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府退台初期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700958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府退台初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国府退台初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国府退台初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国府退台初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国府退台初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府退台初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府退台初期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 国府退台初期,刘唐,国府退台初期,中华民国政府的执政党国民党在国共内战失利之后,将中央政府迁往台湾台北,自此中华民国即与台湾紧紧纠结,虽然与位于中国大陆的中国共产党因为历史、党派而有着恩恩怨怨,但自1949年后中华民国政府未曾再对大陆地区实行过统治。,国府退台初期,1949年(陈诚就任台湾省主席,改革币制(旧台币以四万比一的比率兑换新台币),并实施长达38年之久的台湾省戒严令;同年国民政府12月7日迁至台北。蒋中正于1950年复行总统职务后,在其任内实行了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和公地放领等土地改革政策1,使台湾社会渐趋稳定,通货膨胀形势得到缓解。,台湾省戒严令,台湾省戒严令,正式名称为

2、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布告戒字第壹号,是一个于民国38年(1949年)5月19日由中华民国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陈诚颁布的戒严令,内容为宣告自同年5月20日零时起在台湾省全境(当时包含台湾本岛、澎湖群岛及其它附属岛屿)实施戒严,至民国76年(1987年)7月15日由蒋经国总统宣布解严为止,共持续了38年又56天之久,据知这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施行时间第二长的戒严(仅次于福建省金门县与连江县的戒严)。在台湾历史上,此戒严令实行的时期又被称为“戒严时代”或“戒严时期”。,台湾省戒严令背景,由于国共内战情势对以国民党为主体的中华民国政府趋于不利,民国37年(1948年)12月10日国民政府在全国实

3、行戒严,而与战场较远未受到影响的新疆、西康、青海、台湾四省及西藏地方则不在范围之内,直到民国38年(1949年)5月20日台湾省全境宣布戒严。台湾省戒严令颁布后,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的情势持续恶化,中华民国政府于12月迁抵台北,两岸开始进入长期对峙状态,此戒严令开始成为中华民国政府在台稳固统治的重要法律。,土地改革,国民政府迁台后,从1949年到1953年,采取和平渐进的方式完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背景,当时台湾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土地制度上和当时大陆一样。“当时台湾总人口约740万,农业人口约380多万,农民75%是佃农,约有280万,超过当时总人口的1/3。”而据

4、另份资料:“1949年台湾总农户中,自耕农占36%,半自耕农占25%,佃农占39%。” 就“以地租而言,一般租率都在收获总量50%以上,其土地较好、肥沃地区,租率有高达70%者。” 可以说,当时农民,尤其是佃农生活非常痛苦。,国民政府在台湾的土改,是通过层层递进的三步曲进行的。第一部曲:实行“三七五减租”。 第二部曲:实行“公地放领”。 第三步曲:实行“耕者有其田”。,三七五减租,三七五减租是在中华民国38年(1949年)4月14日起由台湾省公布台湾省私有耕地租用办法实施的土地改革政策,由农业复兴委员会委员蒋梦麟建议,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实行。与此项政策相关的法律: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则在民国4

5、0年(1951年)6月7日公布,历经三次修订而实施至今。该条例规定了地主收入的上限,亦即耕地租租额不得超过主要作物正产品全年收获总量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此外,它也遏止了由于地主和佃农之间的陋规而产生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如租约短暂、地主可任意夺佃、押租金、预收地租、作物歉收时亦需缴交的铁租、副产物租等。政府并成立了三七五租佃委员会为租佃双方发生争议时的仲裁。,公地放领,公地放领系公地管理机关及县(市)政府依据法令规定之实体与程序,准许符合规定之承租农民依照规定程序申请承领,于缴清全部放领地价后,移转土地所有权之私法上分期付款之买卖行为,其旨在扶植自耕农,实现中华民国宪法第143条“国家对于土地之分

6、配与整理,应以扶植自耕农及自行使用土地人为原则”之土地政策。 国民政府在台湾于1951年至1976年间分九期实施,承领公地的农户近三万户,政府将收得放领公地地价,全数由台湾土地银行经收后拨作扶植自耕农基金。,公地放领,台湾光复后,从日本人手里接收过来的耕地叫“公地”。从1951年开始,国民政府将这些“公地”陆续卖给农民,地价为耕地正产品全年收获量的2.5倍,为了不受货币贬值的影响,以实物计算,全部地价由农民在10年内分期偿付,不负担利息。受领农民只要连续交纳10年地租,每年交纳的租额正好等于每年应交纳的地价,10年期满,耕地即归农户所有,公地放领到1961年办理完毕。,公地放领,简而言之,就是

