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分析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3717829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同法律法规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分析停止或敷衍性生活等隐性暴力行为,以及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等,这种暴力的实施其危害性较之身体暴力要严重得多。二、家庭暴力的产生原因1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是产生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我国长期以来的文化基础是男性中心本位文化,男女在家庭及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极不平等,我国古代封建礼教所宣扬的三从思想更是其极端表现。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虽然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但遗留的影响依然存在。2家庭成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别。处于强势地位的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往往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往往在经济和生活上依赖于他们,一旦发生家庭矛盾,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通常会成为

2、发泄的对象,并且大都表现出逆来顺受。而这种软弱的反应使得施暴者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3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担越来越沉重,长期积聚需要得到彻底的发泄,一旦这种情绪被错误地带到家中,就很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导火索。4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社会对酗酒、吸毒、重婚、婚外情等很容易引发家庭暴力的丑恶现象尚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手段。另一方面,家庭暴力长期来被视为家庭私事,在通常情况下,很少会有相关部门主动管理。尽管家庭暴力性质比社会上一般暴力恶劣,但它成了相关部门不予介入,惩治过轻的真空地带。实际上是对施暴者姑息纵容,失去了法律应有的震慑和预防作

3、用。第三节家庭暴力的社会危害家庭暴力不但直接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导致婚姻破裂、家庭解体,以及伤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更为危险的是,因家庭暴力而引起的自杀、杀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一导致婚姻破裂、家族解体丈夫对妻子施暴,使妻子的身心健康严重受损,同时也损害了家庭的和睦、夫妻间的感情。妻子面对残暴的丈夫,心中已无爱意,只有选择离婚。二严重伤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统计表明,60以上的人在对配偶实施暴力的同时,也经常对子女实施暴力。而专家指出,即使没有受到殴打,见到家庭暴力和受到身体虐待的孩子所受的伤害同样严重。他们会性情忧郁,变得懦弱或残暴,学习成绩下降,有

4、自杀倾向等,这些影响在成年后仍会存在。另外,有暴力的家庭,其孩子长大后大多也有家庭暴力行为,违法犯罪的比例也较高。三导致以暴制暴有些妇女蒙受家庭暴力后,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问题,来自肉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使她们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这就是所谓受虐妇女综合症,已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四制造社会不安定因素家庭暴力在直接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的同时,带来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也进一步推动了性别不平等和暴力等不良文化的传播。它对生命和资源的巨大伤害表明:家庭暴力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的范围。不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有极大的危害,预防和制止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势在必行。第二章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和

5、法律干预第一节家庭暴力的现状一家庭暴力的具体情况1家庭暴力对妇女权益的侵害在数量上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我国家庭暴力上升了25.4%.以青岛市妇联为例,1991该组织接待来访的家庭暴力事件358件,占该类来访的15.21%,到1996年已增加到25.7%.2家庭暴力成为引起婚姻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据司法部门资料表明,家庭暴力案件约占婚姻案件的30%,个别地区达50%.3家庭暴力日益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2000年,江苏省妇联在南通监狱女子分监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237个存在暴力的家庭中,有125人的犯罪直接与家庭暴力有关,占52.74。125个直

6、接因家庭暴力而犯罪的女性中有93人长期受到丈夫的殴打、虐待,占74.4。她们所犯罪种涉及到杀人、介绍容留卖淫、伤害、拐卖、盗窃、诈骗、抢劫、纵火、爆炸等,有62人犯故意杀人罪,占49.6;伤害、投毒、爆炸、纵火等恶性案件17起,占13.6。栖霞区某镇妇女胥某因家庭暴力引发的矛盾,在两年中频频到镇、区两级政府上访闹事,严重干扰了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二反家庭暴力的形势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为了切实保护妇女的人身权利和实现各个领域的男女平等,近年来,在反家庭暴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多部门合作共同反对家庭暴力,包括:成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专门性政府机构;成立

7、多部门合作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协调议事机构;在公安机关建立家庭暴力投诉受理机构;建立法院特邀陪审员制度;建立妇女法律援助机构;建立家庭暴力伤残鉴定中心和庇护所;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反家庭暴力的优势。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就反家庭暴力相继出台了有关地方性法规或政策性文件。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和妇联组织等联合成立的维护妇女权益协调机构、110家庭暴力报报警中心、家庭暴力伤残鉴定中心、庇护所等社会干预机制纷纷建立,同时在国家级立法中对家庭暴力问题予以明确规定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第二节家庭暴力作为法律问题发展衍变的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95年北京举办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前。在这一阶段,中国颁行的宪法以及刑法

