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3732567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年){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年){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的解释和争论成为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一个主要背景和起因。第二个理论基础是在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发展经济学。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在人口普查及有关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收入的个人分配性质及收益增长的决定因素,特别是贫困问题及反贫困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结果发现:教育和培训等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是发展中国家个人财富和收入及其分配的主要决定因素,教育和个人经济成功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密而有规则的联系37。发展经济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给予了重要的启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的是西奥多舒尔

2、茨(Theodor.W.Schultz)和加里贝克尔(GarysBecker),他们分别因为在人力资本理论上的开拓性研究而获得1979年和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在1960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就职演说中,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长期困扰经济学界的经济增长之谜,正式宣告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舒尔茨在这篇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指出,现实中好多我们称之为消费的东西,实际上应该属于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培训、卫生保健和迁移等等,因为通过这些投资活动,人们的体能、知识和技能等将得到增进,并由此带来经济的增长和个人收入的提高。他认为,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舒尔茨

3、的这篇论文,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出了全新的解释。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观点首先批驳了传统经济理论所认为的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的观念,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的多。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有必要将传统的资本概念扩展到人力资本概念,而不应仅仅考虑有形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具有资本的属性,同时又有异质性。其次,强调通过西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已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多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会对投资收益率的差异做出合理的反应,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经济行为,结果就会使社会经

4、济迅速增长,从而提高国民收入。他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人口的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力的投资以及专门化进程,经过调查可以发现,专门化和人力资本是提供高收益的重要原因。再则,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投资分为五大类,即医疗保健、在职培训、正式教育、成人学习项目及就业迁移等,并进行了教育资本构成分析和计量方法论证。此外,舒尔茨还详细论述了资本的组成和它的异质性、技术是一种资本形态、人力资本的积累等理论,使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与舒尔茨一起推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另一位学者是贝克尔。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

5、人力资源的微观分析上。他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家庭生育行为进行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提出了生育、培养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在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稳定和稳定偏好等理论的指导下,贝克尔在人力资本形成、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进行计量分析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丹尼森通过精确的分解计算,论证出19291957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有23%的份额要归于美国教育的发展。四、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和前景由于近些年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逐渐升温,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主要有新经济增长理论、

6、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源会计学等。这些新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更趋充实和完善。新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入古典的生产函数模型中,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从而确定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代表人物有卢卡斯(RobertLucas)和罗默(PaulRomer)。卢卡斯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在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因素转变成为人力资本,使人力资本内在化。卢卡斯的理论基于两个假设,假设之一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产出率递减,从而在有限的生命中个体只能积累有限的人力资本,为了不把经济增长唯一地归因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卢卡斯引入人力资本外部效应,即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水平。社会中的各个家

7、庭对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都对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有贡献,一般均衡增长轨道是每个家庭都预期到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将要达到的水平,由此作出相应的私人投资决策。假设之二是私人人力资本投资有收益递增长的效应,即父母人力资本越多,孩子的人力资本收入产出率越多。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卢卡斯证明了人力资本增长率正比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率,正比于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和私人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的边际产品的边际产出率,反比于时间贴现率。罗默的研究则是直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他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两者除了具有递增的收益外,还能提供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而也产生递增收益,促进经济增长。罗默把知识作为

8、一个独立的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式,认为知识的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他将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两类,一般知识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知识产生递增的收益。虽然,知识的专利化使其具有“部分排他性”(Partiallyexcudable),但知识的使用是非排他的(Not-rivalry),即知识具有“溢出效应”。罗默指出,知识的再生产决定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原有的知识的积累,并且积累的知识越多,用于生产知识的人力资本边际产出率越高。从罗默的模型可推导出,人均收入百分率的增长正比于社会投资于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本的比重,正比于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边际产出率,反比于时间贴现率。于是,一些国家投资于

9、研究和开发的人力资本太小,而被“锁”在“低收入陷井”里15。卫生经济学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把国家投入的医疗卫生费和个人为健康保健支付的费用作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投资的结果以人力资本存量的形态存在,并可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从微观上看,卫生保险的投资可以增进家庭成员的健康,提高并延长其人力资本的劳动能力,或者增加下一代人力资本的劳动能力,同时可相应地增加其经济收入。从宏观上看,增加社会对卫生保健的投资,可以提高整个国民人力资本的质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教育经济学是把教育支出作为对人的长期性投资来研究其分配和收益的学科。一般认为,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

