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A卷)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题参考含答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3705028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6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安徽省(A卷)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题参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安徽省(A卷)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题参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安徽省(A卷)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题参考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12011 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 A 类)类)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的测试。 2.应试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去年 10 月,某市的调研报告显示,与过去青少年比较,在道德方面,认为一代不如一代的达到 38.3%, 认为一代比一代强的仅占 11.0%。在该市组织的一场讨论中,参加讨论的嘉宾各抒己见。 彭旭导(市中心医院医生)说, “谁说青年人的道德一代不如一代?我身

2、边就有不少活雷锋。 ”他亲眼见证 了一批长期活跃在医院的义工。去年初,在区团委支持下,该医院成立了一个义工队,其中从事志愿工作的大部 分人都是青年。 刚成立时还猜测参与者可能是一些在家闲着没事干的退休人员, 但后来发现大多是一些工作很忙 的人,有的工作还要三班倒。就是这些人长期活跃在我们医院,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各种服务,搀扶病人做检 查,为住院病人做生活护理和心理辅导,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盘健(市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处老师,高级心理保健师)说,虽然青年人中间存在一些问题,但青年人的道 德素质、知识技能总体来说在“爬坡” ,而不是“滑坡” ,从十多年前就有一批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和企事业员工

3、 自发每周至少 2 次到 100 多户需要帮助的人家中,为他们做医疗护理、打扫卫生等。难道这些不是活雷锋吗? 座谈中, 嘉宾都谈到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从事志愿工作的人不希望被别人知道自己做义 工,好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从事多年义工工作的古立军(市路桥公司团委书记)和曹建宇(市某律师事务 所律师)有时想把周围的一些义工事迹宣传一下,但有些人好像不乐意,他们觉得应该低调处理,如果被单位知 道了不是很好。 盘健和曹建宇说,青年人的成长是受身边人和环境影响的,有时候社会都不提倡或重视道德培养的话,他 们自身也慢慢会忽略。他们两人以自身成长的例子以及教育子女的例子说明了培养的重要性,曹

4、建宇说,这么多 年他一直坚持做义工的原因是父辈对他的影响,而现在他也很注意培养儿子的社会责任感。 凌怡(市四中历史教师)对此深有同感。她说,道德有养成的过程,中小学时期是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家庭为他们做了多少?要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首先是要让他们参与到社会中, 让他们从小就觉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学校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社会道德。凌怡说 青少年还处在道德观的形成期,社会、家庭认同他哪点,他就会更注意哪点。对于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社会要多 认同,否则这种爱心也会慢慢淡化。 座谈会现场,嘉宾们不停讨论道德的评价标准,他们认为时代变了,整个社会都与过

5、去不一样了,道德评 价标准也应该和过去有所不同,盘健认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道德标准,用以前的道德标准 来衡量、说教现在的青少年不合适。当务之急应该弄清当今社会是怎样一个社会,从而确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 道德标准。 2.广东青年干部学院教授谭建光认为,道德有几个基本的要素,应该是人类永久追求的,比如真、善、美等 等。因为时代的不同,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些要素会细化成看似不同的道德标准,但其宗旨仍是适应当时社会的 需要,使人类生活更和谐,更美好。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是不同的年代在践行不同的道德标准,而上一 代却总是拿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下一代,所以才产生了“一代不如一代”的看

6、法。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 为了使人类生活更美好,道德也在不断发展、延伸,大家要严于律己,时刻践行美好的、正确的道德标准,进而 影响别人,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3.某省社科院专家认为,社会德育教育主流的无力直接影响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媒体宣传是社会教育的一 种极重要的手段,一个学生从他懂事的时候起,接受广播、电视、杂志、唱片的影响和教育要多于学校,这种耳 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比教师和家长的说服教育更有说服力。其实社会教育从未放松过,如“五讲四美三热 爱”的倡导,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教育,英模的演讲,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等。然而,学生 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现实生活中的

7、事实给学生带来的是“事实胜于雄辩”的影响和教育。其他如电脑网络 的影响,长辈和朋友的现身教育,金钱的诱惑等,这些“事实”使学生对社会和学校的道德教育失去足够的信任。 2 他指出,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没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道德规范的民族,不可能有一个繁荣、强大、兴旺 发达的美好前程。中国是一个有着 5000 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道德的礼仪 之邦。如果把中国每一时期的教育作一个比较,不难看出无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德育教育都占着主导地位。其 实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为他们打好底色,涂好和谐的色调,为其将来挥毫泼墨奠定基础。 因此,希望社会对社会公德

8、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勇于面对现实,找出不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改 变现状。因为这关乎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强盛。有关专家希望,要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确 立社会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集 体主义教育, 可以使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抵制和反对一切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道德行为, 遵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抵御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4.某地方电视台的情人节特别节目报道:在市中心繁华地段, 女孩子为重病卧床的男友收集恋人们丢弃在街 上的玫瑰花,市民们为这段感动天地的恋情唏嘘不已,纷纷献