8、、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都体现了国家保护家庭成员权利,禁止家庭暴力的精神。但是事实上,家庭暴力问题尚未引起社会公众和执法机关的普遍重视。家庭暴力事件通常被作视为家庭纠纷,主要通过民间调解等手段来处理。二第二阶段从1995到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通过之前。1995年,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北京举办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都再次强调和重申了国际社会反对家庭暴力的决心和态度。家庭暴力问题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中国社会的关注,反对家庭暴力的宣传力度显著加大,相关立法研究工作增强,法律干预和司法支持手段明显增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湖南省长

9、沙市通过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规定,这是中国出台的第一个反对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政策。2000年3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这是中国第一部反对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家庭暴力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法规中。三第三阶段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通过之后。2001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改后的婚姻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将实施家庭暴力作为法院应准予离婚的法定情形之一,并专门规定了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救助措施和施暴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国家级立法中对家庭暴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是中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后,反家

10、庭暴力的法律干预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从而为各级法院正确适用婚姻法,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提供了依据。第三节法律干预一立法我国现在初步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包括民法通则、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在内的法律体系。1国际条约中国已经签署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公约,是北京宣言、行动纲领等国际文件的承诺国,已向全世界庄严承诺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等一切弱势群体权益。2国家级立法(1)宪法关于保障公民权利、男女平等等规定是中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依据。(2)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

11、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虽然没有使用家庭暴力的概念,但全法始终贯穿了反对包括家庭暴力在内的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暴力,保护妇女权益的精神(总则、第33-35条、第40-42条)。(3)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体现了禁止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精神(总则、第二章、第47、52条)。(4)民法通则规定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婚姻自由权等权利(第98、101、103条),并规定了相应的侵权责任形式(第134条)。(5)婚姻法是中国第一部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其中规定了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救助措施:受害人有权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公安机关等寻

12、求救助(第43条);相应机构应当应受害人要求采取救助措施;对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依法追究刑事法律责任(第43、45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为法院准予离婚的法定情形之一(第32条),并规定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受害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第46条)。(6)继承法规定家庭暴力行为可能引起继承权的丧失: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丧失继承权(第7条)。刑法通过对杀人罪、伤害罪、强奸罪、侮辱罪、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暴力干涉他人婚姻罪、虐待罪、遗弃罪等罪名和刑罚的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人予以惩处(第232-238条、第240、246、2

13、57、260、261条)。(7)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禁止家庭暴力行为。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虐待家庭成员,受虐待人要求处理等规定应由公安机关予以拘留、罚款或警告(第22条)。(8)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家庭暴力受害人寻求司法救济的途径: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追究施暴人的民事责任;对构成犯罪的,依照刑事诉讼程序提起自诉,或通过告诉,由司法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施暴人的刑事责任;对公安机关不依法履行制止或处罚家庭暴力职责的,受害人可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要求其限期履行并赔偿相应损失。(9)地方性

14、法规。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先后出台了确保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截止2003年7月为止,已有湖南、四川、宁夏、江西、陕西、湖北、黑龙江等7个省、自治区人大先后通过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等专门性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二有关司法措施反对和制止家庭暴力,不仅需要完善的立法,更需要法律的有效执行,在司法实践中,家庭暴力案件有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之分,涉及家庭暴力的刑事案件是指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伤害,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而构成犯罪的案件。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案件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伤害,依照有关民事法律规定而处理的案件。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案件,在

15、法律运用,处理方式、基本程序上有所不同。1涉及家庭暴力刑事案件的法律执行(1)实践中,涉及家庭暴力的刑事案件主要有:因家庭暴力导致的轻伤案件;因家庭暴力导致的重伤案件,因家庭暴力杀人案件以及受虐妇女由受害者变为施暴者导致的家庭暴力的刑事案件。(2)审判程序对于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而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案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主要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审刑法学程序、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2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案件的法律执行(1)我国目前的立法没有规定家庭暴力这个案由,司法实践中,法官审判的家庭暴力案件主要是:因家庭暴力引起的离婚案件和侵犯妇女人身权利引起的损害赔偿条件,有些也尝试着直接立为家庭暴力案件.(2)审判程序对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婚姻法等民事法律的家庭暴力案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审判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主要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特别要提出的是,无论因家庭暴力导致何种案件,都不应适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在这种方式下,施暴人和受害人之间权力结构不平衡,受害人无法在平等的前提下争取自己的权利。第三章反家庭暴力存在的法律问题第一节立法缺陷和司法不力虽然我国已形成了一套针对家庭暴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