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700663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1顶板下沉 2顶板下沉速度 3支柱变形与折损 4顶板破碎情况 5局部冒顶 6工作面顶板沿煤壁切落,或称大面积冒顶 其他还有:煤壁片帮、支柱插入底板、底板臌起等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1 初次来压前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一、直接顶的初次放顶和循环放顶 直接顶初跨条件: 1. 冒高:11.5m; 2. 斜长:超工作面1/2。,二、碎胀系数与残余碎胀系数(Kp、Kp) Kp = Kp = Kp 与 Kp 对老顶有什么影响?,2 老顶初次来压 周期来压,一、概念: 1老顶初次来压:由于老顶第一次失稳而产生的工作面顶板来压。 2

2、老顶初次来压步距:由开切眼到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3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周期来压。,图43 老顶断裂成岩块后的转动 图46 初次来压前四周围岩的支承压力分布状态 A增压区;B减压区;C稳压区,图49 老顶周期来压的力学模型,二、老顶初次来压特点,1工作面顶板急剧发生下沉。 2工作面直接顶破碎,甚至产生台阶状下沉。 3煤壁内支承压力增大,煤帮变形与塌落。 4老顶初次来压较突然,工作面易出现事故。 5顶板出现断裂声,并有顶板掉渣现象,顶板产生裂隙。,三、周期来压主要表现形式,顶板下沉急剧增加; 顶板下沉量变大, 支柱所受的载荷普遍增加, 有时还可能引

3、起煤壁片帮、支柱折损、顶板发生台阶下沉等现象。 还可能局部冒顶、甚至顶板沿工作面切落等事故发生。,3 顶板压力估算,一、估算法 图410 回采工作面的顶板压力,1直接顶载荷Q1 2老顶的载荷Q2(定性阶段) 1)以直接顶载荷的倍数估算,2)用控制老顶变形失稳的位移量来计算,3)按防止老顶沿工作面切落或发生台阶下沉来估算,4) 威尔逊估算法 图411 威尔逊计算顶板压力的力学模型,4 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的分布,一、支承压力的形成 支承压力:指在煤层中开巷或回采后形成的垂直方向上的集中应力。,根据现场实测及实验室研究,煤体边缘在支承压力作用下,按其变形特征分为四个区段: . 小于原岩应力的松弛

4、区 . 应力升高的塑性变形区 . 弹性变形区 . 原岩应力区,二、支承压力分布,图416 各种采空区支撑条件下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图418 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极限平衡区分布规律: (1)宽度与开采深度有关:当开采深由100m400m,增长较快;当采深大于400m,几乎与采深成正比增长。 (2)宽度与开采厚度有关:薄煤层宽度较小,同样地质条件下,开采厚度增加,极限平衡区将迅速扩大。 (3)宽度随煤体抗压强度增加而减小。 (4)支架对煤壁的支撑力可起到减少极限平衡区宽度作用。,5 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一、生产技术因素 1采高与控顶距 图419 上覆岩层移动与工作空间顶板

5、下沉的关系,2工作面推进速度影响 图420 工作面实际测定的“St”曲线 1采煤机距测点15m;2采煤机距测点10m;3放顶过测点5m; 4放顶过测点15m;5放震动炮后;6采煤机距测点6m,图421 放炮对工作面顶板下沉速度的影响 1放炮经过测点;2测点下4m处放炮;3测点下10m处放炮,图423 放顶对顶板下沉的影响 A倾斜向上影响范围;B倾斜向下影响范围,3开采深度 4放炮、落煤、放顶影响 5煤层分层开采的矿压显现 下分层的矿压显现与上分层相比有以下特点: (1)老顶来压步距小,强度低; (2)支架载荷变小; (3)顶板下沉量变大 6上部煤层残留煤柱,二、地质因素,1断层与褶曲 2挤压带与破碎带 3节理、裂隙 4煤层倾角 图424 倾角对矿山压力的影响 W上覆岩层的重力;Q1垂直于岩层的分力; Q2平行于岩层的分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