经济学的精髓,他们都注重利益和谐,而放弃了利益矛盾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宏扬了马克思经济学的贡献,不仅坚持了利益矛盾分析,而且用博奕论为这一分析找到了一个适当的数学化方法。最近,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学范式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起因于樊纲博士的苏联范式批判(1995),接着,崔之元先生发表了西方经济理论的范式危机与樊纲先生商榷(1995),对樊纲的观点提出批评,后来,吴易风教授发表了两个范式之争(1996),对樊、崔之争进行了评论,支持崔的看法,进一步批评了樊的观点。笔者仔细阅读了争论双方的文章,有些不同的评论。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最初的以“苏联范式”为主,发展到多种理论范式并存的局面。“苏联范式”有哪些缺陷,它是如何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的,樊纲在他的“批判”中给予了冷静和恰当的讨论。可以说,我国的经济改革的理论准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