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产管理知识}杨梅山隧道右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3734662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42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生产管理知识}杨梅山隧道右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20年){生产管理知识}杨梅山隧道右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20年){生产管理知识}杨梅山隧道右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20年){生产管理知识}杨梅山隧道右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20年){生产管理知识}杨梅山隧道右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生产管理知识}杨梅山隧道右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生产管理知识}杨梅山隧道右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管理知识杨梅山隧道右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目录一、工程情况-1-1.1工程概况-1-1.2贯通段地质情况-1-1.3贯通段落设计支护参数-1-二、编制依据-1-三、施工计划-2-四、总体贯通施工技术工艺-2-4.1贯通总体思路-2-4.1贯通测量方案-2-4.3开挖工法-9-4.4施工工序124.5具体施工方案124.6、超前地质预报方案25五、施工安全保障措施275.1危险源识别及安全保证措施275.2安全组织保障证措施-39-5.3安全技术措施-39-5.4隧道施工专项应急预案-42-六、劳动力计划-49-七、劳动力培训计划-49-八、施工图纸-50-杨梅山隧道右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

2、情况1.1工程概况杨梅山隧道布设于大板桥街道办事处曹家沟村与杨梅山采石场之间,起点距国道320约3.5公里,出口离西冲口村约2.0公里,交通较为便利。右幅隧道:隧道起点端K45+554.626位于直线上,K45+554.626K45+724.626位于R=1490m、Ls=170m的左转缓和曲线上,K45+724.626K46+711.462位于R=1490m、i3%的左转圆曲线上,K46+711.462K46+881.462位于R=1490m、Ls=170m的左转缓和曲线上,K46+881.462隧道止点端位于直线上;隧道所在路段纵坡为1.850%、0.650%;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17m。1

3、.2贯通段地质情况根据设计图纸、现场施工情况及超前地质预报揭示,K46+280+380段围岩为致密状玄武岩,中风化风化,差异风化强烈。节理发育很发育,岩体破碎极破碎,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推测局部为富水带。干季开挖可能出现点滴状出水,雨季可能出现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1.3贯通段落设计支护参数根据设计图纸,贯通段落为V级围岩,采用SF5b型防护,具体支护参数见下表。表1分离式隧道主要支护参数设计表支护类型围岩级别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预留变形量喷射混凝土锚杆(m)钢筋网钢架拱、墙(cm)仰拱(cm)(cm)间距拱、墙仰拱位置长度间距(mm)(cm)(m

4、m)SF5b1级深埋2727拱、墙4.01.00.7150(拱、墙部)70(I20b)60钢筋混凝土120二、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7、嵩昆高速公路第6、7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三、施工计划根据杨梅山隧道目前剩余工程量和围岩地质情况,以及施工队近期施工进展情况,同时最后剩余20m暗洞开挖、支护约需要20天时间,杨梅山隧道

5、右洞计划贯通时间为2016年10月30日。四、总体贯通施工技术工艺4.1贯通总体思路杨梅山隧道嵩昆6标段终止里程为K46+300,根据杨梅山的实际施工顺序,从隧道进出口由6、7标往K46+300桩号进行双向开挖施工,根据规范要求,当两开挖面间距离15-30m时,应改为单向开挖,并加强贯通面的安全措施,本隧道确定当两开挖面间距离为20m即改为单向开挖,并确定贯通出洞里程为K46+300,掘进区间由进口单端掘进至隧道贯通。隧道贯通根据开挖揭露的围岩情况,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支护施工;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的原则,开挖方式采用弱爆破或人工开挖,进行弱爆破开挖时严格控制装

6、药量。隧道掌子面开挖、支护K46+300时实施贯通方案,并在掌子面K46+297处拱部施作一环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K46+297K46+300段剩余3m的岩体形成稳定加固圈,期间仰拱及二衬紧跟,待上台阶注浆加固完成后继续开挖剩余3m实现上台阶贯通,根据监控量测及贯通测量结果及时进行下台阶贯通施工,仰拱封闭成环。4.1贯通测量方案1、测量放线洞内施工测量采用中线法,中线测桩间距不短于50m,每100m设一水准点,根据需要适当加密。在每排炮开钻前准确绘出开挖轮廓线,周边眼、掏槽眼的位置。爆破完成后,加强对掌子面断面进行监控量测,确保安全。2、施测程序3、施工测量部署施工测量组织工作由项目成立专门的

7、隧道贯通测量小组,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设计要求和方法进行施测并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4、施工测量的原则和基本要求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

8、用。5、准备工作熟悉设计图纸,仔细校核各图纸之间的尺寸关系,全面了解设计意图。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和必要的检核及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对参加测量的人员进行初步的分工,并进行测量技术交底,并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行重新的检验。6、测量仪器的选用本隧道控制测量采用仪器应满足下列精度要求:测角精度小于或等于1,测距精度不大于(2mm