9、上玫瑰花和祝福时,却忽视了男主角才 19 岁,而 他与女友已相爱 5 年。某报记者对此作出如下评论:这些媒体的报道是否在传递着“少年恋爱无罪”的信息呢? 就在中国经济大踏步向前行进的时候,90 后恋爱观已经坐着火车,赶英超美,然而我们在这种前所未有的“超 快感” 里, 体会到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爱开放” 是一种道德的滑坡还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当抛开社会伦理道德, 也许会感到短暂的新鲜,但是最终的结果会让你承受不起。就像许多西方国家一样,经过“爱开放”的 90 后在 将来也会明白, “爱”其实也是一种私权利,既然享有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年轻的你请不要随性地爱,为 了社会,为了家人,少一点自私

10、,多一点冷静和机智,让自己的青春行为不留悔恨。 5.某中学校长接受采访时认为,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家长忽视对孩子 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重视知识教育和智能开发,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让孩子进行家务劳动,参加有益 的社会活动等。 繁重的学习负担和课外学习班充斥他们稚嫩的童年时代和快乐的少年时代,他们成为了学习的工 具。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不懂得如何教育,视给孩子提供良好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己任。某 高校教授撰文指出,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缺一不可,而德育在其中起主导因 素。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的讲演中说,第一流人物对于

11、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或许比 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一个人学业的不足并不会深远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出现问题,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 他说,他从教 20 多年来目睹了学生的道德滑坡状况。他分析认为,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而教育无论怎么 改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已根深蒂固,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大部分学校片面指向学生的分数,出现严重的 “重智轻德”倾向,学生也就随之有这样的观念。与学生道德认识关系密切的包含校风、班风、校园文化、校园 人际关系等内在的校园精神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往往是不经意而持久的。 6.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

12、育为先,实施素质 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青 少年健康成长创造美好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弘扬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湖南邵阳大祥区板桥乡渡兴中学刘义志建议:农村基层组织应在管理机制上督促家长,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 建设,与家长签订儿童道德建设责任状,实行预警机制和失范追究制,并可通过引导和激活退休教师队伍等社会 力量设立“社会保姆”预防留守儿童道德滑坡。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并划拨一项经费供 下属学校开

13、展关于留守孩子的德育课题研究。各中小学校应当设立农村留守孩子的专门档案, 针对不同特点分类 管理,教师应与外出打工家长及其代管人经常保持联系,并建立成长记录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7.一位教育专家撰文指出,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庭质量,是培养未成年人社会公德的最好方法,父 母在孩子要求提高消费时不应当一味满足,脱离现实条件就应当回绝。孩子在学校被打,家长要有正确的处理方 法,告诉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如果确实受了伤害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服从教师管理。即 使孩子讲一句假话也要追究,并明确告诉孩子这是道德的大忌。不要限制和随意侵犯孩子的正当权利,要教育孩 子有社会主义利益观;

14、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善恶观、荣辱观;保持严肃的生活态度;全力支持学校的政 治思想和美德的教育工作。父母应该特别重视以身作则,自觉做孩子公德的榜样,而不是“反面教材” ,否则不 守公德的孩子就是不守公德的父母的“翻版” 。作为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讲美文让孩子懂一些社会公德准则, 指导孩子的具体行为。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具体行动中形成良好道德。购物时与孩子一起排队,可以培养 孩子的公共秩序意识;遇到乞讨的人让孩子给一枚硬币,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图书馆提醒孩子轻声慢步,可 3 以让孩子学会体贴他人; 引导孩子向主动让座位的阿姨说声谢谢, 可以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当孩子做出

15、这些举动时父母应当及时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从小树立起公德意识,成为文明的现代 小公民。学校及教师,不仅要完成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更要注意对适龄学生进行完整健全的 人格教育。 8.近日, “大家谈”专栏组委托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 ,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北京、深圳、广州、河南、 四川、湖北等省市 670 位公众(成年和未成年人的比例为 64)进行了调查。57.2%的被访者是夫妻双方在外打 工,35.7%的被访者是丈夫在外,妻子留守在农村。被访者中 47.1%的人将孩子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生活,27.1%的人将孩子留在农村和其他亲戚住在一起,18.7%的人

16、将孩子带在身边,7.1%的人将孩子寄宿在老家 的学校。 “在外打工,最担心孩子什么?”37.2%的被访者担心孩子缺乏照顾;21.4%的人担心孩子身体有病; 24.3%的人担心孩子学习不好;只有 17.1%的人担心孩子不学好、干坏事。可见,在外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的 思想道德状况重视不够。 9.记者近日在广州大学获悉, 温家宝总理对广州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骆风教授关于重视家庭教育的信件进行了 批示,认为“意见值得重视” ,同时批示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和教育部处理。刘延东也批转有关部门,要认 真贯彻温总理批示精神,完善相应的法规,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家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据骆风介绍,信件内容 约 1000 字,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陈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他对记者分析说,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 性占六成,对小学生占五成,而对中学生占三成。相当一部分中国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思想品德问题不够重 视。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青少年道德滑坡现状令人担忧。在信中,他建议政府要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家庭教育, 并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各界还应该推动家庭教育立法,组织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