10、的提高是双方面的。其一,通过教育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工作适应性并挖掘其专业潜能,直接提高其人力资本的质量,这称为“知识效应”。其二,教育对人有感化作用,从而通过提高劳动者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间接地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非知识效应”。人力资源会计学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弗拉姆零尔茨(Flamholts)。1974年,他发表了人力资源会计学。人力资源会计学是美国会计师联合会给人力资源会计学下的定义为:确定并具体计量有关人力资源的资料和数据,并把此类信息提供给有关方面的过程。也就是利用会计学的概念和方法,出于管理和财务核算的目的,全面评价和计量组织中有关人力资源

11、的活动过程17。人力资本理论由舒尔茨等人提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渐凸显,然而对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却方兴未艾。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教育支出、卫生保健支出以及教育子女的支出都被看作是生产性支出,都决定着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或者说,决定着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没有这些投资,人力资源质量无法保证,经济增长的目标难以实现。在这个层次上,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体现为投资产出比。其次,人力资本的价值也是研究的重点,人力资本的价值如何实现和计量是研究的一大难题。人力资本只有投入到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并且产生效益,才能体现出它的

12、价值。然而如何测度它的价值量都无定论。第三,人力资本本身无法单独形成生产力,它必须同非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同时,在社会生产中,还必须将不同的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才能对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因此,人们很难把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作用从这些“集体产品”中分离出来,更不要说评价单个人力资本对这些“集体产品”的贡献。第四,人力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它的载体是有血有肉、有感性、有社会交往和个体经验的个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永远属于它的载体。难以想象,每个人的思想、经历和感情不会影响其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现代激励理论早已证明:人力资本的激励水平将极大的影响其存量价值的体现。第二节人力资本中的教育投资分析一、舒尔茨的

13、教育投资分析舒尔茨在研究1929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时,对比了1929年与1957年的国民收入、教育投资情况,见下表。1929年与1957年美国人均国民收入年份国民收入(亿美元)工资(劳动)投入(占国民收入3/4,亿美元)劳动力总数(万人)人均国民收入(美元)192915001125=(15003/4)49202287195730202265=(30203/4)68003331分析的前提是:基本国民收入是由物化的资本加上劳动力投入后产生的新价值,而劳动投入后创造的价值以工资收入为标志,资本的投入则创造了工资以外的国民收入,这两者之比在当时美国为3:1。舒尔茨提出一个问题,若劳动力水平在192

14、9和1957年没差别的话,则人均创造的国民收入应维持在2287美元左右,他们创造的国民收入应为6800万人乘以2287美元,为1555亿;而实际是1957年国民收入中由人力创造的那部分收入在这个数额上高出了710亿(2265-1555=710)。他认为,这一差额不是劳动力数量增加带来的,(因为数量增长的结果是430亿,即1555-1125=430)。因此,舒尔茨认为,这个差额中包含了劳动力质量提高带来的收益。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乃是人们在教育上投资增加的结果。舒尔茨计算了美国19291957年全社会包括家庭与个人为提高人力资源质量而投入的教育资本。见下表1929和1957年美国人均教育资本分析

15、年份当年积累的教育资本总额(亿美元)劳动者人数(万人)人均教育资本(美元/人)19291957180054004920680036597941其中,1957年的5400亿美元是由于人均教育资本增加的结果,若不增加的话,社会积累的资本总额仅为2488亿美元(68003659美元)。也就是说,社会追加了投资2912亿美元(即5400-2488)。这2912亿美元的追加投资,是用在劳动者身上的,其收益表现为劳动者收入的提高。他进一步得出了平均的教育收益率公式:某级教育投资的年收益率(%)=(某级毕业生人均年收入-前级毕业生人均年收入)/用于某级教育的年人均投资)100%计算出初等教育年收益率为35%

16、,中等为10%,高等为11%。平均收益率为17.3%。用此平均收益率可算出追加的2912亿美元投资获得的收益为:291917.3%=504亿美元教育投资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增长中(1520=3020-1500亿美元)起了将近1/3的作用(5041520=33%)。二、丹尼森的教育投资分析丹尼森首先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增长率两大类。因素因素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资本数量的增加(资金、资产扩大)劳动力的提高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劳动力质量(教育、技能)的提高生产要素增长率资源配置的改善从农业劳动转为工业劳动从个体小企业转为大企业规模的节约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企业规模扩大销售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