9、+210-6D),水准仪的精度应高于或等于1mm/km,采用GPS进行洞外控制,采用全站仪进行洞内控制。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每年送国家授权检定部门进行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序号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索加全站仪SET250RX台12GPS中海达台133水准仪DS3台24钢尺30m把25对讲机个67、GPS控制网选择说明根据洞外导线控制测量设计方案和GPS控制测量设计方案的对比,拟定最终确定采用GPS控制测量的布设方案。1)投入人员及仪器设备参加野外工作人员4名,工程师一名,技术员3名。仪器设备四台套中海达V60GPS双频接收机,静态基线精度平面5mm

10、+1ppm,高程10mm+1ppm。2)选点与埋石(1)点位选择的原则控制点的选点除应满足GPS信号接收的需要外,还应满足地面精密导线布设的需要,具有其特殊性,即除原控制点位不要求通视,隧道进出口的各三点控制点点间距不低于500m,并且其至少有两个通视方向,以便检核。(2)GPS点位的埋设点位选好后,按照规范中的标石埋设要求,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标点点位。点的标志与标石必须稳定,坚固,以利于长期保存与利用。(3)GPS控制网的测设隧道洞外GPS控制网的布设,即要满足最近地区长期规划的需要,又要满足近期规划建设的需要,本着确保测量精度高、进度快,费用省的原则布设。嵩昆高速第6合同段杨梅

11、山隧道属重山岭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程在20002500m,,GPS518-GPS520,GPS519以破坏,在杨梅山隧道进出口,平面基准为:国家200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255,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GPS观测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严格按公路GPS规范5.1.1条要求执行,其GPS控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如下:卫星高度角()数据采集间隔(s)静态定位观测时间(min)GDOP重复测量的最少基线数施测时段数有效观测卫星总数15156065263)外业观测与数据处理(1)外业观测GPS数据采集使用四套中海达V60GPS双频接收机进行同步静态观测,标称精度:平面为5mm+1ppm

12、,高程10mm+1ppm。GPS观测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首先根据GPS卫星星历预报制定GPS外业观测调度表,进而进行有计划作业。天线安置严格对中,整平,并使定向标志指向磁北。观测历元间隔15,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步时段观测时间骨架网为90分钟,其余时段为60分钟。在天线板上互隔120的三处量取天线高,互差少于3mm,并在观测前后各量一次取中数。采集的数据及时传输到计算机存储并备份保存,及时检查外业观测时点名、仪器高、观测时间等相关记录有无错漏.天线高在观测前量取3次,读数至毫米记入手簿,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数记入手簿。测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为检核.并记入手簿。(2)基线解算基线

13、向量解算和网平差采用中海达HD2003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时进行基线向量解算,在基线解算的基础上进行同步环、异步环闭合差检核、重复基线检核。(3)GPS数据处理每天采集的GPS外业数据采用中海达HD2003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时进行基线向量解算,均符合要求,在基线解算的基础上进行同步环、异步环闭合差检核、重复基线检核。(4)平面控制测量1)洞内外联测洞内外联测,应选在阴天,气温稳定,无风情况下进行。水平角观测在不同时段采用方向观测法测2组,每组15个测回。测距采用对向观测,其中竖直角观测四个测回,测距6次,边长归算考虑气象改正,投影改正。投影面高度最好为隧道中线平均高程(GPS

14、网投影高程面)。高程测量严格按照公路测量规则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采用往返不同线路进行施测,在往返闭合差满足要求时,取返往平均值。2)洞内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根据规测的要求测设隧道中线时,通常每掘进20m埋设一个中线桩。由于定线误差,所有中线桩不可能严格位于设计位置上。所以,隧道每掘进150米布设一个导线点,也可以利用埋设的中线桩作为导线点,组成洞内施工导线网。测角使用TCRA1102+2型全站仪观测9-12测回,测距对象观测3测回。其精度要达到测角中误差M=1.3,测边的精度相对中误差为ML/L=1/3.5万,边长取平均值,并考虑气象和仪器加、乘常数改正,并归算至椭球面上。转折角应观测左角和

15、右角,边长应往返测量。根据导线点的坐标来检查和调整中线校位置。随着隧道的掘进,导线测量必须及时跟上,以确保贯通精度。洞内水准测量用洞内水准测量控制隧道施工的高程。隧道向前掘进,每隔150m设置一个洞内水准点,并据此测设腰线。通常情况下,可利用导线点作为水准点。洞内水准线路可是支水准线路,除应往返观测外,还须经常进行复测。洞内控制测量应在施工不影响时进行,并加强通风,保证照明充分,提高清晰度。以良好的施测环境,确保测量的精度。洞内导线向前延伸,施测时必须联测两个以上同等级控制点,在确定前面点位正确无误后方可向前延伸。3)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布设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