7、政府将公有土地准由承租之农民依照法令规定之要件及程序申请承领,于缴清地价后,承领人即可取得土地所有权。公地放领之目的,在于扶植自耕农。,耕者有其田,民生主义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要点是减低田租,保障农民收入,切实扶植自耕农,使其有自己的田地可以耕种。 台湾省政府从1952年1月到1953年4月将全省地主耕地进行重新丈量,登记造册。随后颁布了“实行耕者有其田法条例”,主要内容有:地主可以保留相当于中等水田3甲(43.5亩)或者旱地不超过6甲,超过的耕地一律由当局征收后放领给农民;征耕地价也是按耕地主要产物全年收获量的2.5倍,用债券和股票的形式支付给地主。对于地主来说,“耕者有其田”政策,带有一定

8、的强制性,除按规定予以保留的土地外,其余全部征收放领。,耕者有其田,此一政策使地主与佃农之租佃关系消灭,有些人认为农民经济独立并有余力受教育,参与政治,最有名的例子是佃农之子陈水扁后来当上中华民国总统。 耕者有其田政策对于台湾资本集中有相当的帮助 .,土地改革影响,在本次土地改革中,农村地主的损益情况各有不同,其中大地主收益最大。他们从水泥、造纸、农林、工矿四大公司中,获取大量的股票,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工商巨头,如台湾原来的四大封建地主辜振甫、林伯寿、林犹龙和陈启清,就是依靠土地改革起家而成为台湾地主财团的实力派。辜振甫控制的“台湾水泥公司”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成为垄断岛内水泥市场的集团企业。

9、同时,也有部分中小地主,在应征土地取得资金或股票后,转营工商业,其中不少因经营不善而被兼并,或趋于破产,甚至一部分地主将所获土地征购款挥霍一空,最后沦为普通农民。,土地改革影响,在土地改革后,自耕农成为台湾农村中农户的主体,台湾农业从以佃农为主的生产体系,转变为以自耕农为主的生产体系。土地改革后,佃农因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而成为自耕农,耕作兴趣和投资意愿明显增加,对于农业知识和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因而积极参与农业推广组织举办的农业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改善活动,增加对土地的改良,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台湾的“总统府资政”李国鼎先生指出:“如果没有土地改革,台湾的农业发展将要缺乏推动力,在那时这

10、种推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两岸军事冲突,两岸在对解决对方问题的政策上偏重于武力及军事手段。中国人民解放军誓言“解放台湾”,在1949年发动金门战役企图登陆大金门岛;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步进军沿海岛屿。春、夏之际,攻陷舟山群岛及海南岛,加上西南山区的部队逐步退到泰缅边境,中华民国国军仅有固守台湾及金马与浙东诸岛,并发动沿海的游击突袭战术,来牵制干扰解放军。,两岸军事冲突,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宣布“复行视事”,继续行使中華民國总统职权 。 5月1日,国军从海南撤退。 5月16日,蒋介石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5月17日,国军撤离

11、舟山群島。,两岸军事冲突,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即韩战)爆发,解放军将驻防在东南沿海的兵力移往朝鲜半岛,使得大陈岛等东南沿海岛屿所受威胁大减,获得稍微喘息的机会。 1953年韩战停战,解放军开始将重心从朝鲜半岛移到台湾问题上,东南沿海岛屿是解放军首先要处理的地区。,两岸军事冲突,1955年攻打金门、一江山岛与大陈岛,引发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随后在1958年发动金门炮战,引发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在主动以军事方式寻求一统中国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国民党及蒋中正为诉求对象在1956年提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并于1957年由毛泽东提议“第三次国共合作”,随后1960年由毛泽东与周恩来共同擘划一纲四

12、目,即:祖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在北京,台湾为地方政府;台湾回归后,除外交归于中央外,其余军、政、人事“均委于蒋”。以上提议均为中华民国政府拒绝。,一江山岛战役,一江山岛战役是国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于浙江一江山岛进行的战役。1955年1月18日,国军与解放军的华东军区部队在这儿进行了一场战役。解放军在这次战役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统一指挥,是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至1月20日下午5时30分,经过三天战斗,解放军占领该岛,中华民国一江山岛指挥官王生明将军引爆最后一颗手榴弹自尽,副指挥官王辅弼被俘。,一江山岛战役,从一江山岛战役起,解放军开始击破国军在浙东沿海岛屿的防御体系

13、,但一江山岛守军奋战三日,力守仅1.75平方公里的小岛,不仅震撼国际视听,更间接导致解放军改变后来的八二三炮战战略为“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台海两岸至今均未再有大规模的正面军事冲突,基本确立今日台海两岸的统治区域。,大陈岛撤退,由于一江山岛是大陈岛的屏障,在失去一江山岛后,大陈岛的防守也相对困难很多,加上以距离而论,台湾到大陈岛的距离较到中国大陆远,在物资补给上相对不易,解放军的米格-15战斗机在当地拥有空中优势,而国府方面也与美国签署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而金门、马祖及大陈岛都不在共同防御的范围之内(防御范围仅限于台湾与澎湖),经过多方评估后,最后国民政府决定主动撤离大陈岛,将大陈岛上的居民与军

14、队全数迁移至台湾,加强巩固对台湾本岛的防守。,大陈岛撤退,大陈岛撤退是发生在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美国第七舰队护航下将大陈岛上的18,000多名居民(居民包含上下大陈岛、渔山列岛与南麂列岛等)全部撤退到台湾的作战计划,这批“移民”登陆后,因“义无反顾”、“摧家毁舍”,选择追随国军来台,故被称为“大陈义胞”。,大陈岛撤退,国府决定大陈撤退后,国防部将撤退行动命名为金刚计划,由美国第七舰队和国军合力进行大陈岛上军民的撤退行动。1955年2月8日,政府开始进行第一批的居民与军队的撤离,由蒋经国负责指挥进行相关行动。撤离的行动一共进行了四天,至2月11日完成最后一批居民与军队的

15、撤离,此时大陈岛上已无居民,蒋经国亲自降下了大陈岛上的最后一面中华民国国旗后,离开该地并裁撤中华民国浙江省政府。,大陈岛撤退,美国方面在事前已透过外交管道知会:在基于人道方面的立场上,不要派军队对搭载撤离民众的船只进行攻击,因此北京方面对于整个撤离行动全程也就保持了沉默.,大陈岛撤退,在确定撤离方案后,蒋中正就大陈岛撤退发表了:我大陈军民,团结一致,共同生死,坚守该岛已有五年余,唯该岛孤悬于台湾基地有250海哩之外,以今日军事形势而言,其对我反攻基地台湾的防卫上,实已失去战略价值.故我政府经与美国协商后,决定将大陈之驻军重新部署,转移兵力,以增加我台澎及外围岛屿之防务,大陈岛撤退,此次国军撤离

16、大陈,在军事战略上自认为甚少遗憾,唯最为我政府关切者,就是大陈一万七千余民众.无论男女老幼,全体同胞皆至诚的自动要求追随国军同时来台,俾使其对反G抗俄,军民合作,有共同奋斗之机会.我政府对于此等不惜破家荡产,一心保国,义无反顾之同胞,自不愿其为匪俄所奴役与残害,故皆先于军队一律予以提前运送,并负责予以生活之安顿.此次我驻军及人民撤离大陈计划执行之时,美政府乃予我周到之协助与切实之掩护,殊是铭感,大陈岛撤退,由于国府政权有较深的江浙背景,又在浙江经营多年,因此在大陈百姓中确有不少人是愿意毁家纾难背井离乡,追随国军撤台的,单以我们中国人传统思想来看,这一举动可不简单,当然或许有些民众相信几年后可能还会随国军反攻回乡,又加之另一个因素是大陆空军对大陈港口的轰炸,大陈行政当局反复公告大陈将成为最激烈的战地,而引起的居民的恐惧使民众动员更加地不费力.,大陈岛撤退,撤离之事由蒋经国先生主持.当地百姓好像知道了蒋主任的身份,当蒋主任不在时,民众以为政府将要抛弃自己了,只到经国先生又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民众喃喃道蒋主任还在啊,心中才算平服.,大陈岛撤退,从2月8日清晨开始,民众携带简单行李,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